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筑牢“网底”,守住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2019-03-15 03:09:4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筑牢“网底”,守住群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民生三人行

  “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让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深感振奋。

  在今年我省实施的20项民心工程中,“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被列入其中。“基层医疗机构是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网底’,是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省代表委员呼吁,要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护人员能力和水平,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放心医院,真正让基层群众受益。

  加大投入,加速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

  以前说起村卫生室,人们都会想到“老、旧、小”,而在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卫生室,血流变检查仪、B超仪、X光片仪等一应俱全,内外科医疗检测设备相对完善。

  “如果按照村卫生室的建设标准,我们这儿不知道‘超标’了多少倍。”全国人大代表、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周松勃在调研中发现,“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血糖仪”,这是现在乡村医生标配的“新四件”。对比过去的“老三件”,仅多了一个血糖仪,很多村卫生室连基本的血、尿、大便检查设备都没有。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建设水平正在快速提升。2018年,我省共支持1725个乡镇卫生院、1718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设施设备提档升级。

  “但与城市相比,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仍存在条件差、医疗设备短缺问题。一些常见病症必须要用专业仪器检查,因为没有设备,群众只好到较大的医院才能确诊。”周松勃代表说,医生没有足够的辅助检查设备,就像战士上战场没有武器。

  还有代表委员表示,因为缺少设备,基层医生很难与大医院技术对接,大医院下来的医生也很难在基层开展诊疗工作,难以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

  “配套完善的硬件设施,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重要一环。”周松勃代表呼吁,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尽快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硬件短板,加快推进设施设备提档升级。

  “将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经费全部用于村和社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周松勃代表对卫生室新一年的发展有了新期待:“希望村卫生室药品及医疗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配送和管理。建议解决村卫生室业务用房不足问题,改善服务条件。”

  对此,我省已确定,2019年将加快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300家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试点。

  提高待遇,让“健康守门人”留得住干得好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

  全科医生是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为培养更多优秀基层医生,从2018年开始,我省医学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概论等必修课程,2019年将增设全科医学专业并开始招生,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基本形成。

  “全科医学专业应着眼于为基层培养优秀人才。”全国人大代表、省重症肌无力诊疗中心主任乞国艳建议,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学习全科医生的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掌握比专科医生更为广泛的医学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病情,解决好患者的各种问题。

  如何让科班全科医生更适应基层工作需要?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河北省委副主委、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建议,借鉴师范类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经验,不仅要安排全科医学专业学生到大医院学习,掌握科学的规范和要求,更要提前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试岗训练,尽早熟悉基层服务环境,强化培养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诊疗能力,训练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等工作的能力。

  为此,全省已建立42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5家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评审认定了70家全科基层实践基地。

  除了看病,基层医生还负责和公共卫生、城乡居民医保、家庭医生签约相关的许多具体工作。周松勃代表说:“长期高负荷工作,收入却不高,一些老村医选择退出,不少年轻医生也不愿来。”

  “前几年,我们为基层培养了不少好医生,但真正留下的并不多。”胡万宁委员也不无遗憾地说:“这和人员待遇低、发展前景不明朗等因素有关。”

  如何解决基层医生“留不住”的问题?我省代表委员呼吁,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真正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

  “吸引更多年轻医生到基层工作,就要建立符合基层岗位特点的薪酬制度。”胡万宁委员建议,对全科医生实行特殊岗位津贴,保证全科医生的收入不低于专业医师,甚至要高于专业医师。

  远程医疗,把大医院“搬”到家门口

  如何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一直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但基本上都是大医院派专家到基层定期坐诊、会诊,开展技术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安排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受专家数量、就医需求的增长等因素制约,专家常驻基层并不现实。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我省代表委员认为,这是解决基层高效对接优质医疗资源的好办法。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医疗’正在成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新手段。”胡万宁委员建议,应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大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进一步推动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近年来,唐山市人民医院一直致力于发展远程医疗,牵头组建了涵盖该市所有县(市、区)18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联体,搭建了互联互通的远程诊断服务云平台、远程会诊云平台。

  “这些平台将大医院‘搬’到了老百姓家门口,专家们可以随时在线给基层患者提供各种诊疗服务,包括会诊以及影像、病理等的检查诊断。”胡万宁委员建议,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制定统一的远程医疗平台建设、运营、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建设标准和实施细则。出台远程医疗服务相关的收费标准、医保支付、利益分配等政策,调动各方参与远程医疗的积极性。还要加强行业监管,对“互联网+医疗”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确保医疗健康服务质量与安全。

  胡万宁委员还建议,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加强基层医护人员培养,切实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质量。(记者 薛惠娟 张淑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