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从江湖市井走上“东方杂技大赛场”

2018-11-05 02:22:5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2017年9月29日,第十六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北艺术中心开幕。(本报资料片)记者 耿 辉摄

  31年前,河北改革开放的目光历史性地聚焦在吴桥杂技,在全国率先打出一张节庆文化牌,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文化艺术搭台唱开放大戏之路。

  江湖游艺登堂入室,千年积淀厚积薄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以下简称“吴桥杂技节”)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知名的“东方杂技大赛场”,迄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节目参赛,成为光大河北形象、传播中华文化的国家级国际性艺术赛事和品牌文化活动。

  桥通天下,技连九州。吴桥杂技节的发展壮大,促进了杂技艺术的对外交流,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见证和推动了河北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首开先河,用杂技开启交流之窗

  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潮在祖国一浪高过一浪。麦收过后,在古老的大运河岸边,吴桥的杂技艺人们收拾行囊,又要开始“走江湖、闯码头”。此刻,他们并不知道,一份有关河北省举办吴桥杂技节的请示报告,正摆在国家相关部门案头。

  河北为何要办节?为何选杂技?为何叫吴桥杂技节?

  1983年底,省里派一个文化考察团前往广东。在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当地官员对河北一位省领导说:“你们的乡镇企业搞得真不错,听说你们的一个小村庄(指石家庄)生产的彩电都打入了欧洲市场,真了不起。”

  一个毗邻京津的省会城市,知名度竟如此之低,考察团上上下下被深深地刺痛了。

  如何才能提升河北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渐渐地,河北把目光聚焦到“吴桥杂技”上——

  吴桥素有“杂技之乡”美誉。百余年前,就有两千余名杂技艺人走出国门,远赴欧美演出,创下不凡的业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桥杂技之花更加绚丽多姿,曾得到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没有吴桥不成班”,在吴桥杂技的滋养下,中国在世界杂技赛场屡获殊荣,被誉为杂技大国。

  当时,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杂技节,何不借助“吴桥杂技”这块金字招牌,为河北的对外交流和中国杂技艺术的发展打开一扇窗?

  1987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创办中国第一个杂技节——吴桥杂技节。

  请示获得批准,可困难接踵而至。内无办节经验可循,外无联络渠道可依……为办好杂技节,时任省委副书记的李文珊亲自担任组委会主席,并在组委会下设多个办事机构,分别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外事办、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石家庄市政府等承担具体筹备工作。最终,在短短100多天里,不仅克服了场地、资金、外联、安保等各方面困难,还邀请到境外6个国家8个节目参赛。

  1987年10月25日,是中国杂技史册永远铭记的一天。

  第一届吴桥杂技节如期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举行,180余位中外杂技艺术家首次在东方赛场同台献艺,共逐金狮。那天,可容纳近万人的河北体育馆座无虚席。杂技老艺人史德俊当时已经86岁高龄,他拖着老迈的身躯从吴桥来到石家庄。这位在20世纪初曾漂洋过海到欧洲卖艺的老人,一边观看演出一边流眼泪:“能在咱们自己的舞台上看外国人演杂技,这不是做梦吧?”

  “中国杂技史上光辉的一页”“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作为一次秉承改革开放精神的文化探索,首届吴桥杂技节在国内外杂技界产生强烈反响。诚如当年组委会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所言:“吴桥杂技节的举办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符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和河北省情,为中国建设知名国际文化交流舞台、创建国际杂技艺术赛场开创了先河。”

  解放思想,用赛场构建开放平台

  1999年10月29日,第七届吴桥杂技节开幕前一天,时任美国拉斯维加斯市市长的奥斯卡·古德曼给河北省领导发来一封信:

  “10月30日至11月8日也将是拉斯维加斯市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周’,我要让市民们都知道,来自十几个国家的30个高水平节目,将在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举行的第七届吴桥杂技节上亮相……”

  采访中,这封跨越大洋的来信多次被杂技界人士提起。它见证了吴桥杂技节在国际上的声名鹊起,更见证了河北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敢探索,以及走开放之路的文化自信和坚定决心。

  小杂技心怀大世界。在第二届吴桥杂技节记者招待会上,组委会郑重宣布:要争取使吴桥杂技节成为与法国巴黎“明日与未来”杂技节、摩纳哥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齐名的世界第三大杂技赛场。

