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实施十大工程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19-03-21 03:56:1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9日,河北省发改委就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召开新闻发布会。

人民网石家庄3月19日电 (袁志广)县域是河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主战场。19日,河北省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说,河北将实施十大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据介绍,目前,河北有121个县(市),2015年—2017年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6.6%、6.7%、6.3%,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河北仅有4个,贫困县占全省的比重一度超过三分之一,县城集聚能力偏弱,常住人口在20万人以下的县城占82.6%。

“河北要实现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县域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速度不快、结构不优等问题。”河北省发改委副巡视员赵增宝介绍说,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已经正式印发,该《意见》为河北县域经济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

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

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

二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省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10:43:47。

三是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8%,县城和重点镇基本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雨污分流,生活垃圾处理率力争达到95%。

四是县城发展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

五是乡村振兴战略取得阶段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为了推动上述目标的实现,“河北从财税、金融、土地、人才等多个方面制定了政策保障措施,并将通过实施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等十大工程,来提升县域综合实力。”赵增宝表示。

据介绍,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河北省委省政府将成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省级领导干部包联市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市级领导干部每人分包1个县(市),加强工作指导,督促任务落实。此外,河北还将选配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务实肯干、适应能力较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岗位,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不仅如此,河北还将县域经济发展纳入省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通过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确保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附:提升县域综合实力 “十大”工程:

一是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工程。每个县(市)重点发展2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企业带动、骨干企业支撑和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着眼对接京津创新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着眼“有中提升”提质增效一批传统产业集群,着眼“无中生有”聚力打造一批高端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培育8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

二是园区能级提升工程。推动各类园区提档升级,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亩产论英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集聚创新要素,提升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原则上园区外不再布置新的企业和项目,现有符合发展定位的企业也要逐步向园区转移。到2020年,力争建成35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开发区,其中超过1000亿元的达到10个。

三是民营经济壮大工程。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落地力度,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扩大招商引资。到2020年,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以上,每个县(市)都要引进一个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企业项目落地,至少培育2家以上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公司。

四是新型城镇化推进工程。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高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与中心城市基本融为一体的县城按照城市主城区或卫星城定位发展,规划城区人口超过50万的县城按照中等城市打造,不足50万的县城按照特色小城市打造。立足产业、文化、生态等优势,培育建设100个特色小城镇和100个特色小镇。

五是农业农村振兴工程。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农业农村经济,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优化农村发展布局,完善乡村规划,对全省4.86万个村庄分类制定操作模板和相应配套政策。

六是基础设施升级工程。持续深化20项民心工程,以补齐县域交通、水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短板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强化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实现县县通高速(30分钟上高速),干线公路覆盖重点镇,三级公路通达所有镇,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得到更多实惠。

七是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打造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防治战,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扎实推进厕所革命,有效治理农村垃圾、污水。

八是精准脱贫攻坚工程。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严把贫困人口退出关口,突出产业就业科技扶贫,强化扶志扶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逐步提高。

九是创新发展引领工程。加快县域创新体系建设,发展壮大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县域转移转化,开展创新型县(市)试点,推动县域创新发展模式由资源资本投入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换,单一的产业开发模式向技术和产业联动发展模式转换,产城分离区域开发模式向以产带城、以城引产、产城互动发展模式转换。到2020年,建设40个以上省级创新型县(市),支持有条件的县(市)争创国家级试点。

十是发展环境优化工程。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增强行政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为县域经济保驾护航。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开展“双创双服”活动,严格规范执法和监管行为,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