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土味儿”荆编藏巧功(追梦·传承)

2019-03-02 23:06:0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图④、图⑤、图⑥分别为沤条子、去杂枝、做荆编。
  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北磁县中贾壁村被誉为“山区荆编第一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看起来古朴的荆编器具。  相对于城里人用的铁盆子、塑料筐,73岁的中贾壁村村民张善勇执着地认为,还是手工的荆编器具好。“你看嘛,既轻巧又美观,几十年都用不坏”。

  慧眼识“荆” 有心

  荆编,就是将生长在山地阳坡的落叶灌木“荆条”编织成器具的技艺,篮子、箩头、筐、荆笆、筛子、花眼篓……无所不有。

  粗看一眼张善勇,花白胡子,衣裤上布满土灰,和普通的庄稼汉没啥两样。然而,一旦他做起荆编来,便瞬间让人心生敬畏。

  那手艺十分娴熟,常有游客感叹“很神奇”。原本韧性极强的荆条,听命似的,在他指间飞快地旋转跳跃。穿过去,拉紧,穿过去,再拉紧……让人来不及想象结构,只听见最后“啪”的一声,剪断荆条尾,一个箩筐已摆在眼前。

  张善勇说,要想编织顺利,选荆条的“慧眼”很重要。“最好的是秋荆条,即秋后叶落成熟的,条子通体一个色,从根弯到头不折断。千万别用伏季还未成熟时的条子,一头青绿,一折就断。”

  割条子的粗细也有讲究,割的时候就要心中有数。“编篮子、箩头用细条多,编荆笆、筐、花眼篓等大件儿,用粗条多。”张善勇说。

  上手编之前,还得“沤条子”。院前先挖一大坑,约两米来长,条子散放进去,一边泼水,一边翻转钉打,一边撒些土,为的是好沤上色。一次沤个几百斤,用土盖严实。约莫一周后,抽几根用手弯弯,软绵绵的,这才能编了。

  搬把板凳就能编 有料

  荆编最兴盛之时,中贾壁村男女老少都参与其中。“记得那时满树挂的都是红扑扑的像脸蛋子一样的苹果。树下,女人和小孩打杈分枝,男的就负责编,真是一幅美好的乡村画卷。”村中教师张青龙回忆说。

  粗条子韧性极强,对手腕、胳膊,乃至整个上肢的力量要求都很高,所以荆编多是男人做。

  早些年,家里、门口、闹市等地,很容易找到编匠的身影。荆编的工具并不复杂,就是镰刀、剪子、锤子、锥子、绳子等等,场地上也容易凑合,两三平方米的地儿,搬一板凳,放开手就编起来。

  学荆编要从简入繁,一般就从编篮子学起。沤好的条子得先去掉杂枝条,粗条有时还得劈开,以获得“扁条子”或是“白条子”。编篮子时先用几根挑好的长条子起底,侧面24经搭建起骨架,如地球的经线一般。底子起好后,用绳隆起来编腰,先小条,后大条,来回三遭之后锁边,上篮系子(提手)。该按则按,该拉则拉。好篮子底小而平整,两头方正齐平,中间稍低,篮系子粗细适中,美观又结实。

  老艺匠们心熟手快,都是苦练出来的。没有个两三年光景,很难出师。“学会只是头一道关,要想编得好,得下苦功夫。”张善勇说。

  乡村游里新机遇 有戏

  在中贾壁村民眼里,荆编可不是啥摆设,上田下地,作用大得很。

  赶上收获时节,妇女们忙着收南瓜、摘豆角,篮子不离手。筐子的样数可多了,大到抬粪肥的大圆筐,小到装针线的袖珍筐,还有拉煤的长方筐,各有各的用。筛子通常编成圆形,底部有小方孔,喂牲口时筛草用,或是秋收时筛豆子。还有荆笆,拉东西时可少不了它,比如大马车荆笆,排子车荆笆等等,大的足有2米来长、1米来宽,在车上作挡板用,一副好荆笆用上几十年没问题。

  编好的荆编器具也会拉到集市上卖。集市在当地定期举行,叫做“会”。家家户户都有一本会谱,相当于时间表。方圆几个乡镇的会上,肯定能找到中贾壁村的特色产品。

  张善勇说,过去赶会可辛苦了。“一根扁担挑在肩,半夜三更就出发。近的十多里,远的有几十里。兜里揣个凉馍馍,中午啃两口。累是累点,但手脚勤快些,能养活一家子。”

  近年来,年轻人都出村务工了,荆编器具的使用渐渐冷了下来,但村里人的热情可丝毫没减。

  中贾壁村村委委员张合同看得长远。他说,这两年乡村游闹得火,城里人爱往乡下跑。“咱们把荆编做得小巧点、精美点,城里人来了摘花椒、摘果子,肯定用得上。玩儿得高兴了,篮子、筐都带走,我看有戏!”

  做了一辈子荆编的张善勇也没停下来。他和几个老伙计正在为改进荆编产品动脑筋。他那双饱经风霜的粗糙的手已经染上了些土色,和手里飞舞着的荆条的颜色,似已融为一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