  敢想还要敢干。1991年,作为常设机构的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正式成立,使杂技节的运作方式更加专业化,所选节目更具权威性。时任吴桥杂技节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的周良田说,在当年举办的第三届杂技节上,国外节目数量达到15个,首次超过国内。到1995年第五届杂技节时,国外参赛节目增加到23个,吴桥杂技节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开放的金字招牌一经擦亮,便会焕发出无限光彩。1996年,河北代表团到欧洲访问。在比利时图尔奈市举办的一次大型活动上,该市市长热情发言:“我荣幸地向大家介绍来自中国吴桥的客人……”

  谈起这些,周良田无比自豪地说:“吴桥杂技节以开放的姿态成为河北递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1999年,吴桥杂技节迎来一次重要的发展机遇——主办方升级为原文化部和河北省政府,正式确立其国家级国际性艺术赛事的地位;同时,专门为杂技节设计建造的河北艺术中心正式落成。CHINA WUQIAO成为中国杂技的代名词,更让锐意进取、开放包容的河北形象四海传扬。

  “作为东方杂技大赛场,吴桥杂技节已完全可以与世界另外两大杂技节相媲美。”各国评委、嘉宾、演员异口同声地称赞。世界杂坛泰斗莫克莱尔也曾给予高度评价:“河北人民很热情,这里的参赛团体和演员代表了国际杂技界的最高水准,为各国杂技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赛场外,吴桥杂技节作为河北对外开放平台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第二届杂技节期间,举办了河北省戏剧节和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从第五届开始,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企业亮相洽谈会,与河北企业签约合作;到了第七届,签约项目从最初的15项上升到176项,引进省外资金从3200多万元上升到40.1亿元;从第十届开始,设立杂技商演项目洽谈会,搭建国际杂技商贸交易平台。在杂技节的带动下,1987年以来,我省派出杂技团组1100多批次、32000多人次,出访6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多万场次,让河北杂技之花香飘四海……

  “以艺为媒,以主动的姿态推进开放,使得吴桥杂技节的含金量不断上升。”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省政协副主席边发吉自2001年起开始担任吴桥杂技节评委会主席,他认为吴桥杂技节不仅体现了一个国际赛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更彰显了河北对外开放的博大胸襟,吴桥杂技节从窗口成长为平台,已成为弘扬中华文化、促进河北对外开放的有力助推器。

  创新发展,用“文化+”打造产业品牌

  2015年“十一”假期,保定市民李冬伟开车带妻儿来到石家庄滹沱河叶子广场,他从报纸上得知,那里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首届国际马戏嘉年华。看杂技、享美食、玩游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李冬伟一家觉得不虚此行。据统计,国际马戏嘉年华举办13天里,共接待游客46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7.6万人次,总消费额达5100万元。

  “作为吴桥杂技节的一次创新实践,国际马戏嘉年华以低票价马戏大篷演出为核心,融合了特色餐饮、互动游艺、创意集市等,实现了杂技节与旅游假日经济的共同发展。”曾担任吴桥杂技节执委会主任的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介绍说。

  一个步入而立之年的文化节庆要想长盛不衰,创新发展是必由之路。“以杂技节庆为龙头,实现文化与旅游、餐饮、游艺、科技等的深度融合,催生出新的‘化学反应’,引领杂技文化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张妹芝说,正是秉持“文化+”的发展理念,近年来吴桥杂技节实现了向文化产业品牌的华丽转身,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商贸等的协同互动,促进了杂技节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为承办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三十而立,2017年第十六届吴桥杂技节期间,移至正定南城门外举办的国际马戏嘉年华再次收获了超高人气,不仅演出场场爆满,多家旅游中介机构还瞅准时机,为京津游客开辟以杂技节为核心项目的旅游专线,促进了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

  创新收获更多精彩。第六届吴桥杂技节,组委会邀请自贡灯展团来省会举办灯展,拉开市场化运作序幕;第八届杂技节,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出资购买了对欧洲的转播权;第九届杂技节,实行广告一次性付清竞标,广告收入达200多万元;第十二届杂技节首设沧州会场,杂技节助力沧州杂技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如今沧州的杂技演出已扩大到亚、欧、非、美洲等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是那届杂技节,获奖节目全国巡演,成为扩大品牌影响、推进市场运作的有效尝试;从第十三届杂技节至今,引入市场运营商机制,由运营商全面代理广告招商、门票销售和衍生品开发等,激活市场潜力……

  和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吴桥杂技节在不断完善和成长。目前,以杂技节为龙头的我省杂技产业,已形成集教育、演出、培训、道具生产、旅游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产业链,成为我省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杂”是包容,“技”是艺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吴桥杂技节起锚扬帆,走向世界,开启了一片开放新天地。(记者龚正龙 张晓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