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农历: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中航工业退出地产业务 为何“卖房”陷入困境?

2019-06-22 20:04: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1438

  中航工业急于脱手的地产板块无人接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标的物本身有问题,另一方面,在楼市调控政策区间,作为央企压缩房企地产板块会在某种程度传递给市场“示范性”信息,增大了市场消极情绪。

  来自北京产权交易所信息消息显示,央企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退出房地产的动作还在持续,其旗下公司中航里城(香港)有限公司挂牌转让苏州苏航置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22.8亿元。据悉,该项目曾在6月3日正式披露,而后经历短暂的终结,又于6月10日重新挂出。

  中航工业“卖房”陷无人接手困境

  这并非中航工业首次转让资产。在部分央企退出房地产领域的背景下,2016年10月,中航工业明确提出剥离房地产业务。此后,中航工业开始了“卖房”之路。截至目前,其手上仍有诸多资产尚需寻找新买家,部分项目因为价格债务问题,陷入无人接手的困境。

  央企产业重组之所以将地产业务择除主业,一方面是因为地产业务自顾不暇,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其次,随着主流专业房产企业的发展,部分央企地产业务与行业差距不断拉大,由于技术、政策、生产等问题,形成了现实中的“龟”“兔”赛跑的局面,地产业务逐步退出,或将只是时间问题。

  据中航善达(10.99 +3.39%,诊股)披露的2018年审计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其主营业务收入约为66.56亿元,净利润8.57亿元。对比2018年行业数据,2018年千亿房企已逾30家,百强房企销售收入均超220亿,利润方面更是形成碾压局势,不论从规模上还是经营能力上看,中航不足百亿的业绩都难以望其项背。

  不得不提的是,即使中航善达在业务重组后实现了相对自身不错的增长,但是468.4%的净利润增长率的水份过多。从2016年开始中航开始逐渐剥离地产业务,资产变更后的财务会计指标极大的高估了企业的业绩水平。扣除资产变更交割,中航善达的净利润实际为-1.5亿元。

  中航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跳出盈亏平衡区间

  就房地产行业近两年的发展状况看,政策调整的外部冲击对行业内企业的分层、过滤与筛选,直接拉升了行业整体生产率水平,不乏中小房企直接破产。

  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消失或淡出的房企愈17家,但大型房企却依旧给出了傲人的答卷,千亿房企依旧多达30多家。如今的中航善达若是扣除资产变更,已经站在了盈亏平衡和停止营业之间。作为重资产行业,当前的表现正在不断缩小与停止营业的距离,其维系经营的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尽可能减少固定资本的损失,这也是目前中航将业务中心从地产转向物业资产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中航财报数据显示,2018年其务业管理业务净利润为1.64亿,但同期碧桂园服务盈利9.3亿元,绿城、彩生活,盈利也均接近5亿元。虽然中航善达与招商蛇口(21.28 +1.58%,诊股)达成合作协议,但目前的问题是,随着地产业务的剥离,中航物业相关业务将会逐渐失去自身对业务的支撑,合作依赖性增大。

  此外,虽然物业管理是行业价值链的纵向挖深,但是除去被逐渐削弱的地产板块,中航善达的产业链略显单薄。至于急于脱手的地产板块无人接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标的物本身有问题,另一方面,在楼市调控政策区间,作为央企压缩房企地产板块会在某种程度传递给市场“示范性”信息,增大了市场消极情绪。

  总之,从目前现状看,中航业务转型依旧是困难重重,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更有自身因素,但其目前中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跳出真正的盈亏平衡区间,笔者认为,其迫在眉睫的是扩充产业链,做好业务的承接,避免产业单一,处于被动。当然,更重要的在于,当初地产业务是印钞机,各种企业都纷纷杀入,而中航“卖房难”告诉我们,或许有一天真的找不到“接盘侠”,这是值得类似国企及民企警惕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