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生香,余音绕梁——这就是“中国范儿”
2019-03-28 06:26: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3月27日是世界戏剧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剧院都会举行各种活动以示纪念。
作为我国传统戏剧代表的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范儿”。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年间原在南方演出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通过不断地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代表剧目:《霸王别姬》《将相和》
越剧
越剧有第二国剧之称。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其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演变。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多为“才子佳人”题材,艺术流派纷呈。
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黄梅戏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起源湖北黄梅。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其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代表剧目:《天仙配》
评剧
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表演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
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
代表剧目:《杨三姐告状》《刘伶醉酒》
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至今已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代表剧目:《花木兰》《穆桂英挂帅》
中华戏曲大舞台,生旦净末演百态,字正腔圆唱古今,台下苦练真功夫,台上演绎十年功。世界戏剧日,宏扬中华国粹,愿中国戏曲唱遍世界!
(新华网河北频道综合 袁丽娜 刘桐溪(实习)/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