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MSCI权重提至20%

2018-11-07 02:11:52 信息来源:券商中国 发布者:isen点击量:

5500亿增量外资正“觊觎”A股。

MSCI明晟预料,计划明年将中国内地股票在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的权重由5%提高至20%,可能会吸引逾800亿美元(5500亿人民币)的新外国投资进入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股市(A股市场)。

据路透报道,MSCI明晟亚太地区研究负责人Chin Ping Chia称,公司最初预计这一变化将吸引660亿美元资金,但资金流入水平超过了预期。“截至目前流入的资金量远高于预期。”他补充称,约15%-20%的资金流来自于追踪其指数的被动资金。

其实早在今年9月末,MSCI明晟就进一步提高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展开咨询。在MSCI明晟公布的路线图中,其建议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由目前的5%提高至20%,分别在明年5月和8月的MSCI例行评审中实施。

根据MSCI的安排,明年5月份创业板个股将被添加到符合条件的证券交易所分部清单,届时将有更多外资进入创业板。其实,在创业板持续回调的同时,众多资金早已率先行动,创业板ETF颇受欢迎,华安创业板50ETF年内份额增幅达6802%。此外,北上资金和QFII也都表现了对创业板明显的偏好,超配比例大幅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上周大举加仓,上周五北向资金净流入173.85亿元,创下互联互通以来历史纪录;而上周全周净流入金额达346.34亿元,创下单周净流入历史纪录。特别是在利好政策不断释放,A股政策底逐渐明朗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对A股“虎视眈眈” 。

外资流入A股金额远超预期,5500亿资金静待入场

今日,MSCI入A的消息又有了新进展,两大亮点不容忽视:

一是800亿美元(5500亿人民币)新增资金静待入场

MSCI明晟预料,计划明年将中国内地股票在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的权重由5%提高至20%,可能会吸引逾800亿美元(5500亿人民币)的新外国投资进入A股市场。

二是外资流入A股市场资金量远超预期

据路透报道,MSCI明晟亚太地区研究负责人Chin Ping Chia称,公司最初预计这一变化将吸引660亿美元资金,但资金流入水平超过了预期。“截至目前流入的资金量远高于预期。”他补充称,约15-20%的资金流来自于追踪其指数的被动资金。

5500亿新增资金什么概念?数据显示,自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量刚过6000亿元。也就是说,明年的5500亿新增资金几乎等同于过去四年净流入资金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上周大举加仓,上周五北向资金净流入173.85亿元,创下互联互通以来历史纪录;而上周全周净流入金额达346.34亿元,创下单周净流入历史纪录。

A股纳入因子将从5%调至20%,创业板个股有望入选

早在今年9月末,MSCI明晟就进一步提高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展开咨询。在MSCI明晟公布的路线图中,其建议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由目前的5%提高至20%,分别在明年5月和8月的MSCI例行评审中实施。

MSCI在9月份公告中列出了三个计划步骤:

第一,将MSCI中国A股大盘指数的纳入因子从5%提高至自由流通调整后市值的20%,分两个阶段实施,时间点分别为2019年5月明晟半年度指数评估审议和2019年8月的季度指数评估审议。

第二,深圳创业板指(ChiNext)个股添加入符合条件的证券交易所分部清单,从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估审议开始实施。

第三,增加中国A股中盘股证券,纳入因子为20%,在2020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估审议时一步实施。

根据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MSCI此前公布的方案,从2018年6月开始,将基于5%的纳入因子,分两步把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第一步以2.5%的因子纳入226只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39%的权重,已于5月3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第二步继续以2.5%的因子纳入,则在8月3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至此,236只A股合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5%的权重。

哪些创业板个股将被外资看中

数据显示,创业板指数成为年内A股市场表现最差指数之一,最大跌幅接近40%。不过,机会总是跌出来的,经过长期调整的创业板也被众多资金“觊觎”。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从今年前10月股票型ETF份额变化来看,创业板ETF最受欢迎,份额增幅前三的ETF基金中,有两只属于创业板ETF基金。华安创业板50ETF年内份额变化最大,由去年末2.9亿份増至10月末的200.03亿份,增幅达6802.8%。

