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但斌清仓美股和A股引质疑

2018-03-31 23:21:03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近期,中美贸易战的话题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3月24日,内地知名私募但斌发微博称:“出于对贸易战的担心,以及怕重蹈2008年覆辙,我于22日晚间清仓了美股,并将可能受贸易战影响的A股卖出。”虽然随后但斌将该微博删除,但其清仓的举动仍引发了市场对其价值投资理念的讨论和质疑。

  针对此事,《红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但斌旗下的东方港湾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当前公司确已清仓美股和部分A股,产品配置为A股和港股通。当记者质疑此次清仓行为是否与但斌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相违背时,该工作人员解释称:“我们的出发点是根据公司的估值、业绩和成长性来判断,但如果它(被清仓或卖出个股)受到贸易战的影响,它必然业绩会下降,成长会受阻,所以我们对此进行了一些清仓处理。”

  忧心贸易战

  但斌“清仓”行为引发质疑

  当地时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表示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受此消息影响,美股、港股、A股等市场均出现大跌。北京时间3月23日早间开盘,A股重挫,市场恐慌情绪弥漫,而当日晚间美股延续大跌。

  3月24日早间,但斌连发两条微博“市场担心贸易战!”、“美股市值蒸发比A股更多!”,当日午间,但斌再度发布微博称:“市场担心贸易战以及由此引起的变化!我也怕重蹈2008年覆辙,周四(22日)晚上清仓了美股,也把可能受到贸易战影响的A股卖出,余下的坚持。”

  虽然随后但斌将此微博删除,但他的清仓行为仍引发了投资者的争议和质疑,很多投资者对但斌的清仓举动表示不解。

  《红周刊》记者就此事26日致电但斌,但其电话始终处于“关机”状态。随后记者致电东方港湾公司,工作人员以“不接受媒体采访,清仓一事只会对公司有需求的客户进行解释。”但对于市场关心的贵州茅台(683.62 -0.80%,诊股),该工作人员表示,贵州茅台仍是但斌看好的投资方向之一。

  但斌28日晚间在微博上针对此事发布声明:“清仓美股是事实,但加仓了A股中我们视其为伟大的企业!”

  综合记者的采访,职业投资人对此众说纷纭:虽然但斌是很多投资人价值投资的启蒙者,但相较于知行合一的价值投资者,其更偏向于交易型的价值投资者。

  在但斌的职业生涯中,类似争议并非首次出现。2015年股灾发生时,但斌便开始吸取前两次教训,将一直看好的贵州茅台的仓位减持到只剩5%,后续又以高价接回。对此,知名财经博主释老毛曾公开质疑“历史上可曾有过一名价值投资者基于对市场波动预测来指导投资的?”

  释老毛分析说:“时间的玫瑰”阶段的但斌,理念还是正确的,就是选取“皇冠上的明珠”长期持有,只选股,不择时,永远满仓,分享企业成长获利。“2008年股灾让很多投资人有了心理阴影,但斌开始反思了。反思的结果就是在2008年的底部极度恐慌时‘割肉’了招商银行(29.09 -0.75%,诊股)、万科A(33.29 -2.55%,诊股)、中国平安(65.31 -1.63%,诊股)等金融股,认为周期性太强,声称要寻找那些穿越牛熊的公司,例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99.00 -0.65%,诊股)等。结果2009年金融等强周期公司迎来猛烈的报复性上涨,而那些估值较高的医药消费股反而表现平平。如果但斌在2008坚持拿住万科A、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这些优质公司,后来基本都创新高了;如果他一开始就知行合一地死抱住茅台牢牢不放,那么2007年2月发布的第一款产品东方港湾马拉松(已清算)净值就不止是翻一番,而是在5倍以上。”

  贸易战大概率走向谈判,

  美股未来有望继续牛市格局

  从但斌此次给出清仓的理由可以看出,对中美贸易战以及引发的变化的担忧,是其作出清仓美股和部分A股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从目前形势来看,贸易战大概率将通过谈判来解决。

  “中美关系短期内遇到了90年代以来比较严峻的一次挑战,但并不会偏离大的轨道,双方之间通过谈判来解决分歧将是大概率事件。”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分析说,“从特朗普希望减少美中1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和历次中美之间处理贸易纠纷来看,这一次预计双方也都会抛出一些各自的谈判筹码,但最终都会在各自的妥协中达成协议。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势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家所担心的新的冷战和修昔底德陷阱,所以短期股市的下跌其实是为全年的投资带来机会。”

