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家庄主城区空气五项指标显著下降
2019-05-13 18:58:5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昨天,记者从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日,《2018年石家庄市环境质量公报》出炉,公布了去年省会的大气、水、农村和声环境质量状况等,显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河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或有所好转。
主城区空气质量较好
2018年,省会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综合指数及五项指标(臭氧除外)均实现显著下降。综合指数为7.53,同比下降13.6%;PM2.5平均浓度72微克/立方米,完成省考工作目标值。
省会复合型污染特征明显。4月份,以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为主;5月至8月,臭氧污染特征突出;9月至10月,二氧化氮污染特征凸显;采暖季以颗粒物污染为主。
全市污染趋势空间表现为:主城区及西北和西南部区域的空气质量好于其他区域。不同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存在差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呈现主城区及西南部好于其他区域;细颗粒物污染呈现主城区及西部和西南部好于其他区域。
各县(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程度由轻至重依次为:赞皇、栾城、井陉、鹿泉、正定、矿区、平山、深泽、新乐、藁城、赵县、行唐、高邑、灵寿、元氏、晋州、无极。
辖区内基本实现污水集中处理
2018年,全市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稳步推进,辖区内各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各河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或有所好转。
境内地表河流水质总体上保持稳定或有所好转。绵河——冶河水体水质为Ⅱ类,水质状况优;石津总干渠水体水质为Ⅱ类,水质状况优;滹沱河水体水质为Ⅲ类,水质状况良好;洨河水体水质为劣V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汪洋沟水体水质为劣V类,水质状况为重度污染。
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水质稳定达标。岗南水库进水区、中心区、出水区均为I类水质。黄壁庄水库进水区、出水区为Ⅱ类水质,中心区为I类水质。
市区地下水因地质条件造成总硬度等指标超标较重,水质稳定在Ⅲ类~Ⅴ类。与上年相比,土贤庄、西三教村、塔冢村等地下水水质状况有所好转。与上年相比,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除鹿泉农村环境质量状况一般外,行唐、井陉、灵寿、平山、赞皇和正定农村环境质量状况均为良。与2017年相比,灵寿农村环境质量显著变好,鹿泉明显变好,行唐、平山、赞皇、正定无明显变化,井陉略微变差。
鹿泉农村空气质量达标率为60%,行唐为100%,井陉为85%,灵寿为100%,平山为85%,赞皇为85%,正定为100%。鹿泉、平山、赞皇各村庄地下饮用水源中有部分监测点位总硬度、硝酸盐氮、总氮等项目有超标。
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良好
城市声环境质量基本良好,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交通噪声和生活噪声。其中,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功能区噪声昼、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随车流量逐年增加,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呈上升趋势。市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为55.8~75.6 分贝,平均等效声级为67.3分贝,强度等级为一级;夜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结果为45.2~69.9 分贝,平均等效声级为58.9分贝,强度等级为二级。
2018年,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为44.6~63.8 分贝,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6.0分贝,夜间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结果为34.1~58.5分贝,平均等效声级值为47.0分贝。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值呈上升趋势。
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监测率达到100%
2018年,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监测率达到100%。
废气重点排污单位达标率为88.5%,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非金属矿物制品(含水泥、陶瓷、玻璃、焦化)、金属制品(含钢铁)等行业达标率分别为:92.6%、93.1%、95.0%。
废水重点排污单位达标率为82.1%,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等行业达标率分别为:75.1%、80.2%、95.5%。(记者 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