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京津冀等地入冬以来最重空气污染过程持续

2018-11-16 07:03:3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今年入冬以来最重空气污染过程。14日,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沧州等城市出现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

 

  11月14日,北京多地空气质量已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中新社记者 李慧思 摄

 

  生态环境部表示,截至14日10时,区域内北京、石家庄、保定等1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13日,石家庄细颗粒物(PM2.5)日均浓度最高达每立方米200微克,13日13时,邢台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每立方米289微克。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显示,14日13时,北京、唐山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天津、石家庄、邯郸、邢台、保定、沧州、衡水、洛阳、安阳等地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分析本次污染过程,清华大学贺克斌教授表示,11月中旬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份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研究员认为,在污染物排放量大,以及北方进入采暖季的内因条件下,11日出现了影响中国华北地区的高压脊型环流形势,伴随近地面形成了停滞—静稳的不利气象条件,边界层高度由通常清洁天的约1.5千米下降到约900米,北京及其以南的河北西南部、河南中东部PM2.5污染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空间混合,地面测到的浓度上升,开始了一次PM2.5浓度升高的大气污染过程。

  张小曳表示,13日清晨,随着PM2.5浓度累积到在区域许多站点超过每立方米100微克的阈值,触发了不利气象条件与累积的PM2.5污染之间相互促进的“双向反馈机制”。当日北京大气低层出现明显的增湿现象,促使许多气溶胶粒子成为云雾的凝结核进入云雾体系,形成霾向雾的转换,导致能见度进一步降低。

  预报显示,预计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15日午后河北中南部空气质量明显转好。(记者 阮煜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