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A股董监高减持榜:917家公司484亿大减持

2018-05-04 11:40:02 信息来源:面包财经发布者:isen点击量:

    增持还是减持,这是一个大问题。

  资本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内部人更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外部投资者天生处于信息弱势地位。

  关注上市公司董监高们的增减持动向,有助于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无论对于散户还是机构投资者皆如此。

  为了让读者更简单直观的了解上市公司董监高持股变动情况,面包财经根据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交易数据以及上市公司公告,梳理了A股上市公司董监高及其关联人的持股变动情况,分门别类的编制了若干《面包财经·上市公司董监高增减持排行榜》。

  《面包财经·上市公司董监高增减持排行榜》定期更新并发布。按照类型分,包括《增持公司榜》、《减持公司榜》和《行业分类榜》等子榜单;按照时间维度分,包括周榜、月榜、季榜和年度榜等。

  上市公司董监高的减持行为已经成为监管层的重点监管事项。2017年5月26日,证监会发布实施了减持新规——《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公告〔2017〕9号) ,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活动的监管。

  减持新规对董监高减持的信披也有明确规定:大股东、董监高应当通过向交易所报告并公告的方式,事前披露减持计划,事中披露减持进展,事后披露减持完成情况。

  深交所及上交所官网亦有专门的板块披露上市公司董监高及其相关人员持股变动,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对投资者意义重大。

  先来了解一下2017年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情况。更新更及时的2018年逐月数据,面包财经将在随后陆续推出。

  新规显效:减持金额腰斩,仍有484亿

  从沪深两市董监高及其关联人减持情况来看,减持金额在2015年达到高峰,约1176.96亿元。在这一年中,股灾前夕,也就是5月和6月减持金额较高,合计约718.96亿元,占到全年减持金额的61%。

  随后的两年,减持额有所下降,尤其是减持新政实施之后,减持金额明显减少。至2017年,沪深两市董监高及其关联人减持金额合计约484.59亿元,与2015年高峰时期相比,减持金额减少了约692亿。以下为根据交易所数据统计的沪深两市董监高及其关联人历年减持情况:

  统计显示:2017年,沪深两市董监高减持涉及917家上市公司。与2016年相比,减持涉及公司减少了98家;与2015年相比,减持涉及公司减少了134家。

  从月度数据来看,2017年5月,董监高减持额相比于4月份明显提升,新规实施之后,6、7、8月董监高减持数额明显下降。但随后在9月份出现激增,该月董监高减持数额在全年排最高。

  以下为根据公开数据绘制的2017年董监高减持月度趋势变化:

    对董监高减持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2017年,哪个行业减持金额最多呢?

  行业减持排行榜:制造业337亿居首

  从行业来看,按证监会门类行业分类,制造业减持金额最多,达到了337.57亿元,相比减持金额排在第二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出261.38亿元,在2017年总减持金额中占比约达到70%。

  以下为各行业减持排名情况:

    在这些减持中,减持较多的公司又有哪些?

  年度减持金额排行:海康威视(39.28 -0.05%,诊股)居首,进前50门槛2.6亿

  根据沪深两个交易所披露的董监高及其相关人员持股变动数据,我们整理出了减持金额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

  按减持金额排行,排名前十的是海康威视、大华股份(24.05 +0.54%,诊股)、科伦药业(35.36 +3.91%,诊股)、美的集团(51.57 -0.83%,诊股)、尔康制药(6.03 -0.99%,诊股)、万丰奥威(9.26 +1.87%,诊股)、信维通信(31.54 -1.44%,诊股)、捷成股份(9.74 -0.71%,诊股)、索菲亚(34.49 +3.39%,诊股)和金轮股份(19.00 +3.71%,诊股)。其中前五名减持金额都超过10亿元,进入前十的门槛是5亿元。

