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金融股比重大 沪深股通制度建设是基础

2018-04-21 20:31:47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去年6月,A股在第四次MSCI的大考中,终以基于沪港通、深港通这一新的互联互通方式冲关成功。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博鳌论坛上,新任央行行长易纲正式宣布,从5月1日起沪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总书记更是在开幕式演讲上,面向全球展现我国金融业开放姿态。今年6月,A股就将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在漫长的争取和调整之后,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究竟将对国内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尝试分析一二。

  1、关于MSCI中国指数体系的几点说明

  虽然A股“入摩”几经波折,但事实上MSCI对于全球第二大的中国A股市场不仅一直有覆盖,而且覆盖得颇为细致。在MSCI体系中能找到数百个覆盖中国市场的指数,一度在其指数目录下,单列了中国指数体系加以说明(此前只有美国的指数有这一待遇)。

  一部分投资者容易混淆“MSCI中国A股指数”和“MSCI中国指数”,从而弄错成分股。这里要区分的是,前者是MSCI在2005年编制的覆盖A股市场的纯境内指数,供国内投资者使用,其作用可以类比沪深300、中证500。在这个系列下面又细分出一些风格、行业或概念指数。而后者——“MSCI中国指数”——是我们要讨论的对象,是覆盖A股的旗舰指数,也是去年A股“入摩”指代的含义。这一指数囊括在MSCI亚洲(除日本)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MSCI全球指数下面,从而带来全球指数基金的配置。

  因此此次与纳入A股产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指数有:MSCI中国指数、MSCI亚洲市场(除日本)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及MSCI全球市场指数。通过这四个指数背后的资金规模和A股纳入后的占比,可以估算出增量资金。

  要进一步说明的是,MSCI在去年底又对覆盖A股的指数进行一系列改名(资料来源MSCI官网)。

  1)上面提到的“MSCI中国A股指数”改名为“MSCI中国A股在岸指数”,作用不变,仍供国内投资者使用;

  2)今年将发布新的“MSCI中国A股指数”,仅跟踪中国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涵盖的个股(沪股通、深股通标的);

  3)“中国A股国际临时大盘指数” 变更为“中国A股临时大盘指数”,将在今年6月以5%的纳入因子进入新兴市场指数;

  4)新编制的“MSCI中国A股纳入指数”,将动态反映MSCI新兴市场中的A股。

  综合以上,明晟官网显示MSCI中国A股指数体系如下表所示:

  2、从A股“入摩”成分股看海外资金偏好

  去年宣布A股纳入之际,MSCI给出一份222个A股标的的名单;今年3月,官网更新了一份235个标的的名单;最终的方案预计在5月14日公布(同时进行指数半年审查)。我们将235版本和222版本进行比对可以看到,新名单增加格力电器(47.85 +0.53%,诊股)等30个标的,剔除奥飞娱乐(12.75 -2.52%,诊股)等17个标的。

  比较新增标的和剔除标的,我们发现最显著的差异在于市值规模。新增的30个标的平均市值是773.09亿,中值550.62亿;剔除的17个标的平均市值319.99亿,中值282.28亿(4月12日收盘价)。这一修改过程也较大程度反映了海外资金对规模和流动性的偏好。

  在目前的版本中,大金融板块的非银、银行、地产仍占据较大比重,且在这一次成分股的调整中,标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其他靠前的行业还有医药、交运、公用事业等。军工和化工被剔除的标的最多。

  以总市值来看,“入摩”的A股中金融板块也占据绝对大的比重(单个标的平均市值偏大)。但最终国际资金将根据MSCI调整后的比重进行配置。MSCI在01年宣布调整为由自由流通股数权重计算方法编制指数,这个“自由流通市值”并非常规意义上的“流通市值”,而是由MSCI赋予每只股票一个自由流通调整因子(FIF)计算得来,其中FIF由三因素决定:LIF(LimitedInvestability Factor,受限投资因子)、FOL(Foreign Ownership Limit,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中国FOL值为30%)、自由流通股数比例,经FIF调整过的单只股票流通市值=单只股票纳入比例×FIF×单只股票总市值。

  3、“入摩”节奏及增量资金

  时间上,去年6月的方案考虑缓冲沪股通和深股通当前的每日额度,因此分两步实施5%的纳入。第一步纳入2.5%,预定在2018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6月1日生效;第二步纳入后达5%,在2018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9月3日生效。

  博鳌论坛上易纲宣布陆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之后,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额度变更的通知:

