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专题(六):“嵌入”站点,家门养老
2018-08-04 07:14: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核心观点」
“嵌入”站点养老符合老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解决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养老的痛点;
“嵌入”站点作为老人流量入口,拥有老人的一手信息,合理布局站点是关键,迅速对老人需求做出反应是重点;
在现阶段情况下,站点布局竞争将愈演愈烈,如何拿下站点并高效运营是未来竞争的核心。
“养老不离家,爸妈可日托”成为新的流行养老模式,享受着养老护理服务,并不耽搁与邻居李大爷下棋,与王大妈跳舞,遛狗遛孙子也不在话下,这就是居家安老的产物----“嵌入式”养老。
1.“嵌入”站点养老新模式
“嵌入式”养老:“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融合和补充,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形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一般以政府托底购买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主要是针对生活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在家门口养老的需求。“嵌入式”养老模式集合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以社区为依托,通过盘活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在不脱离老人熟悉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前提下,为老年人在“家门口”提供养老服务,成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个支撑与补充,将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养老的压力。“嵌入式”养老站点嵌入在社区以及老人比较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社交圈里,“离家不离亲”,养老服务近在咫尺,便利性突出。
现阶段由于机构养老限于资源匮乏、成本较高和传统养老观念,无法也不可能大规模推广;而居家养老虽然大范围推广发展,但仍然面临专业化水平低、治理机制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须完善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嵌入式”养老应运而生,其结合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者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二者各自存在的天然局限。
嵌入式养老的优势:(1)地缘优势,嵌入式养老的养老服务中心一般设立于社区内部或社区附近,拥有良好的地缘优势。一方面,“养老不离家”场景符合传统的养老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养护中心可以采用政府托底购买服务、社区完善服务功能等多种方式,为社区周边一些生活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天候”护理照料,并通过日托、助餐等方式,辐射到社区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体,能够满足老年人就近养老的需求,让老年人在不离开熟悉的社区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同时得到养护中心的护理照料。与机构养老相比,这种“养老不离家”的嵌入式养老新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他养老模式的不足。
(2)规模优势,嵌入式养老模式有一个非常突出的小规模优势,由于“嵌入式”模式下的养护中心常开办在社区,依附社区闲置、存量设施建造或改建而成,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嵌入式养护中心规模小,灵活性高,对位置要求低,易布点且对社区日常生活影响弱。也正是因为规模较小,嵌入式养护中心资金需求小,相应的所需承担的风险小;在管理与运行方面,由于其规模限制,管理阶层相对比较简单,管理难度和运营要求都相应降低;在推广方面,嵌入式养老模式下的养护中心规模小,可复制性强,易推广。
(3)运营优势,嵌入式养老模式下的运营机制相对更为科学健全与高效。基于自身小而精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调动社会资本进入积极性,为良好运营注入活力。
(4)情感优势,与机构养老相比,“嵌入式”养老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更具情感优势。“嵌入式”养老模式下的养护中心离家近,地理位置独到,方便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以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依恋;子女工作之余也能够方便看望父母,给予老年人亲情温暖和心理慰藉。
划重点:一句话总结----“嵌入式”养老就是家门口的移动“养老院”,可“外卖”可食堂。
2.“嵌入”养老模式汇总
由于目前国内“嵌入式”养老处于摸索阶段,各地结合区域老龄化情况自成一派。严峻的养老形势助推这种养老形势在短期内取得快速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状态,我们根据嵌入中心是否具有养老床位,将其大致归为两种类型:
(1)“无床位”型(以上海的护理站和北京的养老驿站为代表):这一类型主要是依靠站点,形成辐射,为周边的老人提供及时的居家上门服务。上海的护理站作为这一模式的代表,十分具有参考价值。护理站学习日本在嵌入式养老方面成功的经验,市场化运营、政府福利性和社区的个性化相结合,辅以试点的长护险为依托,解决支付端问题,多种运营模式并存,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给予老年人在不同年龄段从社区居家到机构里住养不同的梯度化选择,既能面向更加广泛的受益群体提供服务,亦能激发市场、受助者和社会各方的活力。
