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生病要就医,保健食品可不是药!

2019-05-21 19:58:05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足,人们更加注重身体保养了,保健品市场随之火爆。一些不法分子将保健品伪装成药品,使不少人上当受骗。人们要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以免落入陷阱。

 

 

  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是一回事吗?

  保健品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一般是对人体有保健功效的产品的泛称,如某些内衣、床垫、器械、理疗仪等。而保健食品有严格的法律定义,其产品属性为食品。

  它们真的能治病吗?

  相关法律规定,保健食品和保健仪器等不能宣传产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作用。其中,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而且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营养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换句话说,就算吃保健食品也要保持正常饮食。

  另外,保健食品也仅有20多类可宣传保健功能。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将对保健食品的部分保健功能声称表述进行调整或取消,对一些保健功能进一步研究论证。

 

  不法商家套路深,莫上当!

  “醉翁之意不在酒”:一些不法商家声称免费送礼品、专家义诊、健康讲座、低价旅游等,说得好听是送服务,其真正目的是先把人们吸引到一起,再进行洗脑销售,将成本低廉的产品高价出售。洗脑方式千万种,信了你就输了。

 

 

 

  1.恐吓式。通过所谓的专家义诊等形式告知消费者已经生了很严重的病,必须马上治疗,而治疗的方法就是使用他们“包治百病”的保健品或保健食品。

  注意:生病了要及时就医,认真听取医生的建议,若就医前曾服用保健食品等,也要如实向医生说明,以免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

  2.忽悠式。说些看似正确的科学知识、“高大上”的名词等,来诓骗消费者。或者请“托儿”来讲解使用产品之后的神奇体验,展现一种与产品“相见恨晚”的感觉,让消费者深信不疑。

 

  注意:要对身边的人及时科普“保健”的正确概念,尤其是提醒老年人不要相信保健品的治病功效。

 

 

 

  3.套近乎式。老年人更容易上当,这是因为骗子们抓住了老年人孤单、怕生病等心理,他们主动送上关心,时不时地给买点菜送去、陪着说说话、帮着干点活儿,老人就完全卸下防备了。

  注意:平时多关心老人,如果他们执意要购买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那就选择正规商家,并确认经营资质,购买时应索取、留存相关票据。

  购买保健食品,还要注意哪些?

  1.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2.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的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

  3.要依据其功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切忌盲目使用,并按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不能食用超过所标示有效期和变质的保健食品。

  对于具有保健功能的产品,只有正确认识,才能避开陷阱、正确使用,达到其最大的保健效果。

  【新华网河北频道综合 杨丹宇 沈祖玉(实习生)/整理 图文来源于网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