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两千亿资金在路上 减负规模上万亿

2018-11-12 01:22:08 信息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2018年11月是针对民企股权质押、债务风险等问题的政策解决方案的密集发布期。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市场机构、国有资本和社会资金陆续参与进来。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资本市场提出32字表态——“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在历次政治局会议中都属罕见,意味着未来支持、鼓励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有望密集出台。

11月1日,据新华社报道,在民营经济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

按照已经披露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纾困方案,该等纾困基金计划总金额已经超过1000亿。此外,10月22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通知,计划出资设立千亿元资管计划疏困股权质押。以目前报道的地方层面与机构层面的纾困金额粗略计算,目前总规模已超两千亿。

除设立纾困基金解决融资难问题,11月以来,广州、浙江、江苏、江西等地也陆续推出针对民营企业降本减负的相关政策,据上海证券报粗略统计,近期推出的降本减负政策累计减负规模在上万亿。

监管层政策

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人民银行正研究继续出台有针对性的措施,缓解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过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为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出台的针对性措施包括: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引导设立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与中国证监会等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等。

10月25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一天之后,北京银保监局做出响应,印发《关于做好当前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 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在京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妥有序处置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就已暴露风险的项目强化与交易所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处置,避免强制平仓。

在过去20天里,证监会也以内部通知、答记者问、新闻发布会、证监会声明、证监会发布等各种公开形式强调帮助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

10月26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证监会支持各类符合条件的机构通过发行专项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风险。

10月30日,证监会声明称,正在按照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围绕资本市场改革,加快推动包括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交易监管、鼓励价值投资三方面工作,回应市场关切。

11月1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证监会积极推进以定向可转债作为并购重组交易支付工具的试点,支持包括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优做强。

11月2日,证监会组织交易所债券市场启动了信用保护工具试点,探索通过信用增进工具减少投资者购买民营企业债券的顾虑,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此前几天的内部通知文件里,证监会强调坚持以财务投资为主,不谋求控制权。

地方国资

11月3日晚间,上海市委市政府推出“三个100亿”计划,其中包括成立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日前,包括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深圳、浙江、河南、东莞、顺德、广州、厦门等在内的10余家地方政府已宣布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帮助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民营企业化解股票质押风险,根据不完全统计,基金规模总计超千亿。

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属国资和东兴证券(10.08 +0.70%,诊股)发起设立的总额度在100亿元的科技企业发展基金,通过受让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10%的股权,帮助民营科技上市公司化解股票质押风险。北京市西城区、深圳等从债权和股权两个方面入手,为上市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10月23日,深圳国资安排的首批资金已经发放,首批共有17家公司,其中16家为民营。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牵头成立的救助基金拟综合运用老股受让和定增入股等多种股权投资形式,通过“入股还债”提供流动性支持。

河南国资支持民营企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股权合作,如河南资产受让森源电气(14.99 +0.33%,诊股)4.12%股份、河南农投金控股份有限公司受让豫金刚石(4.79 -0.62%,诊股)8.42%股份等;二是提供流动性支持,如河南资产为中原环保(4.94 -1.00%,诊股)提供30亿元综合金融支持,中原资产为众品食品提供5亿元资金支持等。此外,国资对民企帮扶计划也在推进中。

成都出台的纾困帮扶政策包括资金支持、产业支持、金融支持、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四方面。其中,产业支持的形式为市属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探讨开展业务合作、资源整合、并购重组。金融支持方面,通过设立专项产品、发行资管计划、组建专项私募基金、发行纾困专项债等方式,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财政金融政策方面,支持在蓉商业银行积极申请人民银行再贷款、再贴现,发挥国有担保及增新机构作用,增强上市公司融资能力。

上海市委市政府3日晚间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针对民企融资难题,提出“三个100亿”计划:一是成立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100亿元。三是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逐步将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将担保对象从中小企业扩大到民营大中型企业。

此外,北京、浙江等地均在文件中提到不拿控股权,不干预企业经营,阶段性持股,适时退出等原则。

资管计划

券商、险资在持续行动。证券行业千亿资管计划被提上日程。

中国证券业协会官方网站10月22日晚间发布消息称,已初步形成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意向性方案。根据该方案,首次由11家券商达成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的意向,由此作为引导资金支持各家券商分别设立若干子资管计划。

11月2日,据证券业协会最新披露的信息,由于部分公司在此前约定基础上追加了出资,这11家券商出资设立的母资管计划规模已扩容至255亿元,并宣布计划全面启动。

11月2日,银河证券拟牵头,联合央企、地方国企、金融投资机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等共同发起设立银河发展基金(母基金),总规模计划达600亿元,分若干期募集,首期规模计划200亿元。母基金通过设立子基金对具体项目进行投资。该基金将在推动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作用。截止目前,广发、海通、国泰君安(14.99 +0.13%,诊股)、东兴、天风、国信、国元等多家券商已相继设立纾困基金、推出资产管理计划。

险资也在加紧布局。10月29日,保险业首只落地的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正式推出,它由中国人寿(21.86 -1.75%,诊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目标总规模200亿元。此后,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共赢”系列专项产品推出,旨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资金方偏好,以股或债的形式,向有前景、有市场、技术有优势但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上市公司和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产品目标总规模80亿元。中国人保(-- --,诊股)推出“安稳投资系列1-6期”纾困专项产品,目标总规模300亿。每期产品规模拟定不超过50亿元,六期产品总规模不超过300亿元。

纾困大事记

10月19日:刘鹤副总理鼓励地方政府管理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帮助有发

展前景的公司纾解股权质押困难。

10月20日:人民银行再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支持金融机

构扩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

10月22日:人民银行引导设立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10月22日:11家证券公司出资210亿元设立母资管计划(后扩展至255亿),再吸引银行、保险、国有企业和政府平台等资金形成总规模1000亿元资管计划。

10月25日:银保监会允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

10月26日:深交所、上交所发行纾困基金。

10月29日:首只化解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专项产品“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落地。

10月31日: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强调,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1月2日:证监会启动信用保护工具试点,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10月-11月:以北京市海淀区、深圳市为代表的地方政府设立救助基金,成都、杭州、汕头、珠海、中山、东莞、顺德、广州等地出台政策拟设立救助基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