  在目前每日130亿的额度下,除开通首日以外,沪股通和港股通每日额度平均剩余超过120亿元(剩余额度占比超过90%),非常充裕;目前累计额度分别为3755亿和2091亿,而证监会早在16年8月已经取消沪港通、深港通总额度限制。沪股通/深股通的制度建设是A股能够成功“入摩”的重要基础,额度上的进一步放宽也为之后纳入比例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关于增量资金,上面提到,此次与纳入A股产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指数有:MSCI中国指数、MSCI亚洲市场(除日本)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以及MSCI全球市场指数。我们通过官网上目前能找到的最新数据做个简单测算。

  ①跟踪资金规模

  去年6月披露的数据,MSCI中国指数和亚洲(除日本)指数跟踪资金规模分别是0.014万亿美元和0.2万亿美元;去年9月的更新数据显示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市场指数跟踪资金分别为1.6万亿美元和3.2万亿美元。

  ②A股纳入后权重

  将235个标的的FIF调整市值纳入四个指数后计算权重,时间点以3月30日各指数发布更新说明为截止。

  ③增量资金估算

  根据①②计算,今年按5%纳入预计将带来1214.9亿增量资金。按照两步走的流程,预计6月和9月分别有约600亿资金流入。这部分资金主要是以MSCI为基准的指数基金。

  4、从MSCI出发看外资对A股影响

  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节点。分析机构(这里主要看公募)买入情况可以看到,去年6月以来市场对名单内的标的给予了更多关注。公募基金重仓股中,对222个标的持股占比由中报的22.52%提高到年报是27.22%。

  个股表现来看,一个月节点,纳入标的平均涨幅普遍跑赢行业涨幅,仅3个行业小幅跑输;整个区间的数据波动加大,但胜率依然很高,只有7个行业的纳入标的跑输行业指数。数据表明资金对MSCI标的的关注度颇高。

  (注:由于235名单公布于今年3月13日,因此我们对这部分的计算取去年6月21日到今年3月13日区间内222个标的的表现情况)。

  去年开始,由于深股通开通和A股成功纳入MSCI,市场对于外资持股话语权的讨论越来越多。数据上看,17年之前,境外机构和个人持股占流通A股市值的比重一直较为平稳,但17年由1.66%显著提升至2.63%。目前外资持股规模超过万亿,逼近公募和国家队。随着MSCI背后的指数基金正式建仓,这一比重还有望继续提升。

  我们在之前讨论A股投资者结构的报告里曾经提到,A股市场无非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个人资本和监管资本四类。拉长历史数据来看,产业资本往往是前瞻指标,个人资本往往是滞后指标,监管资本往往作为调节项,而金融资本更多表现为同步指标。金融资本一般不作为行情的启动者,但是对市场风格偏好拥有一定投票权。考虑到MSCI短期流入的规模并不大,我们认为短期有情绪提振作用,中长期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吸引力。

  相关文章:

  《成长“出奇”:来自产业资本的最强信号!》

  《A股机构投资者的2017》

  5、来自韩国和台湾的经验

  根据台湾、韩国纳入MSCI的进程,1992年韩国、1996年台湾初始纳入比例分别为20%和50%,此后多年才逐步提升为100%,因此A股“渐进式”全额纳入MSCI也是可以预见的。

  参考韩国和台湾的案例,被纳入MSCI 新兴指数后,短期都会使国际资本流入,每次MSCI对于市场占比的扩大也会对短期内的国际资金流入带来积极影响,但中长期关联不大。

  市场表现上看,被纳入MSCI 新兴指数后,短期都会使国际资本流入,每次MSCI对于市场占比的扩大也会对短期内的国际资金流入带来积极影响,但股票市场中长期的表现与此并没有什么太强的相关性。

  6、对六月之前市场风格的判断

  根据MSCI官网消息,最终的纳入方案将在5月14日左右指数半年审查的时候公布,届时标的上可能还会有调整,但整体应该变动不大。上面提到,从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外资仍然更偏向于大市值标的,行业上大金融、大消费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国内的资金对于MSCI标的关注度也非常高,从17年宣布纳入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已经有超过20支MSCI主题基金问世。直观地推测,在海外指数基金正式进入之前,会有一些资金提前进场布局,利好大金融、大消费板块。

  但同时要考虑今年海外局势的特殊性。在A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联动效应也越发明显。此前美债收益率飙升引起外资恐慌撤出,受损最大的也是大金融、大消费板块。目前中美贸易争端仍处于白热化阶段,在布局MSCI概念股时,也应警惕海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从韩国和台湾的经验来看,MSCI资金入场在短期能起到提振作用,中长期关联不大。市场走势和风格在中长期仍取决于国内基本面。我们在今年全年风格上仍然坚持:扰动项之后,在政策持续性、相对业绩扭转、利率大概率回落三重支撑下,成长风格将继续体现相对优势。

  风险提示:国内流动性收紧,海外地缘政治问题升级导致资金撤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