2018(下半年)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
2018-10-21 08:39: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为大众评审现场。王立鹏摄
新华网石家庄10月20日电 他们是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却践行大爱精神,用行动书写奉献之歌。19日下午,“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18(下半年)网络人物评选结果揭晓,通过“网络投票+微信投票+大众评审”的方式推选出了20位(组)“草根英雄”。
——“含英咀华”段从英。为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之苦,为了能让家长安心工作,段从英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投身教育事业,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民办教育。从1995年开始,她毅然关闭当时经营红火的工厂,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先后创办了深泽育龙学校、石家庄滨河育龙小学、定州市育龙双语小学,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段从英还减免家庭困难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近百万元,资助其它学校学生,帮助贫困学校添置教学设施,将爱心播撒至全国各地。
——“扶贫兄弟”刘博、李玉法。刘博是平山县卷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玉法从城市回到家乡后任卷掌村党支部书记,他们解决了村里遗留多年的问题,还带领乡亲们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搞旅游开发,开展农家旅游接待、农产品销售。在刘博、李玉法的带领下,卷掌村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村容村貌有了巨大的变化。2016年卷掌村实现整体脱贫,2017年进行了巩固提升。
——“白衣天使”李婧莲。大学毕业后,李婧莲毅然放弃北京大医院的就业机会回到家乡,创建了廊坊市首家“神经血管介入诊疗中心”,填补了该地区的技术空白。2016年,又率先在河北省开展意识障碍病的诊断及神经康复治疗。目前已收治意识障碍患者30余例,其中,有15名患者成功促醒。2017年,成功救治促醒一名昏迷4个半月的植物人,创造了又一例医学奇迹。 12年来,李婧莲累计救治患者已达8000余人,无偿援助困难患者58人,无偿义诊达到500余次。
——“博施济众”邱凯。2013年,邱凯创办了“遵化市敬老爱心服务站”,将孤寡、无经济来源的老人、空巢老人作为关爱帮扶的对象。面对滞销的农产品,邱凯总是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购买;他义务承办慈善拍卖活动,资助500名贫困学生上学;举办公益论坛活动,用爱心温暖更多贫困家庭,带领更多的人创业致富。 5年多来,他组织走访241个村庄,慰问1345户老人,送去了100多万元的物资。
——“榜样拳师”周新。“用一辈子的时间,做两辈子的事,活出三辈子的精彩。”这是保定陈式太极文化研究会会长周新的人生信条,他也是用这样的准则来培育自己的孩子和影响周围的朋友们。周新常年习武不辍,工作后师从太极名师并推广太极文化,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承人。多年来,只要周新在保定,几乎天天清晨去植物园打太极拳,每天同周新一起习练太极拳的爱好者已经近百人。周新还带领团队成员把太极文化引进了高校、企业、社区。
——“小白鸽”刘菲。刘菲是孟村回族自治县爱心协会的会员,同时还是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员。近年来,刘菲发起的公益活动数不胜数,帮助的人也不计其数。 17岁的李坤洋被查出患了白血病,刘菲立即在网络上为其发起捐款活动,不到40个小时就筹集了40余万元善款;一位求助男士的妹妹被确诊为癌症,因欠费停药准备放弃治疗,刘菲不顾怀有身孕和劳累,立即打开电脑撰写了一篇题为《我想陪着我还在吃奶的孩子长大》的众筹帖,短短两天就筹得善款13.15万元。她在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爱心火炬照亮的人越来越多。
——“志愿先锋”马子杰。在107国道的车流中寻找流浪老人,为流浪者洗漱、买食物,给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讲故事、做游戏、买衣服……定州市朝阳爱心公益协会会长马子杰,用行动激励着、影响着、带动着周围的人。她发起的朝阳爱心公益协会正式注册志愿者已有5000余人。她以热心勤勉的人格魅力感染着身边的人,很多人通过她参与到了公益事业。她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个志愿者的光荣职责。
——“闪耀的桔灯”公益宣讲团。“闪耀的桔灯”公益宣讲团是河北省女子戒毒所民警发起创立的河北省第一支从事禁戒毒宣传的公益团队。旨在借助戒毒场所大量鲜活的案例,运用更具针对性的形式和手段,以“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活动为载体,提高禁毒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全民禁毒意识。目前,已有25名戒毒民警、16名戒毒人员、13名戒毒人员家属成为宣讲团成员。一年来,已开展宣讲活动30余场次,实现了禁戒毒宣传教育和所内戒毒戒治相互促进。
——“直播交警”郝红亮。自参加公安工作以来,郝红亮在交管岗位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使用手机网络直播,与网友互动展示交警执法过程,受到广大网友好评,直播观看人数最高时达9万余人。从警10年,他由一名“辅警”变成现在肩扛“一杠三星”的网红交警主播。截至目前,郝红亮累计直播170余小时,观看量达120余万人次。
——“事儿哥”朱孟博。八年来,朱孟博利用自建的新媒体平台“承德新鲜事儿”报道承德新风尚、新气象,弘扬正能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和赞誉。遇到突发事件,朱孟博要求工作人员“不挑事儿”“灭火不拱火”,客观阐述,站在公正的立场摆事实、讲道理。他创办的很多栏目都成为金牌栏目,很多被百姓关注的问题一经报道,就被有关部门积极解决。“有事找新鲜事儿”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口头禅。