外资也表现出对创业板股票的青睐。天风证券(7.67 +4.21%,诊股)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和QFII都表现了对创业板明显的偏好。北上资金对创业板的超配比例由去年底的-4.31%提升至当前的-3.77%;QFII 对创业板的超配比例由去年底的-1.08%提升至6月末的-0.05%。主板的超配比例在今年先降后升,中小板的超配比例持续下降。天风证券表示,未来海外资金对于创业板的增配将是大势所趋。

更为重要的是,根据MSCI的安排,明年5月份创业板个股将被添加到符合条件的证券交易所分部清单,届时将有更多外资进入创业板。

目前来看,外资对于创业板个股具有哪些配置偏好呢?

天风证券研报中提到,第一,从行业分布上看,不管是北上资金还是QFII,对于创业板中的医药类公司都显得尤为偏爱。截至2018年8月底, 北上资金和QFII对创业板医药生物类公司的持仓市值分别为73.5亿元和30.8亿元,均为其配置中持仓市值最高的行业。

第二,即使选择配置了创业板,外资所偏好的也是那些大市值、具有稳定盈利水平、高 ROE 的标的。

总结而言,如果明年创业板能够纳入MSCI,那么在此预期之下,外资可能提前布局的成长股类型,其主要特点可能包括:

①行业方面医药最受青睐

②市值在200亿左右(中盘成长)

③盈利增速和盈利能力相对较高、且要求更加稳定

④规避商誉等外延并购的后遗症

⑤在满足前四点的基础之上,对估值的容忍度会相对高一些

仍有五大资金对A股“虎视眈眈”

在利好政策不断释放,A股政策底逐渐明朗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对A股“虎视眈眈” 。

1、4167亿养老金到账并开始投资

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介绍,截至9月底,北京、山西等15个省(区、市)政府与社保基金理事会签署委托投资合同,合同总金额7150亿元,其中4166.5亿元资金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从刚刚披露完毕的三季报数据来看,养老金投资A股力度正在加大。养老金首次出现在A股上市公司十大股东还是发生在去年半年报期间,彼时养老金仅有2个账户持有3只股票。今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养老金持股账户已增至15个,持有33只股票,不管是持股账户数量还是持股数量,均创下养老金正式投资A股市场以来纪录。

2、数千亿职业年金静待入场

近日,中央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投资管理人选拔结果出炉,19家专业机构获得管理资格。这意味着,继企业年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之后,又一重要的长线资金即将开始市场化投资运作。

业内人士预测,存量方面,职业年金大概覆盖4000余万人,平均每年缴费约1500亿元左右,制度规定自2014年10月1日开始缴费。如明年上半年全部落地,初始运作资金累计近7000亿元左右。

3、险资动作频频,加入A股保卫战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10月29日,保险行业首只参与化解股票质押风险专项产品成立,目标规模200亿。首只专项产品由中国人寿(22.64 -0.26%,诊股)资产管理公司设立,名为“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将参与化解优质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4、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产品可投股票

10月19日,银保监会就《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办法》指出,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不设置销售起点且销售渠道再放开,同时公募产品可以直接投资股票。

海通策略表示,最新公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其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对于20多万亿表外理财,仅1%投入股市,也有2000多亿增量资金。

5、私募股权基金可开立证券账户买股票

中基协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特别是并购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并且中基协重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开立证券账户参与非公开发行、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方式,购买已上市公司股票,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数据显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是私募基金的主力,还是今年增长最快的一类私募。近8个月,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已经增长了1.07万亿。规模超过100亿的股权私募已有141家。

机构看多情绪高涨中信证券(17.71 +0.00%,诊股):不用把创业板和科创板对立起来,A股反弹中期趋势不变

科创板+注册制会增加成长股的长期供应,加速成长板块的优胜劣汰。虽然不少投资者担忧成长类公司供应明显增加,会对成长股和创业板的估值有趋势性压制,但实际上,从市场参与者和上市公司类别偏好来看,“三地三板”的定位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和侧重。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定价能力,预计科创板的门槛要求会比创业板更高。科创板的成立,会加大创业板公司的估值分化。但投资者无需因为担忧供给就把科创板和创业板对立起来,A股反弹的中期趋势不会改变。

