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成为江姐之前,她还是个爱美的学霸

2019-08-27 19:08:0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宋轶饰演的江姐

  江竹筠与丈夫彭咏梧、儿子彭云。

  江姐江竹筠英勇就义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过。

  在重庆渣滓洞监狱里,她受尽敌人百般折磨:老虎凳、烙铁、钢鞭,甚至十根手指里都被钉进了竹签……但她始终守口如瓶,“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年仅29岁的她,走完了这条用血铸成的路。

  但牺牲之前的她,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她是个高智商学霸,也是个精致爱美的女人。

  把江姐还原成江竹筠的内容挖掘,来自于东方卫视的节目,《闪亮的名字》第二季。

  这些名字,都是我们日常理解中的英雄的熟面孔。但,就算是英雄,他们也有平凡面。

  成为江姐之前

  她是学霸,也是精致女人

  这个节目创新地结合了走访纪实和影视化演绎,前往英雄故乡,访问他们的家人朋友,再请演员演绎,将当年的故事娓娓道来。

  就好像江姐,是寻访者陈辰走访了她亲人、后代、战友,还有狱友的女儿后一一还原了一个立体的江竹筠。

  江竹筠上的是重庆私立孤儿院学校,这个学校出了名的难进,因为家庭条件限制,高一时,她辍学了。

  厉害的是,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她仅仅复习了3个月,就考进四川大学。

  提到江姐,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硬核,那是教科书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其实江竹筠是个精致、爱美的小女人。

  怕晒黑,出门会打伞;平常会约着其他同志一起去烫头、看电影;偏爱蓝色,喜欢穿蓝色的旗袍,用浅蓝色带小花的桌布……

  江竹筠和丈夫彭咏梧也曾有过幸福的小日子。

  国共合作破灭之后,两人本来是假扮夫妻合作开展地下工作。后来两人成了真夫妻,生下了儿子彭云。

  江竹筠下班后会去接彭咏梧下班,两人手拉着手,甜甜蜜蜜地一起回家。有时,彭咏梧下班后路过花摊,买支玫瑰送给江竹筠,回家看到老婆在做家务,也打打下手。

  在那段时间里,江竹筠是江小姐,彭咏梧夫人,也是一位母亲。

  后来,在一次突围行动中,彭咏梧牺牲,江姐拒绝了川东临委让她留在重庆的决定,执意接替丈夫的工作。但丢下2岁儿子的决定让她心如刀割。

  节目中这些历史再现的场景,来自演员宋轶的演绎。

  宋轶是花了力气演的。她有韧性,也有小女生的细腻和柔弱,在片场的她相当认真,边演边提意见。譬如江姐赴死之前,来回摸着儿子照片的这场戏,就是她要求加的。

  抗美援朝的爆破英雄

  拒绝相亲背后藏着铁汉柔情

  正是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英雄的故事才更为扎实,生动,有记忆点。

  除了“无私”“伟大”,他们值得有更多的形容词,英雄的名字应该是饱满鲜活的。

  比如杨根思,抗美援朝英雄。

  杨根思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双亲、哥哥去世后,孤身一人的他加入新四军。

  入伍6年,杨根思立下不少战功,成长为人人敬仰的战斗英雄,荣获“爆破大王”“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的称号。他所在的那个英模团,后来受到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亲自接见。

  1950年,他主动请缨,奔赴抗美援朝战场。

  为誓死坚守小高岭阵地,扼守这条敌军南逃的唯一通道,最终他怀抱炸药包与40多名敌军同归于尽,壮烈牺牲。

  一般,英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但《闪亮的名字》向内挖了挖,挖出一个心思细腻敏感的孩子。

  杨根思的生活是孤单、单调的。

  他不爱跟人闲聊,不爱说话,别人都在玩五子棋,他从不参与。唯一爱好是学习,一有时间就找连长恶补,因为小时候没得读书,而他看来,要想打胜仗,必须多读书。

  他的情绪埋得很深。拒绝领导安排相亲,因为他怕自己死在战场上,不忍让后代再经历一遍自己的孤儿遭遇,对他来说部队是家,战友就是亲人。

  他能在危险指数极高的爆破方面屡屡取得成就,因为他几乎是不惜命的,从来就没给自己留过后路。据战友回忆,他的口头禅是“我不相信”,他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也不相信有消灭不了的敌人。

  饰演杨根思的,是10多年前经历过拍戏爆破事故,被严重烧伤的俞灏明。这一次,他克服了对爆破戏的恐惧。

  闪亮的是他们的原名

  找回他们该有的温度

  《闪亮的名字》第一季播出后,曾在玉兰奖提名过最佳电视综艺节目,当时就哭倒了一片。

  给观众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郭永怀,他是为中国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两弹一星元勋。

  飞机失事,他和警卫员抱在一起,用身体保护住了实验数据,不幸丧生。

  而在《闪亮的名字》中,我们发现,虽一直致力于各项研究,但郭永怀并不是个枯燥的科学家。

  他喜欢摄影,爱给妻子拍照;家庭生活非常幸福,一家子经常围坐在女儿身边,听她弹琴;女儿下乡插队,郭永怀百忙之中抽了空跑到火车站送别,眼眶里满满当当的爱意;为了给女儿买到暖和的狗皮皮鞋,还跑去咨询过同事鞋码……没想到,鞋还没买到,飞机却失事了。

  《闪亮的名字》没有浮夸的情节,只有真实的记录,但偏偏这些真实巩固了英雄们的维度。

  节目制片人、英雄寻访者陈辰,提过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我们希望《闪亮的名字》能够被更多的观众看到,特别是年轻观众。人的肉体总会有消失的一天,但精神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只是换一种形式存在。”

  言简意赅,精神传承应该有比教科书更直观的方式,《闪亮的名字》找到了——用更生动的节目代替枯燥的说教,用亲眼见证的视角取代旁人的讲述,每看完一期节目,自然就会有一位英雄的故事被观众深深了解、牢牢记住。

  英雄除了刻板统一的仰望式形容,也应该有回响。这些回响由人味,由喜怒哀乐,由油盐酱醋组成。

  他们并不是闪着金光、不可触碰的历史词条,他们有温度,闪亮的是他们的原名,而不是一个个代号。

  如果说历史课有完美教案,那应该就是《闪亮的名字》的样子。(林梦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