  而就美国股市而言,虽然美国股市从2009年以来,已经走牛了9年,美股道琼斯指数从2009年3月6日的6469.95低点,到2018年1月26日的26616.71高点,涨了4倍多,但相较于上一牛市的18年,仍存在时间周期和上涨空间。

  此外,虽然近日脸书因“数据泄露丑闻”持续发酵,股价下跌拖累科技股集体下跌,其中,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NETFlix和谷歌)5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在两天内一共缩水了1923.54亿美元。但不可否认的是,苹果和亚马逊等公司的业绩仍为其股价形成强支撑。苹果2017年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苹果营收882.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刷新了2017年一季度的783.51亿美元的记录,同时超出了此前苹果公司给出的840亿至870亿美元的预测区间。净利润达到200.65亿美元,也超过了2016财年一季度183.61亿美元的记录,再创新高。无独有偶,2017年四季度亚马逊的净利润为18.6亿美元,每股收益为3.75美元,高于分析师的预期。亚马逊的云业务依然是该公司增速最快、盈利能力最强的业务。去年四季度,亚马逊云业务同比增长45%。

  但斌在今年1月份某私募大会上曾公开表示,2017年海外投资持仓中,一半买的是纯美股,如Facebook、亚马逊、苹果、微软、英伟达、特斯拉,还有中概股好未来、阿里巴巴、网易、微博等股票,此次清仓的美股或与此有关。

  就A股而言,截至3月29日收盘,上证50动态市盈率10.38倍,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2.69倍,市盈率都相对较低,这也意味着A股很多优质公司仍具备较强的成长性。中金公司认为,考虑当前中国内需的韧性以及较为充裕的政策缓冲余地,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及资本市场表现不必过于悲观,短期市场如若出现连续且幅度较大的过度调整,反而为投资者提供了较好的进入时机。此外,近期不少可能受到此次贸易战影响的上市公司纷纷发布公告,如奥拓电子(6.82 +2.25%,诊股)、天顺风能(7.30 +1.53%,诊股)、云海金属(7.45 +0.54%,诊股)、胜宏科技(15.86 +1.93%,诊股)等纷纷表示贸易战对公司基本无影响;而瑞贝卡(6.12 -0.65%,诊股)这种对美出口较大的公司也表示:“假发细分行业较为小众,对美国企业不构成竞争关系,因此不会对公司业务形成影响。过往多年美国也曾对中国挥出贸易大棒,但对假发制品从未有冲击。”

  其实就但斌自身而言,他对2018年的A股也是有所期待的。他在某活动上表示:“很多人觉得去年的白马股涨多了,但我认为,他们是越涨越便宜。这些核心的东西涨了这么多,但格力现在是10倍PE,有泡沫吗?从全世界来看,它们还是很便宜的,所以去年那种炒白马股蓝筹股不是价值投机,只是回归到正常的现象。事实上,去年涨得好的,都是严肃投资,买这些的人就赚到钱了,未来也是这样的。”在他看来,2018年核心资产会继续向好且长期持续下去。

  职业投资人VS价值投资,

  中国价投大师的诞生还需时间的洗礼

  但斌的此次清仓也许是让之前的经历吓怕了,也许是为投资人的利益着想;但就中国职业投资人而言,能做到真正的价值投资么?又是否能出现像巴菲特一样的价值投资大师呢?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股市80多年的时间里才诞生了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芒格等几位价值投资大师,中国内地股市才20多年,从时间维度看,中国价值投资大师的出现仍需时间的洗礼和锤炼。

  价值投资战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由哥伦比亚大学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创立,经过伯克希尔·哈撒威公司的CEO沃伦·巴菲特的使用和发扬光大,价值投资战略在20世纪70到80年代的美国受到推崇,投资大师们的收益也都十分可观。巴菲特所掌控的伯克希尔,在过去的36年中,录得了年化近20%的回报,同期标普500的年化收益只有8.5%。而巴菲特的精神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早在1936年就开始实践价值投资,其1936年至1956年的年化回报也是近20%,同期大盘年化回报为12.2%。此外,价值投资大师多数为资产配置者,而非交易型的价值投资者。

  在释老毛看来,要想在中国成为价值投资大师,还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决定中国股市是否进入价值投资时代,要从市场环境、市场参与者结构和上市公司素质等多方面来看待。“尽管我认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还不到火候,但还是需要有人来推动,需要放松管制,引进更多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让A股市场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也需要有倡导价值投资理念的先行者来带动市场走向规范和理性。如裘国根、窦玉明、邱国鹭等一批投资界大佬,长期以来都非常崇尚价值投资,如果机构投资者中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精英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倒逼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涌现出更多价值创造型企业。”李迅雷分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