  海康威视和大华股份能位居2017年减持榜前两名,很大程度上由于两家市值比较高,2017年底海康威视总市值已经超过3500亿元。

  按照减持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更有参考意义。为了更加具有可比性,我们按减持股份变动比例,整理出了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

  按照减持比例计算,排名前十的为:隆华节能(5.70 -0.87%,诊股)、金轮股份、惠博普(3.59 -0.55%,诊股)、天玑科技(13.53 -1.17%,诊股)、天沃科技(7.99 +0.63%,诊股)、千红制药(6.46 +0.31%,诊股)、山东墨龙(5.02 -0.59%,诊股)、科伦药业、创意信息(12.62 -2.32%,诊股)和利君股份(7.08 +0.00%,诊股)。

  其中,金轮股份无论按照金额还是按比例计算,均进入前十名。

  看完以上名单,老铁们应该能发现比较熟悉的上市公司。比如,比亚迪(49.08 -1.07%,诊股)、信维通信、隆华节能、北斗星通(31.30 -0.86%,诊股)、迪安诊断(23.55 +1.38%,诊股)等,面包财经都曾在此前的文章中分析过。

  除了以上公司,次新股的减持活动更加值得关注。

  上市三年以内减持排行:东杰智能(17.22 +0.17%,诊股)居首,前十门槛1.5亿

  新上市公司流通数量较少,股权解禁就减持,或者清仓式减持,都会对股价形成压力。再加上新股上市炒作之后,估值一般较高,一旦出现黑天鹅,对股价的打击可能是粉碎性的。

  由于原始股东一般最长禁售期是3年,所以我们选取了2015年3月31日以后上市的个股,按其到2018年3月31日累计减持情况排名。

  以下为减持金额排名前50的上市3年内个股减持情况:

  以减持金额排行,位居前十的是:东杰智能、迈克生物(27.84 +0.80%,诊股)、浩云科技(23.01 -0.39%,诊股)、盛天网络(15.97 +2.11%,诊股)、美尚生态(14.61 -0.07%,诊股)、全志科技(25.60 +0.71%,诊股)、温氏股份(21.15 -0.47%,诊股)、万孚生物(72.45 -2.63%,诊股)、蓝晓科技(33.33 +0.33%,诊股)和日机密封(45.69 -1.15%,诊股)。排名首位的东杰智能减持金额达到6.94亿,是唯一一家减持金额超过5亿元的公司。

  以减持比例计算,东杰智能同样位居榜首,累计减持比例达到总股本的12.75%。除了东杰智能外,还有浩云科技、盛天网络、蓝晓科技和日机密封等公司,同时登上了减持金额榜和减持比例榜。这些公司需要投资者予以关注。

  以下为面包财经按减持股份变动比例,整理出的排名前50上市3年内个股减持情况:

    上市2年内减持榜

  一些原始股东的限售期只有24个月,甚至短至12个月,因此我们额外制作了一张上市2年内的减持榜供投资者参考。

  近两年上市的新股,减持动作更加值得关注。我们选取了2016年3月31日以后上市的个股,按其到2018年3月31日累计减持情况排名。

  其中,2016年11月份上市的丝路视觉(22.68 +1.39%,诊股)减持金额超过1亿元,成为减持最多的新上市公司。2017年1月份上市的张家港行(7.69 -1.28%,诊股)则位居第十。

  以下为减持金额排名前50的上市2年内个股减持情况:

以下为按减持股份变动比例,排名前50的上市2年内个股减持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2017年6月份之后上市的公司,至今上市不满一年,也出现在榜单上。这主要是因为交易所统计的董监高减持口径不仅包括董监高本人,还包括其配偶、兄弟姐妹等亲属,被称为“相关人员”。这些相关人员的禁售期往往较短。

  面包财经将持续更新上市公司增减持榜的最新数据。2018年一季度以及4月份统计数据及排行,也将陆续推出。针对榜单上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公司,将单独撰文进行分析。如果要尽快得到最新的减持数据排行,可以在面包财经公号上留言“减持榜”来催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