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文化类节目找准新的“打开方式”

2019-06-14 21:03: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中国诗词大会》海报 资料图片

  《机智过人》海报 资料图片

  一段时间以来,一批以诗词、国学、民乐入题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凭借着好口碑与高热度形成了一波荧屏文化类节目热潮。然而,任何题材的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都会让大众产生审美疲劳,从而进入回落的调整期。近日,一批新的文化类节目以模式升级、内核重塑等方式迎来了新一波好行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总监张国飞表示:“文化类节目创新是没有止境的,要关注火热现实,体悟时代主题,才能捕捉到大众心理,实现文化的继承与传承。”

  1.共情力”升级,让节目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美食”……文化类节目的层次和维度在创作者的手中愈加丰富饱满,诸如《机智过人》《魅力中国城》《中国味道》等节目通过具有共情力的大众议题让文化融入生活、真正触及观众。《机智过人》呈现了一系列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潮流“黑科技”,并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促进科技创新;《魅力中国城》以城市历史脉络为主线,挖掘城市的文化内涵,用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元素带动本土文化的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最新一季的《中国味道》则聚焦于日常的一粥一饭,以中华传统美食作为切入口,拉开时代景深、释放文化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味道》已经是第六季了,从“草根厨艺比拼”“顶级名厨比拼”“寻找最牛吃货”到“寻找传家菜”“味道博物馆”,再到“探索美食文化”,《中国味道》凭借着“文化+”这一模式实现了自身的突破。每期节目在以名人嘉宾入题、以“寻味VCR”破题后,再以演播室中厨师现场烹饪美味、嘉宾实时探讨文化内涵的形式扣准主题、深化主题。节目现场,嘉宾们记忆中的味道被一一“复制”,与这些味道相关的人生经历也被娓娓道来。央视综合频道综合部副主任何淑文说:“《中国味道》代表的是一种关于味觉的文化,节目用味道做载体,希望唤起的是大众情感上的认同与归属。”

  此类节目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着观众将视野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因为这样,看似离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文化类节目,才释放出了极大的现实意义。

  2.国潮”走红,为传统文化找到新阐释

  当下,“国潮热”席卷而来,这也为文化类节目开辟了一片创作土壤。不少一线卫视以及视频网站纷纷打出“国潮”牌,一系列围绕“国潮”做文章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涌现出来,成为荧屏上亮眼的文化景观。

  此前,北京卫视推出了一批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类节目,如《非凡匠心》《传承者》《上新了,故宫》等。在今年的广告招商推介会上,北京卫视以“上新了·国潮”为主题,依托于其独有的地域资源打造了由《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我在颐和园等你》《天坛》《了不起的长城》等组成的“国潮”节目资源带。在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徐滔看来,“国潮”有着“红、酷、趣”的鲜明特征,是向年轻人播撒文化的优秀载体。据悉,北京卫视还与优酷达成战略合作,借由互联网的渠道优势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优酷总裁樊路远表示,“通过优酷和北京电视台的合作,可以让大家感到,中华文明原来可以这么‘潮’地展现给大家。”

  上海东方卫视的资源招商会同样把“国潮”放在内容板块的重要位置,推出了诸如《国潮青年》《我们的国货》等文化类节目新形态。据了解,《国潮青年》将通过呈现潮流文化,展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与方式。而《我们的国货》则落脚于“国货”这一具象的“国潮”文化表征,通过综艺化的实景体验呈现12件经典国货的产品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内蕴。有网友直言,“铺天盖地的国货回归不仅是对几代人儿时记忆的重拾与致敬,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坚持与坚守。”

  在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文卫华看来:“‘国潮’为文化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并且让文化以文创产品的具象形态实现落地,延展了文化多维度的现实价值。”文化学者周逵也认为:“文化与‘国潮’在荧屏上的相遇是一种必然,‘国潮’本身含有大量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同时极富表现力,更重要的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无论是从感官层面还是从内涵层面来看,由‘国潮’引领的这批文化类节目将大有所为。”

  3.文化类节目破局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挖

  据《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节目精神内涵和节目创新性发展两大要素是受访者关注重点。未来,文化类节目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

  文卫华对记者说:“文化类节目破局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挖。文化表达的升级,并不简单是靠换换嘉宾阵容、灯光舞美、节目环节就能完成的,这需要节目创作者们自身有解构文化内涵的能力,然后再通过富有创意的影视化手法把文化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文化类节目的升级换代,对市场来说,也有着驱浊扬清的积极影响。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青年学者朱传欣看来,“以往生搬硬套、按图索骥式地给综艺节目扣上‘文化帽子’的做法将被良币驱逐,经过沉淀后的文化类节目还是得靠内容实力说话”。

  不久前,湖南卫视在春推会上推出多档原创的文化类节目。《新锐报到》聚焦世界级“国字号”工程,《巧手特工》凸显生活中的匠人匠心,《书法大会》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年轻化推广,而《神奇的汉字》则将围绕汉字开展全民脑力挑战。文卫华认为:“从当前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求变能够看到,这些节目真正走入了大众生活,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出文化观念、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

  此外,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文化类综N代”则通过持续创新成为延续好口碑和高收视的典型案例。张国飞表示:“文化类节目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抛开人的感情空谈文化没任何意义。”在他眼中,文化类节目的核心在于“化”,现代人审美情绪与中国古典艺术的文化精神以及根植于传统之中的人文精神的结合,是新一季《经典咏流传》成风化人的力量所在。

  在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类节目如何更加深度地探入文化肌理从而找到新的“打开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中华文化闪耀于世界舞台也将始终是值得探索的命题。

   (本报记者 牛梦笛 本报通讯员 李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