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对接京津市场 助力家政扶贫

2018-11-23 05:29:4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在近日举行的河北省家庭服务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上,参赛选手在展示育婴技能。通讯员 费彬摄

  10万人、12万人、30万至40万人,这是北京每年月嫂、育婴师、养老及住家保姆的需求人数。同为特大城市的天津,也频现“保姆荒”。

  一边是京津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巨大需求,一边是我省家政扶贫的强烈意愿。河北省共有家庭服务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60多万人。从去年开始,我省即确立充分利用京津和省内中心城市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通过在贫困县大力开展家政服务人员培训,着力推动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

  供需之间,我省应如何拓展京津家政市场,让更多贫困劳动力通过到京津做家政实现精准脱贫?

  摒弃偏见 走出大山天地宽

  赶上“双11”,在北京当保姆的卢芹给两个孩子买了新羽绒服,还给家里添了不少日用品。两年前,她还是灵寿县贫困村砂子洞村的无业妇女,做梦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能顶起家里的半边天。

  从深山到北京,从不挣钱到有职业,从贫困到日子越来越好,卢芹最感谢的是两年前政府组织河北阎潇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为村里的妇女提供了25天免费家政培训。

  虽然培训班办到了村里,但仍有不少人不买账,认为干家政是伺候人的活儿,还得离开家,不如在当地打零工。

  卢芹也犹豫不决,听培训老师说,学成了去大城市当保姆,一个月少说四五千元,她心里既向往又发怵:从没离开过家,也没见过世面,更害怕跟城里人打交道,能行吗?

  试着听课后,卢芹一下子长了知识:刷奶瓶不能只用水冲洗,要将奶嘴取下,细心刷洗,再蒸洗消毒;洗碗时,水龙头要拧小,筷子大头向下放置才卫生;一个孩子一个性格,要慢慢了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正因为卢芹掌握了这些知识,让先前接连面试5个保姆都不满意的北京雇主,放心地雇佣了她。

  两年过去了,卢芹打消了刚走出大山时的顾虑,“雇主对我很好,每次回家,他们都给我报销路费。”

  “推广家政扶贫,确实面临不少问题。”省人社厅农民工工作专班主抓家政扶贫工作的杨卫洲表示,一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对家政行业有偏见、有顾虑,积极性不高。受传统观念束缚,他们大多数想从事家庭手工业这样在家即可就业的工种。

  “走出大山天地宽,学做家政无投入、易就业,特别适合有条件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脱贫。”杨卫洲说。

  河北阎潇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阎潇表示,河北的家政人员在京津市场优势很多,一是普通话好,交流方便;二是地缘相近增加了信任感,雇主比较放心;三是河北人朴实勤快,干活利落。“姐妹们一定要大胆参加培训,对自己有信心,河北家政服务人员在京津很受欢迎。”阎潇在培训班上说。

  紧扣需求 加强培训拓展京津市场

  “10个不够,至少推荐20个月嫂吧,越多越好。”前不久,北京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为北京四季美嘉母婴陪护公司招聘月嫂的事,打电话给河北华珂家政职业培训学校。

  该学校校长刘亚丽介绍,这是一个来自北京的高端月嫂订单,通过培训、实习、面试等上岗的月嫂,月收入12800元起步。

  高工资对应的是高要求、高技能、高素质。刘亚丽将按北京客户的需求开展高质量的订单式培训。

  几个硬性条件一定要满足,比如月嫂年龄要在45岁以下,普通话标准、形象较好、持有高级育婴员职业资格证书等。培训课程方面,她打算直接聘请北京的培训师,培训月子餐制作、催乳、小儿推拿、母婴护理、早教课程等。后期计划与北京的用人单位一起开发培训课程,目的是解决两地培训技能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一个育婴员除了掌握对婴幼儿的基础照料技能外,是否掌握早教知识,也是客户非常看重的一个标准。”刘亚丽说,为此,华珂学校教研部专门加强这方面的培训,结合蒙台梭利、感觉统合、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采用参与互动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学到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

  “京津是个大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服务企业都来这里参与竞争。”河北福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文杰说,面向京津高端客户需求,我省应推进复合型、高附加值的管家服务,提供科学化、专业化、综合性的家政服务。他建议我省培训机构、家庭服务企业应像山东省有“阳光大姐”、湖北省有“木兰花”、江苏省有“苏小妹”等服务品牌那样,培育具有河北特点的家庭服务品牌。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力度,2017年发展家庭服务业示范基地45家,全年培训合格的家庭服务类人员2.1万余人,就业率在70%以上。通过引导省市基地到贫困县大力开展家政服务培训,积极与京津大型家庭服务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双赢合作方式,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2.8万余人次。

  畅通渠道 搭建京津冀家政对接服务平台

  不少家庭服务企业表示,我省家政服务人员的输出,多采用“单兵作战”模式,河北与京津家庭服务企业间的合作较少,致使我省家政服务人员的输出呈现“小、散、乱”的现象,就业不稳定,市场难规范。

  为此,今年8月我省在北京建立了京津冀“河北福嫂”家政服务员输出基地。该基地是我省在北京设立的家政人员输送平台,也是河北籍家政服务人员向北京输送的中转站,基地为家政人员周转期内提供免费食宿和对接服务。目前该基地已尝试性开展相关工作,为70多名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免费服务,并成功对接。

  前段时间,河北福嫂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在该基地举行了京津冀家政服务员输出双选对接会。来自平山县南甸镇的郝卫卫,凭借其做月嫂积累的经验和底气,毅然报名参加对接会,并成功进京当了一名家政服务人员。现在,郝卫卫的月工资达9800元。

  张文杰也是该基地的负责人。他表示,京津冀“河北福嫂”家政服务员输出基地将坚持“一个基地、多项功能,就业创业、培育品牌”的理念,打造集技能提升、劳务输出、创业帮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家政服务平台。

  之后,该基地将从家政服务人员输出扩展到劳务输出,预计第一年输出2000人,之后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5年内达到共输出13500人的目标。

  以京津在河北确定的50家家政服务员定点输送基地和中国华北家庭服务业人力资源市场为依托,我省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协会、企业作用,搭建多种对接平台,特别是在“春风行动”和京津冀鲁劳务对接会上,专门设立了家政服务专区。去年以来共举办20余场家政服务劳务对接洽谈会,京津冀200多个家政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多渠道搭建对接平台,实现了我省家政服务人员的规模化输出。据省人社厅统计,去年以来,我省有组织地向京津输送合格的家政服务人员144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00余人。(记者 邢杰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