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筑牢“红色堡垒” 增进百姓福祉

2019-05-25 18:02:5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5月14日一大早,叶继仁走进青园小区,便与晨练的居民聊起了“党员送教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事儿,还“逼”着大伙帮他出点子。

  身为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小区社区党委书记,叶继仁为啥对志愿服务活动如此热衷?

  “志愿服务活动好呀!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牵着辖区各领域的党组织。联络多了,协调管理起来也就顺畅啦!”叶继仁说。

  这种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连接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基层治理模式,已经让叶继仁在工作中尝到了甜头。

  “过去统不好、管不了,干着急;现在叫得动、干得巧,心情好!”叶继仁说。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抓牢了基层,就夯实了根基。”石家庄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忠良介绍,石家庄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起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局面,在增进群众福祉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红色物业品牌化

  ——推行“交叉任职”,建立物业参与社区治理机制,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城市基层治理,最难的当属老旧小区的管理。

  到底有多难?面对记者提问,石家庄市桥西区新石一社区党总支书记王玉章掰着手指,数起了这些年遇到过的困难事。

  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差、居民缺乏购买服务意识、物业进得来留不住……

  “一个接一个的难题积攒起来,怨言大、矛盾深,居民们哪还有幸福感?”王玉章说。

  浇水要浇到地头,做事要照得见初心。以党建为引领,石家庄打出了一套破解老旧社区管理难题的“组合拳”。

  一手整治社区环境。着力抓党建惠民工程,改造提升老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市、区两级重点投向老旧社区1.87亿元党建惠民资金,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实施惠民项目6198项,改造老旧社区107个。

  一手打造“红色物业”。“我们就是要把‘红色物业’嵌入到城市基层组织建设体系中来,真正让其参与基层治理。”张忠良介绍,他们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了物业企业与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等共同参加的党群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物业企业管理层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实现了社区治理良性互动。

  这套“组合拳”让像新石一社区这样的诸多老旧小区彻底变了样。“党建惠民工程完成后,使物业公司入驻成本低了,自然有了积极性。”王玉章介绍,现在物业公司成立了党支部,还与社区党总支、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共同参加党群联席会议,协商研究重大事项。“角色变了,物业积极性高了,居民对物业满意度也高了!”

  “我们的宗旨是把物业打造成为党的工作队。”身为新石一社区党总支兼职委员的河北汇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新石项目部经理王志立说。

  网格管理系统化

  ——注重精细管理,推进执法力量下沉,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城市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与人的关系却在疏远,如何把大家的心连到一起?

  连日来,建胜路6号院居民池莉红,逢人就会展示手机微信中的建胜路社区“云社区”居民群。“早晨买菜时发现小区门口便道塌陷了一个坑,拍了照片反映到群里,买菜回来就有人来修了,效率那叫一个高!”

  池莉红的话还没说完,网格员周晓霞又在群里发了信息:“大家好,我负责咱们这九栋楼。大家有啥大事小情的,可以在群里及时反映,我每天也会在片区内巡查,第一时间帮大家解决问题!”

  居民网格群,是石家庄完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其中一环。该市按照“500户左右划分一个楼院网格、每个社区划分4-6个楼院网格”的原则,实行网格化精细管理,每个楼院网格配备政策宣传员、法律咨询员、治安管理员、物业服务员等8类人员,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党小组长、党员骨干等3.5万人沉到网格,形成了“人在网中行、资源网中聚、事在网中办”的格局。

  曾经,楼院里的问题汇总到了街道,街道却没有解决的权限。“这就是大家常说的‘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桥西区苑东街道党工委书记赵卫星说。

  如何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街道从“行政末端”向“治理中枢”的转变?石家庄市在桥西区探索出了一条路子:在街道成立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将城管、住建等职能部门的执法人员下放到街道,具体承担街道综合执法检查任务。

  “现在我们这些党工委书记和办事处主任分别兼任着执法大队的指导员和大队长,所有执法人员也都划归街道管理。”赵卫星说,如今是看得见的管得了,办事效率大幅提高,基层治理也更加趋于精细化。

  便民服务项目化

  ——推行“1+3”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实行互联互动,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

  5月15日,在河北地质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楼活动室内,该校水资源学院教师张凝宁正在教来自石府社区的60余名老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楼下的办公室内,学校老干部处处长谢晓莉正与石府社区党委书记张晓晖商议开设老年人书法班的事宜。

  “你们是不是也觉得一个省属高校、一个基层社区,相互之间是那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关系?”一见面,张晓晖先向记者提问。

  可紧接着他又自己回答道:“开始我也有这样的顾虑,但是我们之间根本不存在那道‘玻璃门’。”

  “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身兼石府社区党委兼职委员的谢晓莉告诉记者,学校提供资源,社区党委帮着策划,活动是越来越丰富,关系是越走越近,退休教师和社区老人其乐融融。

  为了让驻区单位和组织互联互动,同唱“一个调”、同绘“一张图”、同下“一盘棋”,石家庄在市区54个街道推行了“1+3”大工委制,即在街道党工委统筹领导下,分别设立居民区党委、驻区单位联合党委、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综合党委,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全市300余家驻区单位服务设施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同时,依托驻区单位联合党委,吸纳驻区单位3151家,吸收518名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做到大事共议、实事共办、难事共解。

  如今,石家庄各个社区纷纷由过去“忙事务”向“抓服务”转变。“社区现有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和志愿组织十多家,还有众多到社区报到的在职党员,志愿服务项目多达数十项,涵盖了教育、医疗等各个领域,活动更是周周办、天天有。”长安区栗新社区党委书记张林说,他们要继续以党建引领,不断增加便民服务项目种类,让每一枚党徽都能在基层闪光。(记者王峻峰 董昌 见习记者薛岳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