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看空研报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

2019-03-29 00:39:59 信息来源:投资快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市场上已有百余份研报下调个股评级,其中3月份至今下调评级报告数量已多达42份。相对于此前券商研报以“鼓吹”为主,下调评级的研报数量大增,这在此前是非常罕见的。

就像中信建投(23.23 -3.57%,诊股)遭到除了中信证券(22.83 -0.61%,诊股)、华泰证券(21.08 +0.48%,诊股)以外的多家券商下调评级一样,信立泰(26.08 -1.95%,诊股)等上市公司都遭到2家(次)券商的下调评级。因此,中信建投的遭遇并非个案。当然,对于券商下调评级的研报今后能否成为市场常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券商与上市公司之间,本来就是利益关联方。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需要券商提供服务,而券商通过提供服务从中获取收益。而且券商卖方研究往往需要得到上市公司方面的配合。比如调研、获得重要信息等,券商一般只有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但如果券商对相关上市公司作出卖出评级的话,上市公司对于这样的券商显然也是不感冒的。那么,券商如果欲通过调研来获得卖方研究,并通过卖方研究获取佣金的模式可能会遭到挑战。客观上,这也是券商研报中,对于下调评级特别是给予“卖出”评级非常谨慎的根本原因。

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的“卖出”评级研报,曾经引发了市场的震荡。不过,两家券商的研报却又并非没有道理,因此才能产生“一击即中”的效果。背后的原因则在于其时的中信建投短期内涨幅太大,也已经远远地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

但券商的下调评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股价并非只有下跌一条路。同样以信立泰为例,2月28日与3月13日,光大证券(12.39 +0.41%,诊股)与东方财富(18.01 -2.17%,诊股)证券都曾给予其下调评级,但信立泰的股价并非如中信建投一样一蹶不振,反而还在随后创出了今年以来的新高。因此,券商研报对于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业绩状况、股价涨幅等方面都有关系。像某些蓝筹股与白马股,如果其涨幅本身不大,即使是券商给予“卖出”评级,仍然无法左右股价的涨跌。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初中信证券与华泰证券成为“千夫所指”,不乏有被“冤枉”的成份在内。

对于券商研报,监管部门早就作出了相关规定。如《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第二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加强合规管理,提升研究质量和专业服务水平。第十一条规定,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制作证券研究报告应当秉承专业的态度,采用严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逻辑,基于合理的数据基础和事实依据,审慎提出研究结论。因此,只要券商研报给予的评级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对于这样的研报,就没必要用“第三只眼”来看待,更不应该引起非议。真正应该引起非议的是那些不客观且丧失了审慎原则以及跟风的研报。

而个人以为,券商下调评级研报的增多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市场的一种进步。A股市场只有鼓吹“增持”而没有看空的研报其实是不正常的。实际上,对于下调评级甚至是“卖出”评级的研报,目前来看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对于做空机制缺乏的市场而言,需要更多的看空研报,也需要更多的看空研报来平抑市场的冲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