海通证券(9.70 -1.12%,诊股):政策加持,年内最强反弹在路上

①政策给年内最强反弹加持,近期政策重心微变,聚焦中小民企是亮点,民企症结在于融资,资本市场要发挥更多作用,侧重稳增长也有助减缓市场对基本面的担忧。②时间上政策底领先市场底领先业绩底,7月以来政策底显现,估值底也出现,市场的历史大底还需反复打磨。③行稳致远,步步为营。反弹期哑铃型配置,金融地产加科技股龙头,考虑未来回落反复筑底,重视高股息率个股。

华泰证券(17.43 +0.17%,诊股):内外风险因素缓和,反弹窗口开启

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民企座谈会明确未来政策的方向在于基建补短板和减税降费,此举有望使得市场对经济的过度悲观预期有所修正。从海外因素来看,中美谈判取得积极进展,外围风险因素均有所缓和。因此,对大势观点继续维持谨慎乐观,积极博弈反弹行情。行业配置维持 “银行+地产”的配置建议,主题投资重点关注自主可控系列。

兴业策略:反弹渐成燎原之势

政策的持续暖风,风险偏好继续提升,外部的扰动阶段性缓解,把握难得做多窗口期,看好反击继续,重点方向关注“大创新小巨人”结构性方向。从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发言10位企业家,几乎都是国家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方向。在做多窗口期,估值性价比的位置,基本面选手,精选“大创新小巨人”,与企业一起成长,分享企业成长红利。

国泰君安(15.44 -0.83%,诊股):政策底已现,反弹行情可期

当前利率主要受到外部美联储加息、内部经济下行压力、对冲性政策三大力量的影响,三大力量互相牵引,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平稳、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应对美联储加息三者之间寻找平衡,短期内无风险利率对权益类市场驱动有限。从“政策底-估值底-盈利底”传导顺序看,估值底预计将在2019Q1出现,当前股市风险溢价处于历史相对高位,阶段性风险偏好修复驱动反弹行情可期。

安信策略:反弹并未结束,保持多头思维关注优质民企

除了最高层的相关表态,相关政策实质推进落地的速度也是令人振奋的,股权质押问题的逐步化解、增值税的“实质性减税”、金融监管的边际放松,广义社融的企稳,都是可以期待的,未来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市场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也有望得到修复。这轮反弹并未结束,预期提振最强的部分在于民营部门,重点关注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优质民营新经济公司,继续关注有较强回购能力以及高股权质押率中的优质公司。

中国银河(7.37 -1.86%,诊股):内外风险缓和,反弹有望延续

近期,国内维稳政策不断升级加码,投资者情绪受到显著提振,市场延续10月18日以来反弹态势。同时,一直以来市场担忧的中美贸易冲突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内外风险缓和,有望助推反弹延续。

东北证券(6.52 -0.46%,诊股):市场稳步上行,资金入市加快

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均出现不同程度改善。本周首届进口博览会有望出台更多的增量信息,而且年底改革开放40周年的相关庆祝活动也会催生更多有利于稳经济的政策。结构上,建议把握成交占比底部反弹的成长,并购重组的放开有望激发成长板块的外延式增长空间。

招商证券(14.31 +2.43%,诊股):关键信号出现,中小创迎来布局良机

在经历11月份的整理和调整后,A股很可能重新回到小盘风格占优,建议关注TMT、次新。经济下行压力上升成为更加重要的矛盾点,而国债利率击穿3.5%后往往迎来A股估值底部;当前A股整体估值底部企稳,中小创有望迎来重要底部信号。并购重组往往是中小创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而近期并购政策逐渐调整放松让并购市场有望重新燃起硝烟。

联讯证券:政策底已现,积极布局“春天”

对A股的影响力上,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占据了上风,政策的发力由于是个渐进过程,前期的力度偏弱不足以抵消这两个负面因素的冲击,使得 A 股不断的创出新低。 当下来看, 政策的力度开始加大,而外部环境有明显缓和的趋势,虽然经济的下行短期内还很难逆转,但从多空双方的力量对比,多方慢慢有了反击的能量,再加上 A 股极低的估值,所以,未来可以积极一些布局“春天”行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