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农历: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华都连续6年盈亏交替 陈发树变卖资产保壳

2019-07-02 11:43:0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1074

  传奇商人陈发树发家的根基新华都(5.82 -2.02%,诊股)呈摇摇欲坠之势。

  1982年开始,陈发树以木材生意起家,赚到第一桶金后转至经营小店铺。直到1995年,陈发树转战福州,将小店铺搬至福州东街口繁华商业地带,并以新华都为名,深耕百货零售,陈发树借此发家。此后,陈发树进军地产、旅游,投资紫金矿业(3.78 +1.07%,诊股)、参与云南国企白药控股混改,而作为其发家的根基及资本运作平台,新华都未曾动摇。

  然而,近年来,新华都经营业绩每况愈下,已经沦落至退市边缘。

  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8年,新华都出现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倒挂现象,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深陷巨亏一年微利一年的恶性循环中,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则是长达6年的持续亏损。

  为了保壳,陈发树实施了间断性变卖资产。借助变卖资产获取的投资收益,新华都间断性实现了扭亏为盈。

  今年以来,新华都大肆调整门店布局,优化门店结构。截至目前,新华都已经关闭28家门店,由此造成的损失超过亿元。

  显然,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不少百货商业已经苏醒,新华都靠处置资产保壳不是长久之计,何时才能走出困境令人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已经执掌白药控股的陈发树,是否将重心放在了新华都,也让人起疑。

  营业收入和成本倒挂

  新华都的经营业绩仍然十分难看。

  今年一季度,新华都实现营业收入16.89亿元,同比下降10.54%,净利润2791.64万元,同比下降2.65%,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2008年,新华都跻身资本市场。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79亿元,净利润0.64亿元,双方保持了正向增长。此后,一直到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齐头并进,持续增长,到2014年,营业收入达到66.62亿元,较2008年增长了2倍,净利润为1.60亿元,也增长了近亿元。

  然而,从2013年开始,新华都的经营业绩步入下行通道,且不发不可收拾。2013年至2018年,其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0.32亿元、—3.74亿元、0.54亿元、—0.52亿元、0.17亿元,扣非净利润则是连续6年亏损,分别为—1.71亿元、—0.18亿元、—3.65亿元、—1.20亿元、—0.53亿元、—0.14亿元。同期,虽然营业收入也有所下降,但相对而言,降幅并不大。2018年,其实现的营业收入为68.50亿元,略高于2012年,比2013年的73.80亿元减少了5.30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新华都还出现营业收入和成本倒挂现象。2013年,新华都的营业总成本为75.04亿元,高于当年73.80亿元营业收入。2015年至2017年,公司营业总成本分别为67.60亿元、68.99亿元、69.75亿元,均高于当年营业收入。去年,公司营业成本为68.33亿元,仅比营业收入低0.17亿元。营业成本高于营业收入,亏损不可避免。

  从利润率方面看,2008年以来,新华都的综合毛利率在20%左右波动,勉强还过得去,而净利率就异常难看了。2013年至2018年,除了2014年、2016年为正数,分别为0.28%、0.73%,其余4各年度均为负数,其中,2015年为—6.08%。

  对于近年来不堪入目的经营业绩,新华都解释称,受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顾客群体部分流失,影响门店营业额及利润;华东区门店经营大额亏损,从收购到关停清算时长,后期递延所得税费用冲回因素影响至2017年。关停门店产生损失影响经营业绩。此外,泉州和昌项目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净利润。

  交替出售资产保壳

  扣非净利润连续6年亏损,为了保壳,新华都接连出售资产。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与一些经营业绩不堪、持续保壳的故事一样,新华都出现了盈利与亏损交替情形。具体为,2013年、2015年、2017年分别为亏损2.25亿元、3.74亿元、0.52亿元,合计亏损6.51亿元,而2014年、2016年、2018年分别实现盈利0.32亿元、0.54亿元、0.17亿元,合计盈利1.03亿元。一年巨亏一年微利恶性循环,6年下来合计亏损5.48亿元。

  无疑,新华都早已处在退市边缘,盈亏交替是公司极力保壳的结果。

  根据新华都回复交易所问询,2014年,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源于关闭原华东区亏损门店,亏损额下降。同时,经营管理上采取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等措施。2015年巨亏3.74亿元的原因是,营业额下滑,人力、租赁成本等上升。集中关闭多家经营亏损大且扭亏无望的门店,产生大额处置费用。同时,对子公司连续三年经营亏损,不再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前年度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冲回影响净利润。此外,净利润还受销售预付卡须预缴增值税的政策影响。

  2016年,公司实现盈利,主要是转让长沙中泛置业有限公司股权取得投资收益。此外,重组标的公司纳入报告期合并范围,带来新增利润。当然,当年,泉州和昌项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42亿元也影响了净利润。

  2017年再次亏损,除了受关闭门店损失及主力店停业装修影响外,子公司租赁合同纠纷案产生诉讼损失。此外,杭州新华都和上海新华都闭店注销清算递延所得税费用转回,也影响净利润。

  去年扭亏为盈,除了受公司持续加大对供应链的优化整合,降低成本、提升综合毛利率影响外,也与公司转让新华都(福建)物流有限公司90%股权获取的投资收益有关。同时,公司还收到沙县华都资金占用费。

  可以看出,除了2014年,2016年、2018年,新华都实现扭亏为盈源于交替出售资产所致,进而实现了保壳成功。

  2016年、2018年,新华都的投资收益为2.08亿元、0.31亿元。

  财富缩水31亿董监高争先减持

  新华都还在关店止损、调整经营布局,能否走出困境尚是未知数。

  6月28日晚,新华都公告称,公司关闭处置莆田仙游胜南店等6家门店,产生的损失金额已确认2985万元。实际上,今年以来,公司已经关闭28家门店,确认的损失超过亿元。如果没有新的利润增长点,今年或再次盈转亏。

  针对业绩改善措施,新华都称,进行线上布局。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早在2013年,新华都的电商布局就已经开始。当年,公司与阿里巴巴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次年又与腾讯微信平台开展合作。2015年,公司筹划以7.6亿元的对价购收购久爱致和、久爱天津、泸州致和3家电商企业。并向陈发树及其弟弟、控股股东新华都集团以及西藏聚久致和等一系列关联方募集配套资金。

  2017年,新华都再次与阿里巴巴进行深度合作。新华都将自身10%股份转让给成都阿里巴巴及其一致行动人杭州瀚云新领股权投资基金。当年9月26日,公司与关联方杭州阿里巴巴泽泰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投资设立新盒网络科技子公司。

  系列动作后,新华都的电商业务有些起色,去年,其电商业务贡献营业收入11.17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6.31亿元,毛利率为22.53%。尽管如此,电商业务仍然未能挽救公司主业亏损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28日,与阿里巴巴关联方合作成立的新盒网络仅一年时间,新华都就将其40.50%股权转让给杭州阿里巴巴,成为持股仅9.50%的参股公司。

  2017年9月,受新华都与阿里巴巴合作消息刺激,股价一度大幅飙升,一度达到17.3元。以此计算,陈发树持股新华都的市值约为48亿元,而截至昨日收盘,市值缩水至16.70亿元,财富蒸发了31亿元。

  经营业绩不佳,新华都的董监高频频减持套现。2013年至今,相继有郭建生、上官常川等10名董监高及其亲属实施减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