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赵晓燕代表:让贫困地区农民把更多收益留在当地

2019-03-15 03:08:5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产品保鲜与加工

  研究室主任赵晓燕建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让贫困地区农民把更多收益留在当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我建议在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本地初级加工,让贫困地区农民把更多收益留在当地,形成支撑精准扶贫、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的长效机制。”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产品保鲜与加工研究室主任赵晓燕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全团会发言中建议。

  赵晓燕代表说,北京对口支援的河北张家口、承德、保定相关贫困地区以农村为主,很多地方都有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也参与了一些精准扶贫合作项目。去年,京津冀三地联手出台了《京津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18-2020)》,提出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农产品加工是乡村振兴中最重要的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对于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脱贫,包括农村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赵晓燕代表建议,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农产品加工的发展”相关内容,尽可能把农业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传统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原产地建设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的设施,让农民能够分享到更多的产业增收实惠。

  赵晓燕代表说,他们在调研和实际工作中发现,在农产品加工业的三个主要因素——土地、资金和人才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用地,农产品加工属于利润较低的行业,土地成本过高的话很难盈利。国家有关部委出台了部分品类农产品晾晒贮存临时用地优惠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农产品品类繁多,加工形式不一,目前政策规定内容较少,基层在实施方面不好把控,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建议对于能耗少、无污染的农产品初次处理和初级加工用地,政府能够纳入农业设施用地管理范畴;对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用地,特别是集约化、园区化发展的,纳入地方土地规划体系统筹考虑,合理调整现有建设用地比例限制,在年度建设用地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切实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赵晓燕代表还建议,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比如保定的大枣、张家口的马铃薯,都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未来发展中切忌一哄而上。比如说曾经推广种山楂,很多地区就都种山楂,过几年以后太多了,又过剩了,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记者 王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