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环卫京津生态防护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018-12-09 07:56:0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58.1万公顷

  初步形成环卫京津生态防护体系框架

  “1986年,迁西县被纳入三北工程建设范围,依托‘围山转’造林模式,30多年来,我们已累计完成造林70万亩。迁西县的森林覆盖率由1986年的不足30%增长到2016年的63%,年均增长1.2个百分点。全县80%的村实现了推窗见绿,较好解决了山区水土流失难题。”近日,在潘大水库迁西县一侧,望着茂密的山林,迁西县县长史林友介绍。

  河北省是京津的生态屏障。冀北、冀西北山区地处潘家口水库、密云水库和官厅水库的上游,是京津的重要水源区。三北工程启动初期,京津周围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占山区总流域面积的80.2%,永定河含沙量高出黄河34.4%。

  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建设防护林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三北防护林重点建设项目,一项构筑京津生态屏障、彻底改善京津生态环境的大工程——河北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随之拉开序幕。该工程从1978年启动至今共开展了5期工程。

  在内蒙古与河北省省界,完成防风固沙林8.1万公顷;在坝头一线,完成防护用材兼用林19.8万公顷;在燕山-太行山,建成水土保持林76万公顷;在海河、滦河等水系上游主要集水区及重点库区周边,建成水源涵养林25万公顷;完成交通干线绿化里程3万余公里;在浅山丘陵区及部分平原区,发展以苹果、梨、葡萄、板栗等为主的水土保持经济林带38万公顷;在坝上及平原地区营造20万公顷网带片点相结合的综合性农田牧场防护林体系……

  40年来,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为河北增资源、拓财源”为宗旨,根据风沙区、山地集水区、平原农区、特色林果区、生态景观区等不同类型区的主体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建设实施了系列骨干工程,初步形成了环卫京津的生态防护体系框架。

  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累计完成造林258.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3.4万公顷,封山育林69.7万公顷,飞播造林15万公顷;完成省级以上投资1889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66236万元,省级配套22732万元。工程各建设期均实现森林资源的大幅增长,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土地沙化实现逆转。根据最近三次全省沙化土地监测,2004年至2014年,京津周围地区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5.7万公顷。张家口、承德市由沙尘暴加强区变为阻滞区。张家口市入围全国“16座洗肺城市”,成为华北地区空气质量最好的区域。

  山地水土保持能力持续提高。工程完成山地造林绿化180万公顷,水土流失面积由工程初期的6万平方公里减少到3.9万平方公里,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模数下降70%,缓洪拦沙效益达60%至80%。

  农牧业高产稳产得到保证。工程区163万公顷农田和33万公顷牧场实现了林网保护,农作物增产10%至30%。

  项目区年增加果品45亿公斤,直接经济收入36亿元。林木成材后,可产木材485万立方米,增收24.2亿元。“以四期工程为例,造林让项目区年增收果品2.5亿公斤,直接经济收入近3亿元,带动23万户果农增收致富。”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曹智 通讯员孙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