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考 “减持潮”下的三类投资机会
2019-04-14 19:39:38 信息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发布者:isen点击量:
逆向思考 “减持潮”下的三类投资机会
行情火了,减持的股东也多了!截至4月10日,今年已经有6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1300份减持计划,涉及减持市值近1600亿元,为近年来同期最大值。在这些被减持的公司中,创投类股东在次新股上解禁退出案例不少,也有一些热门股在持续暴涨之后引来大股东减持,如东方通信(27.89 +1.01%,诊股)、同花顺(111.31 +0.59%,诊股)等。更罕见的是交通银行(6.29 +0.00%,诊股)在破净和市盈率只有个位数的状态下被社保基金减持,给出的理由是:“资产配置计划和业务发展需要。”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总归是会对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造成一定程度的“抽水效应”。
当然,面对减持不同个股的表现也分化较大,像交通银行在减持消息发布之后,股价低开后一路走高,当天就将跌幅完全收回,甚至还带动银行板块出现短期的上冲;而股价飙升数倍、逼近2015年高点的同花顺就没那么幸运了,减持计划公布之后次日低开后快速在跌停板上躺平。显然,同样的减持未必带来同样的结果,对于涨幅巨大、估值不便宜的个股来说,巨额减持计划无异于当头棒喝,暴涨之后场内资金随时可能获利了结,在减持真正到来前鞋底抹油一走了之;即使有一些个股在大势走好的情况下再度发力,最终仍会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2015年到2018年的调整过程中,这些惨痛的案例屡见不鲜,投资者千万不能“记吃不记打”,好了伤疤忘了疼。
另一方面,对于低估值、低涨幅的白马股来说,减持消息虽然是利空,但经过充分的消化,更有可能因此引来新的实力股东,为公司新的发展带来想象空间。交通银行就是类似的案例,低估值、高分红的银行股不缺乏长线买盘,内在价值更不会随着减持而消失,只要股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自然会有承接盘进场。更何况,外资背景的汇丰银行目前是交行的第三大股东,未来会不会接手社保基金减持的股份提高持股比例,同样令人瞩目。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交行可能会被视为外资参与混改的第一家银行股,给公司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想象空间。因此,低估值、低涨幅的白马股,即使有减持利空也很难打垮股价,反而容易出现“利空出尽变利好”的逆转走势。
因此,对于减持潮,投资者需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那些被大幅爆炒、估值泡沫明显的公司,一味追高买入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用逆向思维思考,减持潮下也有三类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一、“考验真爱型”。在减持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不减持反而增持或回购的上市公司,无疑是对公司内在投资价值的认可,向投资者释放出“真爱”的信号弹。本周,伊利股份(30.00 -1.06%,诊股)的百亿回购计划获得市场的热烈响应,此类个股的内在投资价值有望获得市场的不断挖掘。比如,回购和增持双管齐下的山鹰纸业(4.17 +0.24%,诊股)、多次巨额回购B股让总股本减少超过14%的鲁泰A(10.74 -0.92%,诊股)、多次回购股份计划用于承接可转债转股的格力地产(5.77 +1.05%,诊股)、地方省市国资大幅增持的京投发展(5.72 -0.52%,诊股)和鲁银投资(5.99 +0.67%,诊股)等。
二、“接手换血型”:在原股东撤出的同时,有实力股东接盘。这一动作有些是实际控制人易主,有些是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有些则是原大股东进一步增强控制权。这样的换血往往是通过协议转让实现,没有对二级市场造成抛售压力,反而由于接盘方愿意以接近市价的水平接手,表明对目前二级市场价格相当程度的认可,因此也具备一定的关注价值。比如,全球最大的股权私募基金凯雷投资斥资7亿多接手罗莱生活(11.96 -0.17%,诊股)约10%的股权,折合入股价9.62元;太平鸟(21.75 -5.23%,诊股)的大股东在去年底溢价接手原第二大股东的持股,并在二级市场上增持买入;中电兴发(7.99 +0.50%,诊股)的原二股东从大股东手上接手股份,成为新的大股东;合盛硅业(58.20 -1.04%,诊股)原二股东减持股份,由实际控制人的子女接盘,转让价高达每股40元等。
三、“生产自救型”。有一批上市公司在前两年换了新大股东,入主价格较高,经过大幅调整之后已经被套。这些大股东如果自身实力尚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在低位割肉减持,反而可能在大盘回暖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进行生产自救。比如,央企中国文发集团以超过20元的价格从上海华谊手上接手三爱富(14.98 +0.54%,诊股),去年又在二级市场以15元多的价格增持,现价还不足15元;山东首富斥资仅20亿元入股*ST鲁丰重组为宏创控股(3.60 -1.37%,诊股),入股价高达7.74元/股,现价仅有一半不到的水平;摘帽未果的ST狮头(7.91 -2.10%,诊股),去年大股东接手价格高达18.46元,现价不到8元;通达动力(14.27 +4.01%,诊股)大股东两年前从二股东手上接盘价超过30元,目前股价只有一半不到;宝莫股份(6.19 +1.31%,诊股)现实际控制人接盘价超过14元,现价只有6元多,等等。
在用逆向思维寻找减持潮中的机会时,投资者还需要结合股价所处的位置,对于那些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区,尚未被市场充分挖掘的品种,不妨作为重点观察的对象。同时,也需要密切注意标的股消息面的变化,一旦出现增持变减持,或被套大股东由于自身原因无法对上市公司进一步支持,则应当及时转变思路,不宜一味死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