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活”起来

2019-02-22 00:11:3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放开所有权 搞活经营权 强化管理权 明确收益权

  我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活”起来

 

 

制图/刘欣瑜

  沟渠、泵站、小型水闸、农灌机井……农田水利设施是最基本的农业基础设施。但一直以来,这些基础设施却面临着所有权归谁、管理维护的责任主体是谁、市场价值如何体现等难题。

  眼下,这些问题在我省已得到有效破题。这一突破,源于我省实施的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放开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明确收益权。

  纳入改革的49.34万个小型水利工程全部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管护主体和责任

  “你看,这是我们协会的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金贵着呢!”近日,在元氏县纸屯村,一见面,纸屯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会长李文朝,就拿出一沓证书给记者看。

  只见书本大小、红色的封面上工整地印着“元氏县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书”,证书上分别登记着机井的基本信息,包括机井的水量、归谁所有、归谁使用、浇灌多少土地、谁来管理维修等。

  李文朝介绍,村里共有12眼机井,机井的所有权归村集体,协会拥有使用权和管护权。原来,村里的机井管护权不明晰,村民只管用不管修,机井坏了常常无人管。如今,机井的使用权和管理维护责任是一致的,明确到了合作社,李文朝也有了新头衔——水井管护专员。

  这一变化,源于2014年元氏被列为省级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后开展的明晰产权归属、设施管理确权到村到户的改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然而,由于传统的农田水利设施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管理,用水的是一家一户的村民,管用分离,造成管护不到位,许多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甚至出现了“坏了-维修-再坏”的恶性循环,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为改变这一现状,省水利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河北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县级政府为改革实施主体,确定了2016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2017年完成全面总结验收的任务目标。

  针对不同类型水利工程特点,我省坚持“放开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明确收益权”,科学界定工程产权,分类实施工程管护。公益性的中小河流及其堤防、小型水库、小型水闸等工程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将维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由社会力量进行管护;准公益性的农田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归集体或农村经济组织所有,鼓励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等进行管护;经营性的小型水电站由经营主体管护。涉及公共安全的重新收归国家所有。对新建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

  为有效保障这项改革顺利开展,每年年初,我省按计划公布应完成改革任务的县级名单,并分阶段采取督导、调度、约谈、通报等方式,促进了改革深入进行。2017年底,全省纳入小型水利工程改革范围的172个县(市、区)全部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共计49.34万个小型水利工程全部明晰了工程产权,落实了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发放了“两证一书”(即所有权证、使用权证和管护协议(责任)书)。2018年初,所有县(市、区)已全部通过省级或市级验收,我省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圆满收官。

  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工程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权责模糊、主体缺位问题,在制度层面保障了工程管护主体的收益权。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农田水利设施有了主人,解决了过去小型水利工程长期处于“有水大家用、维护没人管”的问题,实现了小型水利工程“平时有人管、坏了有人修、资源充分用”的良性运转。

  农田水利设施建、管、养、用一体化新体系正在形成

  往年到了小麦浇冻水的时候,邱县南辛店乡前大槐树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泉总要因机井出了问题,解决群众的用水纠纷。自从县里推行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村里5眼机井明确了归属,由村用水协会负责管理使用维修,他省心多了。

  “以前,机井平时没人管理,常常到了浇地时不听使唤,等维修好了五六天过去了,很耽误事儿。”杨秀泉说,现在好了,平时协会有专人负责维修管理,有点小毛病,马上修好。原来全村麦田浇一次水要二十多天,如今十天就能浇完。

  放开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明确收益权的管理体制,提高了小型水利工程的完好率及使用效率。李文朝介绍,改革后,小型水利设施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问题得到解决,村里机井完好率大大提高,水泵及配件利用率提高1/3,同时节水节电1/3以上。

  更可喜的是,过去沉睡的水利设施,如今也吸引来众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管护,逐渐形成了一批先进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模式。

  邱县通过“咨询公司+基层服务站+用水者协会+用水小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实现了灌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献县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服务公司负责全县小型水利工程的运营与维护,实行物业化管护模式。威县借助上世纪90年代确权的河道国有土地进行融资,激活了沉睡资产,提升了融资能力,初步形成路网、水网、绿网、旅游网、产业网“五网合一”。全省纳入改革范围的小型水利工程中,实行基层水利服务机构集中管理的工程9万个,实行集中管理、以大代小管理的工程1.7万个,实行承包、租赁等管理方式的工程10万个,实行股份合作管理方式的工程2.5万个。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探索创新多种管理模式,盘活了水利资产,激活了内生动力,破解了“政府管不到、集体管不好、群众管不了”的问题,农田水利设施建、管、养、用一体化新体系正在形成。(记者 赵红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