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港股“独角兽”集体破发 A股投资者如何拥抱新经济?

2018-05-21 22:28:2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近日,港股市场一批新经济“独角兽”遭遇大面积破发,市值较高位时大幅下跌,甚至腰斩。

  “新经济五剑客”

  市值缩水1700亿港元

  “新经济五剑客”中,除阅文集团外,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和平安好医生均跌破发行价。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一,“新经济五剑客”市值较此前高位累计已缩水超1700亿港元。

  众安在线上市后总市值曾高达约1400亿港元,目前市值缩水近半;

  阅文集团股价一度站上100港元,市值接近千亿港元,但目前股价下跌近40%,市值缩水近400亿港元;

  易鑫集团以7.7港元的发行价上市,首日股价曾达到最高价格10.18港元,但此后股价一路下跌,目前跌去约60%,市值仅251亿港元;

  电竞概念股雷蛇市值最高近500亿港币,但股价从上市以来最高价5.49港元持续下跌,目前跌去逾56%。

  本月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上市后最高价达到58.7港元,目前市值缩水逾60亿港元。

  中国证券报(ID:xhszzb)记者统计万得数据显示,今年上市的83只港股新股中,目前已经有50只股价处于破发状态,其中逾14只港股的破发幅度超35%,41只跌幅超10%。

  今年内上市新股股价较发行价跌超35%个股

尴尬了!港股“独角兽”集体破发,A股投资者如何拥抱新经济?

  数据来源:wind

  月初刚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科技股巨头小米公司,也受到“独角兽”热度降温的直接影响。有机构投资者认为小米的估值应在700亿美元左右,较此前千亿美元估值缩水三成。

  是什么引发了“破发潮”?

  事实上,港股市场从去年开始准备放宽新股上市制度,主要是放宽对新经济股港股上市的限制,这对一众“独角兽”公司可谓重大利好。然而在赴港IPO公司家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的环境下,股价却纷纷破发,这其中存在这一个重要的核心原因,就是股价虚高、泡沫过多。

  据公开数据显示,平安好医生自成立以来持续亏损,从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分别亏损了人民币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

  跌幅较大的雷蛇,从2015至2017年公司亏损金额逐年上升,分别为620万美元、2026.3万美元和3182.5万美元。

  众安在线仅2017年亏损就达人民币9.96亿元。

  阅文集团在2014年、2015年亏损之后,虽在2016至2017年均实现盈利,不过相对于目前的市值,其市盈率高达90倍。

  港股新经济五剑客

尴尬了!港股“独角兽”集体破发,A股投资者如何拥抱新经济?

  数据来源:wind

  从此轮破发的新经济次新股情况来看,企业盈利不足以支持过高的估值,是引发“独角兽”集体破发的直接原因之一。

  2017年港股市场一路走牛,市场整体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经济股格外受到资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高企的估值与企业的实际业绩出现了明显背离,估值得不到业绩的有效支撑。当下港股市场“捕兽”资金损失惨重,市场疯狂情绪退去后,股价终要回归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

  外部投资环境改变也是今年“独角兽”遭遇滑铁卢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全球流动性收紧;另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市场担忧未来不确定性,投资情绪趋谨慎。

  此外,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资金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美元走强,资金大幅回流美国,新兴市场股市全面承压;

  第二,去年港股市场涨幅跑赢全球主要资本市场,资金获利避险情绪浓厚;

  第三,港股通资金今年以来风格出现转换,资金南下明显减少,并且偏向于短期成长性较好的低估值小盘股。

  第四,A股入摩在即,港股通资金北上热情明显高于南下;

  第五,港汇持续走低,金管局稳定汇率买入港元,银行间流动性大幅降低,拆息上升导致市场“便宜钱”减少。

  警示意义不容忽视

  华盛资本证券表示,导致新经济股价集体暴跌的,主要是“泡沫”。新经济对于券商、香港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媒体以及上市前投资人来说,都有足够的动力去炒作,估值被炒高是必然的。这些新经济公司的成长性并不差,但泡沫过多、估值虚高势必会出问题。一方面估值确实有水分需要释放,另一方面往后的业绩增长情况还需要留待观察。

  财经评论家曹中铭表示,港股独角兽企业或破发,或股价腰斩,对港股和A股来说,背后的警示意义不容忽视。无论是蓝筹股白马股,还是独角兽企业,最终支撑股价的不是概念与题材,而是业绩。基于市场的炒“新”情结,如果股价泡沫横飞,那么泡沫破灭将是其唯一的结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