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主旋律商业大片的创意路径

2019-11-24 19:06:0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智取威虎山》电影海报

《湄公河行动》电影海报

《红海行动》电影海报

近年来,随着《战狼2》《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流浪地球》《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一系列电影的成功,一个新的名词——“主旋律商业大片”横空出世。这一概念可作为这一系列弘扬家国情怀、寄托时代精神,同时又赢得巨大商业成功影片的宏观类型概括。“主旋律商业大片”一反人们眼中主旋律片过于政治化的刻板印象,同时告别了传统主旋律片在制片投资上的小家子气,通过大投入和精良制作生产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电影作品,赢得一片叫好声。“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成功依赖其带有某些共性特征的创意路径,本文试作总结与分析。

寄托家国情怀但不生硬宣教

传统主旋律影片过于强调宣传教育责任,容易流于政治化和生硬说教,容易导致观众形成关于主旋律影片的刻板印象。比如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反面人物的贼眉鼠眼、正面角色的不食人间烟火、局部细节的夸张等等。尤其是在人物台词方面,一些对话或独白政治宣教色彩较浓。这些特点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是可以理解的,可一旦成为刻板印象,便会成为影响当代观众欣赏主旋律影片的心理障碍。这也正是当下影院一部分主旋律影片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并不是这些影片乏善可陈,而是生硬宣教的刻板印象成为欣赏这些影片的最大阻隔。

“主旋律商业大片”采取现代人可以接受的故事呈现方式,尽量将传统主旋律影片随处可见的“主旋律”变成隐而不显的“正能量”,寄托家国情怀但不陷入生硬宣教。比如较早出现的一部“主旋律商业大片”《冲出亚马逊》大大缩减主角台词中的宣教语言,将家国情怀寄托于两位中国军人接受国际军事训练和执行突发救援任务的行动中。为了祖国尊严,他们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以过硬本领和超凡胆识捍卫了中国军人的荣誉,弘扬了正能量,激发出观众强烈的爱国情感。再比如《攀登者》,以真实的讲述、生活化的台词和鲜活的表演来寄托为国攀登的“大我”之情。

题材求新求真

“主旋律商业大片”不断成功的创意秘诀还在于在题材选择上不断求新求真。在“影像冗余”的时代,观众口味已经非常刁钻,对同一题材的电影可能陷入“审美疲劳”。近年来的“主旋律商业大片”在题材选择上不断求新,这是留住观众热情的重要原因。“建国三部曲”“战狼系列”“行动系列”等系列影片意味着题材类型的创新,而《流浪地球》《烈火英雄》《攀登者》等单部影片又意味着具体题材的创新。因为这些创新,激发出了观众的新口味和新兴趣,也就留住了“主旋律商业大片”的观众。

因为真实所以感人,因为题材真实所以观众买账,求真也成为“主旋律商业大片”在题材创意上的一条路径。《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烈火英雄》《攀登者》《中国机长》等影片都改编自真实的新闻事件或者历史事件,这些电影通过对真人、真事、真场景的再现来完成创作,在影像中还原新闻现场和历史现场,让观众产生亲临现场的真实感、代入感和见证感,也就是与影片产生了强烈共鸣。

“小题”“大题”都尽量“大作”

“主旋律商业大片”创意的成功路径还在于题材求真但不止于求真,更大胆追求合理而丰富的艺术想象,无论“小题”“大题”都尽量“大作”,追求深加工,注重大制作。传统的主旋律影片许多是现实主义的逼真呈现,而“主旋律商业大片”更看重浪漫主义的表现。传统的主旋律影片许多都是小投资小制作,而“主旋律商业大片”一般都是投入巨资和高科技的大制作。比如《我和我的祖国》里的几个故事看似都是小故事,但都融入了浪漫主义的表现和奇观化的大制作。再比如“建国三部曲”三部电影都涉及宏大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生产制作团队投入了巨大财力、人力、物力和高科技去现实题材应该有的恢弘大气。

影像的奇观感一直是电影没有被电视和网络视频所替代的关键原因。因为坚持“小题”“大题”都尽量“大作”,“主旋律商业大片”确保了电影影像的奇观感,确保了电影“好看”,让观众留在影院,和影像一起驰骋想象,见“所未见”。

突出主要角色的崇高美

“主旋律商业大片”能够吸引如此众多的拥趸,做到叫好又叫座,还与其着力于营造崇高美的创意之道有关。在“战狼系列”“行动系列”和《中国机长》《烈火英雄》《攀登者》《流浪地球》等众多代表影片中,主要角色都被塑造成英雄人物形象,他们或舍身救险,冲锋在前;或无私奉献,视死如归;或孤胆深入,力战群敌;或铁肩担道义;苦苦支撑,表现出无私忘我、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崇高之美。这些主要角色的崇高美就是使观众能够被电影深刻感染的共鸣点,它能点燃观众心底蛰伏的正义和热血、悲悯和良善。

英雄主义一直是好莱坞电影的常胜之道,也是世界电影的恒久主题。英雄人物的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正是任何时代都不过时的主旋律,英雄人物身上的崇高美正是“主旋律商业大片”吸引观众的法宝。

注重观众多样化诉求的满足

对于电影观众而言,观影诉求既有相同相通的部分,又有各不相同的部分。对精良制作的需求,对创新和真实感的需求,对崇高美的欣赏,这些方面可视作一般观众的共同需求。但观众是多样化的,年龄不同,口味不同,观影诉求也不尽相同。有的观众喜欢看真实的历史,有的观众喜欢看雄奇的想象,有的观众喜欢看缠绵的爱情,有的观众喜欢看社会反思……电影不能只满足某种单一诉求,应尽可能满足更多观众的多样化诉求。

“主旋律商业大片”之所以叫好又叫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经典影片不是“单声部”,而是“多声部”,不仅有主旋律,还有“从旋律”。徐克版《智取威虎山》中的武侠文化和革命浪漫主义场景,《攀登者》中感天动地的爱情和对人性的反思,“战狼系列”中独狼决斗式的炫酷动作和或明或暗的爱情线,《中国机长》中的美丽空姐,《红海行动》中的枪战游戏式场景,这些因素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多样化或独特化诉求,使电影更加出彩,也使其更加具备吸引力。(作者张经武系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