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提前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2018-12-17 01:36: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原标题:我省提前完成年度易地扶贫搬迁任务 九万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乐享新生活

  日前,接过田厂长送上门的一大包拉链,坐在轮椅上的杨大姐笑了。组装好这包拉链,她能赚上三四十元,贴补家里的伙食费。

  今年10月,从涞源县深山区的四角台村搬进县城安置区后,双腿残疾的杨大姐,平生第一次住上了有暖气的房子,也平生第一次能自食其力、打工赚钱。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的治本之策。今年以来,我省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对集中安置项目逐个设立推进计划。截至12月12日,全省累计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010人,提前完成年度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任务。

  易地扶贫搬迁,并非一搬了事。搬迁之后如何致富?这是考验地方政府的一道难题。

  以杨大姐家为例。90岁的公公、82岁的婆婆时常有小病小痛,患病的小叔子干不了重活,杨大姐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家中收入主要靠52岁的丈夫打工和几亩薄田。乡村扶贫干部上山做动员工作时,杨大姐问他:“在山上种口吃的就饿不着。下山后样样都要花钱,可钱从哪里来?”

  “只要肯干就能赚钱,下山后不但能住上好房子,还能过上好日子。”乡村扶贫干部的回答很有力。

  这句承诺成了真。杨大姐的公婆和小叔子是涞源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政策和个人意愿,人均自筹3000元,在县城分得了一套75平方米的楼房。在距离县城安置区不到500米的地方,县里配套建设了产业园区,引入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杨大姐给产业园区中的沛福箱包加工厂做计件工作,小叔子也被安排到社区做保洁员。

  除此之外,杨大姐的公婆和小叔子还享有光伏扶贫项目收益、养猪扶贫项目入股分红。

  “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省发改委主任党晓龙说,我省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坚持实施集中安置区与产业园区“两区同建”,不断强化就业扶持,确保贫困搬迁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全省已累计为135882名建档立卡贫困搬迁人口落实后续帮扶举措,占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的100%。

  易地搬迁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今年取样调查分析,99.3%的已搬迁村民对易地扶贫搬迁满意或比较满意;98%的已搬迁村民认为搬迁后与所在小区或周围居民相处非常融洽或比较融洽。受调查村民均认为搬迁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潘文静 冯燕 高晶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