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空心村”变身“美丽乡村”

2018-12-15 05:26:4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12月13日电题:河北尚义县十三号村:“空心村”变身“美丽乡村”

  新华社记者白林

  “房屋破旧漏、街道脏乱差、庭院无人住”,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十三号村过去的典型形象。如今,这个曾经的空心贫困村通过发展窑洞客栈为主的乡村旅游,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走出了一条山区贫困村脱贫致富新路子。

  在村民潘风林的记忆里,她祖辈居住的村子位于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靠天吃饭,长期以来,村民们经营着坡梁薄田,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姜万河说,过去村里常住人口不足全村人口的一半,无人居住、房屋闲置破损的宅基地占七成多,撂荒耕地占全村耕地面积一半。

  近日,漫步十三号村,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依山而建的窑洞客栈、高悬的大红灯笼,在冬日暖阳下,这里处处透出的是和谐与蓬勃。

  144间窑洞客房成为村里最大特色,配套建设有采摘园、养殖园、健身运动场、农家院等,成为游客休闲、采摘体验、观光赏景的旅游胜地。

  潘风林从未想过,她眼中穷乡僻壤的村子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十三号村距离尚义县城仅10公里,尚义县处于河北坝上贫困地区。“村里过去一下雨,两脚泥。”潘风林说。

  渐渐地,学生少了,学校塌了;医生走了,村卫生室关门了。村里不仅人闲,肚子也“闲”,一般靠吃土豆、莜面过一冬天。

  到2013年,原本200多人的村子就剩下41人,而且都是老弱病残。全村193处宅基地,房屋闲置破损达到140多宗,一宅一人的院落占到50%。

  姜万河说,破败不堪的空心村要改变,根本出路在于盘活严重浪费的土地资源,利用村子坐落在大青山脚下、草原天路西线末端的自然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2015年,村里将闲置的38户农宅庭院盘活,成立了农宅合作社,整理出连片宅基地,拆旧建新、统一建起具有农家特色的窑洞宾馆53间。”他说,刚营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村里就接待了两万多游客。“当时村民们没想到,我也没想到。”

  2015年以来,十三号村以脱贫攻坚总揽各项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和乡村旅游“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并采取闲置土地捆绑开发、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农村留守人员捆绑配置的“三个打捆”模式,引导村民组建农宅合作社,鼓励乡亲们以闲置宅基地入股,发展以窑洞酒店为主的乡村旅游。

  无论是绿化、保洁,还是接待、服务,各个岗位都需要人手,村民们在家门口成了“上班族”。集体收入也从零发展到2000多万元。

  潘风林说:“原来我们老两口就在村里头种点儿地,只能维持吃饱饭。自从村里有了旅游,我们当清洁工人,每月能收入2000多块钱,从五月份干到十月底,能挣一万多块钱,手里有钱花了,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

  在窑洞宾馆不远处,“十三号休闲农庄”7个大红字在午后阳光的照射下愈发耀眼,这里是靠流转农民土地建起的蔬菜大棚。进入农庄,只见一个个白色果蔬大棚整齐排列,西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等路标指示牌清晰醒目。据了解,目前全村共流转土地650亩,其中150亩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500亩建了药材种植基地。

  2017年,十三号村实现人均增收2165元。截至2017年底,贫困户数量从2015年93户149人减少到13户23人。

  如今,窑洞酒店获选“美丽河北·最美特色建筑”,十三号村已成为坝上地区知名乡村旅游景点,被评为美丽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入选国家级旅游扶贫示范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