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闭眼赚钱"时代终结 这些新股Pre-IPO项目尴尬了

2018-07-28 09:59:19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Pre-IPO项目“闭着眼赚钱”的时代正在终结。

  过去,参投企业一旦上市,Pre-IPO投资“一夜暴富”在股市上屡见不鲜!而现在,这些投资机构要发愁了!随着市场愈发理性,新股上市后收益不断降低,一些参与Pre-IPO项目尤其是明星项目的后期投资者正在上演“追高惨被套”的剧情。

IPO退出收益大降

  “VC/PE行业现在面临着洗牌。很多投资机构在前几年募了很多资金,但这样的资金规模跟他的实际投资能力是不匹配的,导致他们投资的项目质量有问题,不仅是新成立的机构,甚至一些有知名度的机构也会出问题”。华南某百亿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人士张鹏(化名)表示,过去几年一些机构盲目投资Pre-IPO项目,后续将面临巨大的退出风险。

  在张鹏看来,一些机构在没有足够投资能力的情况下,却又手握大量资金,他们投资的结果就是把这个市场搞乱了。“比如在一些项目竞争上,他们不跟你比拼专业能力,单纯依靠价格、高估值跟你竞争,结果把项目估值拉的过高。就像现在港股上一些破发的新股,那些最后一轮跑步进去的投资机构肯定是亏钱的”。

  事实上,目前很多刚刚奔赴二级市场的新股背后的投资机构收益已大不如前。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了A股今年上市的69只新股,其中有12只新股的股价低于上市首日的收盘价,7只个股跌幅超过10%,今创集团(30.56 +0.46%,诊股)、养元饮品(59.42 -1.11%,诊股)等更是直接跌破发行价。

  今年以来12只低于上市首日股价个股一览

闭眼赚钱时代终结 这些新股Pre-IPO项目尴尬了

  在港股市场上,一些新股更是频频破发,平安好医生、阅文集团等被投资机构寄予厚望的明星新股也难逃破发的命运。

  “今年港股上的一只大热门新股,它背后明星投资机构云集,但上市第二天就破发了。据我们估算,一些后期进场的投资机构,股价要在发行价30%以上才能保本,但却遭遇了破发,股价一路下行”。香港某证券业人士如是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因此,摆在一些做Pre-IPO项目的投资机构面前的是一个进退无路的窘境,一方面是在资本热钱不断进场情况下,Pre-IPO项目估值被拉高,泡沫严重;而在另一端的退出上,IPO退出收益大幅下降,在漫长的股权投资、退出期间,根本难以兑现预期的高额回报,甚至不少机构因为盲目参与Pre-IPO项目,往往上演了“追高惨被套”的剧情。

  对于偏执于通过依靠上市制度套利的投资机构而言,Pre-IPO项目“闭着眼赚钱”的时代正在终结,一场席卷全一级市场的“募资寒冬”让这些投资机构更是雪上加霜。

行业现募资困局

  从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的多家股权投资机构来看,募资难正在成为各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些机构不得不因此直接降低募资规模和预期。一位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人士也表示,今年他们在股权投资上的资金募集已经愈发艰难,基本很难募集到更多资金。

  清科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PE机构大力推进基金募集工作,以保持或增强自身的投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虽然基金数量在增长,但其募资额却出现了大幅下降。整体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新募集基金数量达到634支,同比增长41.8%,其中1、2月新募集基金数量较多,占比超过80.0%,总募资规模为2058.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7%。

闭眼赚钱时代终结 这些新股Pre-IPO项目尴尬了

  此外,投中信息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VC/PE市场基金募集持续低迷态势仍在延续。2018年一季度,中国VC/PE机构完成募集的基金共103只,同比下降54.82%;完成规模110.3亿美元,同比下降74.85%。该机构数据同时显示,今年4月,私募股权基金完成的募集基金在募资规模和数量上都大幅下降,其中,募资规模降幅超过80%,数量同比下降69.41%。

  对此,清科研究中心指出,在基金募集数量大幅增长的同时募资总规模有所下滑,可以看出一方面各机构募集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另一方面部分日渐成熟的PE机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开始寻求差异化竞争优势,严控基金整体规模,开启深耕细作模式。

  “创投行业这两年,尤其是今年变化很大,‘头部化’效应非常快,这种局面已经不是二八分化,应该说比一九分化还夸张。目前来看头部机构还是不缺钱的,募集资金比较容易,但非头部机构举步维艰,募资非常困难,不过还不至于活不下去,毕竟市场规模非常大”。深圳一创投行业人士表示,在这一背景下,股权投资机构的赚钱逻辑正在发生变化,不是简单投个Pre-IPO项目就能赚钱了。

行业洗牌疾行中

  “我们今年上半年的投资节奏跟去年同期来比是在放缓的,因为我们整个投资阶段都在进行调整。目前整个一级市场面临着外部环境带来的压力,第一是当前项目估值都比较高,第二是上市退出的回报率比较低,第三是资金面比较紧张。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作为投资机构也是更加谨慎”。深圳一大型股权投资机构人士李明(化名)表示,总体上股权投资机构的动作开始“慢下来”。

  在这一背景下,一级市场项目的高估值是否会随着市场的剧烈变化而降下来?李明表示:“一级市场估值目前还处在一个高位,二级市场的调整还没有特别明显地传导到一级市场,但预计到下半年或者明年,这个传导就会明显显现。现在有很多质量不太好、估值又较高的企业已经融不到资了。接下来,整个市场要靠它自身去调整,由于过去几年股权市场的大爆发,企业本身对估值的期望也是过高的。”

  张鹏表示:“过去投资机构手中资金充裕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行业价格战。价格战的坏处是会把过多的资金交给企业,容易带来资金的浪费,钱多了他们的手也比较松,拿太多钱之后一些企业并不会去精细打磨商业运营模式,反而是依靠资金粗放扩张,‘用钱压死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