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被动减持频发让投资者懵圈 信息透明度待提升

2019-07-26 20:16: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被动减持”是近期A股市场一大关键词。据上证报记者统计,自6月份以来,已有逾20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司股东可能存在或已被实施被动减持。尽管非主观意愿,但股东尤其是重要股东的减持举动仍备受外界关注。一些突发或意料之外的被动减持更是让中小投资者措手不及。

  为此,市场人士建议,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强化问询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有关被动减持信息的透明度,让中小投资者及时掌握重要股东变动信息,据此作出投资决策。

  两大诱因触发被动减持

  梳理近期案例可以发现,频繁发生的被动减持,大多是因相关股东将持股质押融资埋下隐患,触发质押融资业务违约条款或相关业务到期未购回,这是发生被动减持的两大原因。

  美利云(8.64 -1.59%,诊股)7月25日公告显示,因公司股东宁波赛特、宁波赛客股票质押违约,浙商证券(8.87 -0.34%,诊股)、长城国瑞证券、东北证券(8.97 -0.77%,诊股)前期通过竞价交易减持了两位股东所持有的美利云部分股权。

  延安必康(18.23 -1.25%,诊股)也于近期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新沂必康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宗松,因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触发协议约定的违约条款,两者所持部分股票在今年8月13日起90个自然日内可能存在遭遇强制平仓导致被动减持的情形。此外,万达信息(11.32 +0.35%,诊股)、当代东方(3.27 +0.00%,诊股)等多家公司也披露,相关股东因触发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约定的违约条款,进而存在被动减持的风险。

  除交易违约外,质押股份到期未购回也是发生被动减持的诱因之一。英唐智控(5.28 -1.12%,诊股)前期披露,公司控股股东胡庆周在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中累计质押给长江资管2.71亿股,并未触及预警线及平仓线,但其中质押的2.11亿股股份出现逾期,长江资管进而采取措施致胡庆周所持有部分股份出现非主观意愿的被动减持。与之类似,因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到期后未履行购回义务,吉峰科技(4.46 -1.55%,诊股)控股股东王新明所持部分股份近期已被中银国际强制减持。

  “其实,只要上市公司和股东没出现大问题,相关股东质押股份到期后可以购回然后再度质押融资,之所以逾期未购回,多是因为股东资金紧张或再度质押无法融得原有规模资金,只能任由相关机构强制减持。”券商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或是由于资金链的持续吃紧,个别公司股东甚至出现了“连环被动减持”的情形。例如,华鹏飞(5.54 -3.48%,诊股)今年3月末披露,股东杨阳因在宏信证券办理的股票质押合约发生违约,宏信证券决定对杨阳质押标的证券及其所产生的权益违约处置卖出方式实现其债权,至7月20日减持期限届满时共减持杨阳所持华鹏飞0.99%股权。随后,杨阳便发布了新一轮减持计划,宏信证券未来拟继续处置杨阳所持部分股权用以偿还质押融资借款。

  被动减持信息应更透明

  尽管非股东自身所愿,但被动减持这一利空消息还是会对中小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记者注意到,相关上市公司发布股东被动减持消息后,次日公司股价大多呈下跌走势。

  “被动减持会影响股价走势,作为中小投资者,我们更希望了解被动减持背后的更多信息,而不是被动等待。”一位投资者对记者说。

  在回复监管问询时坚称大股东质押股份不存在平仓风险,但不久后大股东部分持股却被券商强制减持,记者注意到,在前期众多被动减持案例中的确存在涉嫌“忽悠”投资者的情形。

  因吉峰科技实际控制人王新明及其控制的山南神宇持股质押比例均超过90%,深交所十分关注其质押股份是否存在平仓风险,并在2018年年报问询函中专门进行了问询。吉峰科技在5月末回复称,王新明在中银国际、长城国瑞证券进行质押融资的预警线和平仓线均远低于公司股价,故质押股份不存在平仓风险。

  未料到的是,吉峰科技在6月26日晚却突发公告称,王新明质押给中银国际的705万股公司股份已于6月14日到期,由于到期日未履行购回义务,中银国际将对质押股份进行强制减持。随后,中银国际连续抛售王新明相关质押股份。

  “监管部门问询是否存在平仓风险,核心关注点也是大股东持股会不会发生被动减持,中小投资者看到公司回复后,会认为大股东持股不会被动减持。”有私募人士告诉记者,吉峰科技及公司大股东此前的表述是在“钻空子”,会让投资者产生错觉,从而影响到投资决策。

  “回复问询函时,距离质押股份到期仅相隔半个月时间,王新明有没有资金购回当时应已经很明了,当时为什么不提示这一风险?其余质押股份什么时候到期?是不是也有被动减持风险呢?我们一概不知道。”该人士说。

  记者盘点相关案例发现,一些上市公司在股东被动减持方面都采取了“避重就轻”认为,个别公司甚至不提前预披露减持计划,而是在券商强制减持后才被动披露。至于大股东因何而违约、未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最坏结果是怎样等投资者关注的话题,也鲜有公司详细提及。

  “针对大股东持股是否存在质押平仓风险,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监管问询力度,如今随着被动减持案例的密集涌现,加之部分被动减持并非是跌破平仓线而是由于到期无力购回导致。因此,从充分揭示风险角度,建议加大对被动减持案例的问询力度,追问背后更多信息,从而让中小投资者有全面的价值判断。”有市场人士建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