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河北:让千年运河文脉永续流淌

2019-04-12 19:27: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石家庄4月11日电(记者王民)清明时节,位于河北故城县郑口镇的“运河第一湾”两岸披上一层薄薄的绿纱,在淅沥的小雨中显得深沉静谧。

  在历史上,这段长约2.5公里、接近180度的大拐弯,因弯急流大,大涝之年,左岸河堤常受水流冲击,极易发生决口溃坝危险。

  故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姜玉岭站在大堤上介绍:“从清光绪23年(1897年)到1947年,官方在左岸河堤薄弱处的6处险工陆续修建6座挑水坝,以‘抑息狂澜’。官方还带领当地百姓在堤岸上种植大量柳树,每逢洪水来临,将柳树从主干中间锯倒,巨大的树冠横躺河中‘扫洪’,树与树之间再充填成捆的秸秆,拦水减速,减缓冲击力,保护堤坝。”

  如今,历经百余年不计其数的洪水洗礼,体现着古代人民聪明智慧的6座挑水坝和一片扫洪柳依然屹立不倒,成为故城县长达75公里的大运河上最显耀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姜玉岭等当地专家学者用脚步踏遍了运河两岸及周边村庄,挖掘梳理出各类文化遗迹、水利遗产70多项。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凝聚千年文脉的运河文化是它亘古不变的底色。河北境内大运河由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等河段组成,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5个市,总长近600公里,沟通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

  河北省文物局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境内大运河段基本没有改变航道,原生态遗迹较多、对运河的改建较少,有古码头、古炮台、古碑刻、古城镇、古村落遗迹和桥、闸、坝、仓、寺、观、塔,遗址类型齐全、价值较高,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有重要位置。大运河成功申遗,河北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河北部分)、连镇谢家坝和华家口险工两点一段位列其中。

  据介绍,河北是最早启动和完成大运河资源调查的省份,也是较早完成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省份。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文物保护利用总体方案、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已基本形成。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已完成申遗河道保护及展示段工程,清理了遗产点段柴草杂物、生活垃圾,铺设连镇段、吴桥段堤顶砖路,设立制作相关保护碑百余个,进一步改善遗址及周边环境。对列入遗产的两点一段每月进行巡查、数据录入,上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总平台,并每年完成监测年报。

  河北各遗产点段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同步进行,《沧州大运河》文化丛书、《邢台运河风光》、《邯郸运河碑刻》等编写完成。沧州市博物馆推出的“河北大运河文化展”是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及遗存的唯一专项展陈。

  大运河文化的挖掘整理,也有民间热心人士的身影。河北故城县退休干部郝金龙的专业是植物学,他发挥严谨求实、科学论证的特长,骑自行车跑遍全县,访村庄、走地头、探窑坑,一些古河道的位置、流向、埋藏深度经他的详细勘察能精确到米。他主编的《故城探源》对故城运河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以及水系变迁历史进行详细论证,被中国水利研究所认可,并据此补录大运河水利文化史。

  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加大研究保护力度,河北省组织开展运河非遗资源调查,已发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省级非遗65项、市级非遗100项、县级非遗349项。衡水市通过“漕运印象、码头名人”等主题活动,发掘运河漕运文化、民俗文化。邯郸市绘制运河“文化地图”,建立运河信息“电子档案”。

  “故城是燕赵、齐鲁及中原文化的交融之地,境内的大运河是古代水陆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丰富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水利文化遗产是运河文化的鲜明‘胎记’。”故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秦立堂说,当前,大运河文化的全面系统严格考古发掘任务依然较重,大运河多元价值体系研究不足,深层次挖掘和保护所需的专业人才还比较欠缺,一些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不得不与时间赛跑,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担当起对大运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职责,千年运河文脉传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留下遗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