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歌剧融戏曲?舞台版《复活》改编有新招

2019-12-14 19:41:23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歌剧《复活》北京首演。主办方供图

  2019年正值中俄建交70周年,由冯玉萍担任总策划,王海平编剧,段兴涛执导,刘思军作曲,张扬、宋元明担纲男女主角,根据托尔斯泰原著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歌剧《复活》,12月11日-12日在北京剧院上演。歌剧《复活》讲述了男主人公涅赫柳朵夫与女主人公玛斯洛娃的情感故事。作为世界名著经典,《复活》不仅是首次在国内以歌剧形式改编托翁小说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也属首创。首轮演出之际,新京报记者采访编剧王海平,男女主演张扬、宋元明谈《复活》的创作。

  对原著进行四种全新调整

  细数托尔斯泰的三大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唯有《复活》没有被改编成歌剧,而这其中《复活》改编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在王海平看来,《复活》曾经有过话剧、电影、舞剧等艺术形式,比如舞剧虽然很美,但是对作品的诠释度并不够充分,因此在这一次的歌剧创作中,王海平也从主题、人物命运、人物关系场景和风格四个方面对原著进行了重新调整。

  谈及歌剧《复活》的主题,王海平认为,作品基本按照托尔斯泰小说原著叙事逻辑和故事脉络改编。只是侧重点和人物个性有新的变化,没有让人物滑向宗教,也没有变为革命前社会情绪的概念化图解,而是突出和强调了人性和生命的尊严与平等,是生命意识的复活和觉醒。此外从人物命运来看,王海平并没有采用小说的结尾,从歌剧本身的逻辑和观众的逻辑出发,主人公两人最终会结合,所以王海平结尾的设计是涅赫柳朵夫向女主人公玛斯洛娃求婚,玛斯洛娃含蓄地告诉他,“你等待着,等到明年我们再相伴。”王海平表示,这种处理方式,给作品赋予了新的含义和可能性,以便使人物更有生命感。这种更加开放式的结尾,可以算作歌剧《复活》的一个重大的改变。

  另外,从人物和人物关系场景上,王海平更加突出歌剧的剧情,主要表现在人物命运和人性的转折。女主人公玛斯洛娃从一名天真烂漫的少女到遭遇不幸,走入困境,而绝望、堕落,惨遭流放,与涅赫柳朵夫在法庭相遇之后,两人的冲突到涅赫柳朵夫忏悔、赎罪,欲救赎而无效,最后决定陪同玛斯洛娃去流放,从爱与善的角度描述了人性复活的思想情感轨迹。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创作和唱腔风格上,歌剧《复活》采用中俄艺术家合作的方式。序曲、合唱和过场音乐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创作,而咏叹调、宣叙调这些唱腔部分主要由中国的作曲家来完成,在这部作品中,观众不仅能看到当时沙俄时期的各种文化,在表述上又吸收了中国戏曲的形式。王海平解释道:“我们中国戏曲里是用诗化的语言来表达,把宣叙、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跟歌剧是不一样的,歌剧宣叙调是在说事,咏叹调就是在抒情,歌剧往往比较鲜明,在这里我们稍稍做了一点衔接,忠于原来的格局,但是在宣叙的过程中间有抒情,实现了歌剧和中国戏曲的有机结合。”

  用中文唱段表现俄罗斯小说

  一部俄罗斯的名著用的是中文改编,首演之际,女主角宋元明觉得这次与她以往演出的歌剧相比有很不一样的感觉:“《茶花女》也是著名小说,但改编后依然用意大利语的形式去表演,我觉得这也是《复活》这部作品最有意思、最有突破性的尝试。我们作为中国人去演俄罗斯的角色,唱段都是我们中国人写的,用中文唱段去表现小说的精华,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方面大家还是很有压力。”

  人物塑造方面,男主角张扬认为此次的《复活》改编有很多有意思的点,对于歌剧演员来说很有二度创造的欲望:“男主角要面对几种状态,他需要将昨天发生的事以倒叙的形式呈现给观众,今天发生的就要表现在法庭上,未来就是我要陪她去流放,忏悔自己。这其中有很多的转折点,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人物上需要很大的反差感,这对于歌剧演员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