——“公益小太阳”王月芳。从一个报道正能量故事的媒体人到一个公益组织的发起者,王月芳利用“报道+行动”的方式传递爱心,扶危济困。接山里孩子进城、慰问孤寡老人、捐建爱心图书室、组织集体献血、为贫困患者筹集善款……两年间,她发起的河北向日葵爱心公益联盟已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百余场。
——“金牌调解员”祁文芝。从事基层民调工作多年,祁文芝不图名不为利、只求纠纷平息,受到大家的信赖。 2013年以来,他指导调解各类案件1100多起,处理疑难案件600多起,涉及人数2000多人次、金额7000多万元。多年来,他把调解室办成了百姓之家、群众的娘家。无论人民群众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在他这得到解决。
——“光耀万物”景凌飞。景凌飞作为一个网络公司负责人,充分发挥旗下“曹妃甸城事”“聚焦曹妃甸365”等新媒体平台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开展了海洋环保、情系环卫工、慰问退伍老兵、绿色骑行等多项活动,受到广泛好评。他倡导发起的“情系环卫工”活动,整合政府、企业和爱心公益组织资源,为环卫工送水、药品、劳保手套、医疗惠民卡等物品物资,同时倡导成立爱心驿站,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他以行动推动曹妃甸区文明之风蔚然盛行。
——“致富领头人”杨义宝。杨义宝是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企业家,年轻时干过苦力、当过小贩、办过工厂……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收获了成功。“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这是杨义宝的人生信条。这些年来,他捐资助教、修桥铺路,做公益成了他的生活方式。 “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能真正帮助了他,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杨义宝把帮助他人作为一项事业,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大国工匠”李德。李德是全国首位被列入“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的环卫工人。他扫过大街、装过垃圾、当过汽车修理工、干过司机。他的岗位始终没有跳出“环卫”这个圈,从“淘粪工”到技术专家,从一线工人到公厕管理站站长,李德一直未曾离开基层岗位,他凭着不怕苦、不怕累,潜心创新探索的作风被誉为“新时代的时传祥”。 36年来,他始终立足岗位,引导更多的环卫工人走上了知识性、专业性、技能型的职业道路,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工匠精神。
——“励志女孩”王心仪。2018年高考,王心仪以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她的一篇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感动了无数人。在文中,这位女孩自述,虽然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文章发出后,众多网友留言点赞。 “贫穷”,是很多人和王心仪聊天时总会提到的一个词,“这篇文章是高考前半年为自主招生准备的自我经历陈述。其实,我要感谢贫困,就像感谢一个敌人、一个对手一样,每一次克服贫困给我设置的层层障碍,总让我更加坚强。因为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
——“传统文化公益人”李贵永。李贵永是河北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在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不忘公益,帮助残疾人,组织各项扶贫活动,让公益事业充满浓浓的文化情怀。无论形式如何变化,他助人的心始终如一。李贵永说:“在奉献的同时,我们同样也收获着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无论何时何地,都毫无保留、不求回报地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我们的双手,传递温暖,这种感觉,很甜蜜。”
——“泽被乡邻”余海滨。保定市蠡县留史镇遭遇重大气象灾害,道路严重受损,房屋多处倒塌,损失惨重。家住留史镇的余海滨组织10余人自发成立“志愿者联盟”,开展灾后救援。他率人徒手打捞下水管垃圾,疏通管道,期间多人曾掉入下水道中,有的身体被擦伤,但他们仍然坚持下水清淤。在留史镇,有困难的地方就能看到余海滨的身影。每每发现寻人信息,余海滨都会在核实情况后,发动所有志愿者协助寻人,据统计,到目前已协助找回50余人。当听说附近有段道路受损,影响过路车辆通行时,他自费买来工具,拉土垫坑,及时消除隐患。
——“顺风姐姐”赵国敏。2016年10月,赵国敏成立了邢台市隆尧县公益顺风车协会,所有加入协会的车友都实名登记,无偿提供顺路搭乘,并面向社会开展志愿者服务、公益讲座、公益救助。赵国敏提倡“回报社会,传递爱心”。每年6月她都积极组织“爱心送考”活动,让高考的孩子们能够平安抵达。
——“瑜伽书记”卢文震。卢文震自2016年2月担任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驻张家口市张北县玉狗梁村精准扶贫工作组第一书记,本该两年结束扶贫工作,但他主动申请继续在该村工作,直至2020年底。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实施“瑜伽健身扶贫”模式,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瑜伽健身方式,提升了该地贫困人口和留守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赞誉为“最美乡村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