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商誉减值和解禁风险是创业板两道坎

2019-01-12 20:46:3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本周市场阴晴互现,一涨一调的过山车走势,一方面彰显持续调整过后人心思涨,市场底部根基得到夯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经历此前两度探底,主流投资者对于市场是否已跨过拐点仍心存疑虑。这为创业板接下来走势埋下伏笔。

  根据相关规定,1月31日是所有创业板公司年报预报强制披露的截止日,一旦此前喧嚣一时的创业板股票商誉大幅减值预期被坐实,市场风格大概率朝着大强小弱的分化方向演绎,届时成长阵营或遭遇自身基本面和投资者情绪面波动的双重压力。

  从盘面来看,创业板上空已经开始弥漫“阴霾”的味道。一周来,无论大势如何演变,创业板指在主要股指中始终走势偏弱。每当大盘震荡下行,创业板指往往“冲锋”在前,跌幅更甚,资金流露出明显的出逃心态;而逢两市主板拉升上行,创业板指“抬头”速度却又慢人一步。作为场内最具弹性的品种,创业板股票本应先发而动,近几日却突然反应迟钝,无视盘面种种信号,这其中已经隐隐反映出主流资金的担忧。

  参考已经披露2018年年报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对于商誉减值风险做出提示的公司共有62家;其中明确说明商誉减值问题且将会对盈利造成冲击的公司集中在传媒和电气设备行业。而传媒、电子行业恰恰是成长类上市公司密集“扎堆”的领域。目前,年报预告处于进行时,存量商誉尚未出现大规模上升,但部分行业商誉问题突出已经敲醒警钟。

  从2018年三季度数据来看,创业板、轻资产行业商誉压力本就不容小觑。截至去年三季度末,全部A股商誉规模共计1.45万亿元,商誉/净资产比例为4.10%,分别较2013年大幅提升576%和2.93%。其中,创业板商誉问题凸显,商誉/净资产为19.24%,远高于主板的2.60%和中小板的11.22%。商誉/净资产偏高的行业包括传媒、计算机、医药、家电等。

  此外,从创业板公司历年披露情况看,业绩不好或业绩爆雷的公司,往往倾向于在最后时间披露。虽然市场对商誉减值的风险早有预期,但当糟糕的报表真正披露时,股价的风险仍然较大。以2018年1月为例,彼时由于年报预告出现较多商誉减值,创业板指在当年1月最后一周和2月首周跌幅一度超过10%。

  还必须看到的是,2019年1月是全年解禁高峰,超过200家公司的400余亿股流通上市,创业板公司在其中占据重要分量。尽管1月之后解禁规模明显降低,但在此之前,商誉减值和解禁风险始终是创业板运行必须跨过去的两道坎。有机构预计,创业板2018年商誉减值规模超过160亿元,大幅高于去年同期平均水平,导致创业板业绩单季度负增长。

  从历史上看,商誉与创业板走势常常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2013年创业板牛市便是以商誉增长为发轫,2015年牛市更是商誉爆发式增长的直接催化剂。那么,当硬币开始翻到另外一面,减值的风险就不容忽视了。短期来看,仍建议投资者提防创业板减值“黑天鹅”风险,待靴子落地、压力消化后再图布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