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创造“雄安质量” 扎实推进规划建设

2018-12-17 01:51:4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冬日的雄安,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会议提出: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

“雄安质量”给雄安新区规划发展赋予了高度凝炼的定位。坚持“雄安质量”,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和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标“成为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要求,紧锣密鼓推进规划编制、严格管控、生态治理、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在创造“雄安质量”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站在世界前沿,汇集全球智慧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努力绘制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典范之作

敢闯敢试,先谋后动。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编制好城市总体规划,努力绘制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典范之作。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在规划体系的编制和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从一开始就充分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雄安新区规划体系的编制,始终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围绕中央对新区“4+1”的功能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高强度、高密度、高质量地加以推进。

编制规划工作坚持多种形式汇聚国际国内高端智慧,为高端规划的美好蓝图打实了创新的底子。

这是汇聚全国上下多方力量的规划编制。由中规院、中科院牵头,吴良镛、张锦秋等60多位院士和设计大师,以及300多名规划建设领域顶级专家参与规划编制和评审论证,把国内外的顶尖人才、一流团队、专业力量吸引汇聚到新区规划编制中来。

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采取了国际咨询,从279个国际国内顶尖设计机构中优选确定12家参加城市设计,经评议推荐出3个设计方案,国际咨询成果被充分吸纳到相关规划中。

在雄安这张白纸上落下的每一笔,都经过精心规划,遵循一张蓝图。

雄安新区设立以来第一个城建项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2017年12月7日正式开工,2018年3月28日基本建成,建筑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在这个绿色智慧园区,全方位人文关怀与共享理念成关注亮点。

“园区的规划设计,融入了智能管理、数字城市、绿色低碳等先进理念。”雄安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规划建设中,建立了贯穿项目级(BIM)、城市级(CIM)的建设管理系统,确定了全生命周期的BIM辅助设计原则,真正实现了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及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同周期智能模型,引领从BIM走向CIM的智慧城市规划管理取得重大突破。

“强化规划之间的对接和打磨,提升规划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记者从雄安新区管委会了解到,雄安新区的规划体系构成为“1+4+26”,即由规划纲要、4个综合性规划和26个专项规划构成。

新区在组织编制规划体系过程中,坚持“多规合一”,除了集中精力编制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四大规划以外,还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了地震安全分析及抗震专项规划等26个专项规划的编制。

历经一年多艰苦努力,目前,新区四大规划编制已取得明显进展,各专题专项规划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发挥其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个创新高地的崛起,必然背靠一个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

雄安新区设立初始,就牢记被赋予的历史使命,紧紧围绕自身功能定位,力争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具有“雄安价值”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提供示范。

11月17日,雄安新区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国内高校公开招聘2019年应届毕业生。消息一公布,来自全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踊跃报名。

从招聘到行政管理架构,雄安正在进行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按照“精简、高效、统一”的原则,雄安新区率先从行政管理架构上实施大胆创新,搭建“大部制、扁平化”的高效行政管理架构,设立了“精简、高效、统一”的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政事分开、管办分离。

新区之新,要义是创新,关键在改革。一年多来,雄安新区以高标准构建新区政策体系,在土地、住房、财税、投融资、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实施综合改革、集成创新。

一大批新的改革举措正在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在“深水区”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近日,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党政办公室印发《雄安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构建适应新区需要、体现雄安特色、具有创新示范的新型政务服务体系。

“雄安新区是一张崭新的白纸,没有其他城市既有的体制政策包袱,是最好的改革创新‘试验田’。”雄安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雄安新区主动探索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政策体系和发展模式,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政策体系和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打造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发挥其对全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引领示范作用。

12月1日,北京至雄安新区城际铁路雄安站站房开工建设。2020年3月31日竣工后,实现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半小时交通圈,对提高雄安新区对全国的辐射能力,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京雄城际铁路将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智能工程,成为‘雄安质量’的体现。”京沈京冀公司雄安高铁指挥部负责人表示,首次应用的装配式桥墩、BIM工程化实施、梁场智能建造等,多处技术创新都将体现出智能工程特色。

从设立之初,雄安新区就提出体现“雄安价值”的政策制度体系,并在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机制、土地住房和征迁安置政策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雄安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对新时代中国的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发挥当年深圳的作用,这才是这座未来之城最大的意义所在。”12月4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

绿色生活,开启生态宜居新模式

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

雄安新区设立之初就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并将两者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已取得显著成效。

11月20日,雄安新区三县共606个有水纳污坑塘全部治理完毕。三县正在按照《坑塘整治验收销号建档督导四项制度》进行后续工作,将逐渐实现景观使用功能。

新区三县的纳污坑塘形成年代已久,垃圾和污水陈年积聚,已成为影响新区环境治理的严重问题。6月28日,雄安新区召开白洋淀综合整治攻坚千人大会,提出建立最严厉的问责制度,快速推动辖区纳污坑塘整治。

“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绝不能因城废淀。”雄安新区实施一票否决制度,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高标准、严要求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

按照“控源—截污—治河”系统治理思路,白洋淀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正紧锣密鼓推进。目前新区已关停取缔1万余家“散乱污”企业,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和河内沉淀垃圾86万立方米。

筑牢绿色智慧城市基础。雄安新区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前,选择符合规划方向且规划用途相对稳定的地块,先行启动“千年秀林”项目,建设保障、涵养未来之城的“绿楔”,打好生态底色。

11月23日,安新县老河头镇南喇喇地村村南,雄安新区秋季植树造林现场,一棵棵刺槐、栾树、李子树在这里“安家”。施工单位负责人梁文生说,此次植树造林将在“异龄、复层、混交”基础上建设曲线型近自然林。

开启生态宜居新模式,一座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正在向我们走来。未来的雄安,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森林覆盖率将由现在的11%提高到40%,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的立体生态格局将变为现实。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保障高质量产业体系形成的关键,也是雄安新区发展的生命线。

在探索绿色低碳的基础上,雄安新区坚持传统产业治理与升级并行,对符合发展方向的传统产业实施现代化改造提升,推进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日前,雄安新区与北京服装学院“校地合作”共建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通过设计服务、技术转化等方式,打造服装产业链时尚生态圈,引导容城传统服装产业创新升级。

未来的雄安,将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一大批国际高端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势企业将入驻布局,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提供“雄安经验”。

目前,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超过百家高端高新企业和驻京大型央企在雄安新区开展工商注册登记,雄安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根钢梁都能在虚拟雄安中找到映照,一个控制阀门都可以被赋予一个IP地址,无人化物流配送将走进人们的生活……未来的雄安,将构建全域智能化环境,建立城市智能运行模式,建设智能能源、交通、物流系统等;构建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建设全程在线、高效便捷,精准监测、高效处置,主动发现、智能处置的智能政务、智能环保、数字城管。

以人为本,把打造宜居环境落在每一寸土地上。雄安集团一位部门负责人介绍,雄安新区开创国内先河,集成“数字、低碳、智能”城市的前沿创新技术,从规划设计工作开始,贯穿城市管理、市政设施建设等城乡发展全场景。

稳扎稳打,一茬接着一茬干。未来的雄安,将用最先进的城市理念树立样板,用不断创新的改革模式作出示范,用高质量的发展见证新时代。(记者郭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