数据来源:华医资本整理
(2)“有床位”类(以长者照护中心为代表):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护中心、为老服务中心等都属于这一类型,如一个小型的养老机构,但是与传统养老机构不同,长者照护之家所追求的不是成为“高大全”的养老院,而是依托微机构,是连接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之间的“转接器”,使服务从向日托和居家延伸,惠及更广大的居家老人,巩固居家养老的主体地位。在这一体系中,护理团队将借助长者照护之家平台,为社区提供康护预防、居家养老服务、短期托养、机构内长期照护等不同的养老服务方式,满足目标对象多样化的照护需求,使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都可方便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实现老人养老全生命周期照护。最终的目标是在社区建成“机构-日托-居家”三位一体的立体服务网络,使服务覆盖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总之,“嵌入式”养老中心建立的立体服务网络,就是要打破不同服务形式间的壁垒,实现服务资源的流动和服务的均质化,当居家、日托、机构都能“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服务,投送给正确的对象时”,老人在哪里接受服务就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服务能否方便的获得。可以说,传统养老机构是自建“围墙”,无异于“画地为牢”;而嵌入式”养老中心则是破除“藩篱”,实现“互联互融互通”。
3.政策东风带着“嵌入”养老一起飞
国家大力推广:根据 “十三五”9073养老规划,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安老,这就对居家养老照护市场提出新的要求。根据老人“养老不离家”的需求,“嵌入式”养老模式因便民和迎合供给侧改革,在全国范围类受到大力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十几个省市推出鼓励政策,如北京、上海、安徽、福建、湖北等。
4.日本“嵌入”养老先进经验
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照护体系,政府本着居家安养的原则,持续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逐步形成了“自助(自我管理和市场化服务)、互助(民间志愿组织、老年人社会参与)、共助(介护保险)、公助(财政支出为主的低收入群体生活保障、老年人权益保护等)”相结合的多主体参与、多元服务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嵌入式养老组织架构完善,实现逐级覆盖。
日本“嵌入式”养老演变历程:日本“嵌入式”养老在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政策支持等大环境下,经历萌芽、探索、融合、成熟等阶段,逐步发展壮大,形成完善居家安老照护体系。
数据来源:华医资本整理
嵌入式养老服务有服务类型完善多样:经过近30年的发展蜕变,日本的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服务方式日趋灵活和多元。目前日本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基本分为以下三大类:
数据来源:华医资本整理
(1)机构养老服务:日本政府一直以来有序推进的服务类型,主要以收住居家照护困难的中重度(介护3及以上) 老年人的福祉机构和以康复为主的老年人保健设施以及医养结合的照护医养型等三类设施为主。各类服务的费用根据机构类型、入住户型、照护级别等不同。
(2)居家养老服务:经过不断的晚上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方式不断细化,目前形成了13项服务类型,基于服务场所可分为上门服务和机构日间照料服务。上门服务包括上门照护和上门医护两种。
数据来源:华医资本整理
(3)区域密集型服务:2006年开始推广区域密集服务,主要有8项服务类容。区域密集型服务要求配备固定工作人员,确保老年人无论在日间照料机构还是在居家服务过程中,始终能够得到熟悉老年人情况的固定的工作人员的照顾。
嵌入式养老服务有服务类型完善多样与日本连续推出一系列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息息相关,不仅在国家宏观层面确定了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和实施策略,同时,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须制定老年人福祉计划,而且将在市、町、村三级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列为重点,使得相关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逐级得以落实和发展,完善的组织体系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支撑。2010年政府提出地区综合援助计划,倡议构建自助、互助、共助、公助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明确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5.投资建议
1. “嵌入式”养老在自身优势和政策加持下,取得快速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盈利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2. 未来随着长护险的全面推广,支付方式的变革有望加速“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发展;
3. 早期主要集中在站点布局争夺,运营效率是突围关键,为缩减成本规模化、连锁化运营是趋势;
(编辑: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