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方逸华去世!不止是邵逸夫背后的女人

2017-11-23 20:51:2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网点击量:

 她本是南洋夜总会里炙热的歌星,在年少芳华时邂逅娱乐大亨,她先是成为他的红颜知己,继而从基层职员做起,最终成为他身边最得力的工作伙伴。TVB的辉煌,自邵逸夫而始,却也离不开方逸华的心血和投入。

方逸华的一生,位高心更高,情长路更长。

成为香港女性独立自强的注脚,也不枉她做方逸华一场。

11月22日晚,TVB董事、邵逸夫妻子方逸华因败血症离世,享年83岁。

昨晚的香江,满满都是哀伤。但凡与方逸华有过交情的艺人,听闻她的离世,都表示深深的哀悼,沉痛溢于言表。

身为TVB“骨干”之一的汪明荃一度震惊,难忘自己主演的《野蛮奶奶》播出时,收到她的鼓励:“她对我讲说我做得好好、好好笑,她是个很有能力也很和善的女人。”

香港资深艺人秦沛一度哽咽:“很震惊,很惋惜,会致电方逸华的妹妹慰问。”甄珍听闻噩耗也泣不成声:“我们是认识超过50年的朋友,像我的亲姐姐一样,非常非常疼我,我们还经常一起相约旅行。”

导演张艾嘉感慨能为电影做些什么就快做吧。吴宇森也难过表示:“以前邵氏的时候很照顾我,很佩服她做人做事的方式”。

方逸华,她是隐匿在TVB王国背后的女人,她的离世,也象征着一代香江传奇的没落。

1.南国有佳人 容华若桃李

方逸华的故事,一如邵家人般的低调,底牌永远无法被掀开。关于她年轻时的故事,只能在众多杂支零星中拼凑出当初的模样。

方逸华,原名李梦兰,又名方梦华。1934年出生在上海,母亲方文霞曾是30年代旧上海的“舞国红星”,她的生活并不阔绰,甚至可以说是艰难,自幼随母闯荡江湖。

也许是受到了母亲的耳濡目染,方逸华年少时就表现出了歌唱上的天赋,只要是听过的名曲,都能朗朗上口,而且在那个年代里,她最擅长的以Patti Page唱腔唱英文歌,令人更是刮目相看。

17岁那年,方逸华便开始在东南亚的夜总会上登台,当时她的成名作是《花月佳期》。她留下的作品,至今仍然是黑胶唱片中的珍品。

方逸华曾多次受邀出国演出,1957年,前往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及台北献歌;1958年又转赴澳大利亚;1959年漂洋过海,去到美洲大都市旧金山演唱。

身穿旗袍,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当时的方逸华不知成为了多少男士心中的白月光。

传闻中方逸华与邵逸夫的相识,也正是因为这一首《花月佳期》。“方小姐”与“邵老师”的后半生,从此纠缠在一起。

夜总会上的相遇,邵逸夫欣赏方逸华的歌声,为她送上鲜花。

为她出唱片,打造专属于她的歌唱节目。

方逸华的前半生,与普通的女星无异,红极一时,被娱乐大亨资助,看似一只“金丝雀”。奈何她不愿被养在深闺,只会煲汤守候男人的归来。她低调的转身,褪去歌星光环,入职邵氏,成为大公司的一枚螺丝钉。

都说世上本没有传奇,正如方逸华,是凭借着努力、机遇、运气、牺牲的层层叠加,方成了传奇。

2.香江有传奇 才华馥比仙

1969年,邵氏的一次采购部职员招聘,让方逸华真正成为了邵氏的一员。

虽然只是基层员工,但方逸华对自己的要求,却不仅仅如此。短短时间里,她就已经到公司各部门轮转过,对业务了如指掌。

公司大楼里,总有一盏灯常常亮着,灯光下,是方逸华的身影。她总是公司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的。按照现在的话说,她这是已经把公司当家了,或者说是工作狂。

这也许也是邵逸夫欣赏方逸华的地方——“她第一天去公司上班,比别的职员早了一个小时。我去办公室时,她已经在替我的秘书打扫房间。”

从采购部职员到制片再到管理层,方逸华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爬着。她见证了从邵氏影城到香港影视城的崛起,那个一手将香港电影发扬光大的邵氏,一次次从低谷中东山再起的邵氏,离不开方逸华的强势。

方逸华还有一个称号是TVB女魔头。“抠门”是她的标签。

因为要压缩开支,方逸华错过了李小龙。当时的李小龙开出1万美元一部影片的价格,方逸华执意压到2500美元,让他“先从配角做起”。被泼了冷水的李小龙,后来转投了邵氏当时最大的对手嘉禾。

传言方逸华为了节省开支,连群众演员实际个数都要一一确认。那些采购单,方逸华也都要亲自审核,甚至在电影上映时,定格镜头全景,按照采购单上的道具数量去一一核对。

甚至她的管理方式被人说成做事太狠,有传闻说就连当时邵氏公司的二把手,在公司多年的邹文怀都被她“气”走。还有一次,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公司能够优化营业,她果断裁掉四十多个经理。

除了公司内部,方逸华的威望更是远扬整个香港娱乐圈。

在香港,你有时候会在一些音乐会或舞台剧的第一排见到方逸华,招牌式的短发、端庄的毛衣与一步裙高跟鞋,打理的一丝不苟,一听几个小时,肃然端坐,周围有人小声议论,“怎么方小姐在这里?主办方那么大的面子呢?”,“那还是不要提前退场了,毕竟连方小姐都没走”……

不在江湖,江湖仍有她的传说,任何场合,她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种标杆意味,她的威信不言自明,是额外的认可与荣幸。

虽然,方逸华的抠门会受人诟病,但也是她的吝啬,让公司转亏为盈,间接壮大了邵逸夫的影视霸业。

邵音音谈起方逸华如是说:“方小姐是好伙记,她会帮公司省钱,试过做监制,有四个故事,如果几日戏,她会要求别人收四分之一片酬。方小姐其实不是那么刻薄,是节俭。”

但,能够成为一代女强人,仅仅会节俭远远不够,还需要眼光和远见。   

方逸华很敢,她有想法有见解,她在邵氏急需作品巩固市场的时候,提出动用100万港币,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开启了叫好又叫座的风月片时代。

《江山美人》、《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给公司带来了票房,以及在亚洲的声誉等多方面极大的效益。

捧红了林黛↓

李丽华↓

乐蒂等一代影迷们颇为喜欢的女星↓

而当邵氏影业全盛之时,电视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电影行业收到冲击,这个时候建议邵逸夫去竞投无线电视经营权的那个人也正是方逸华。电影电视全面开花,让人不得不佩服方逸华的眼光独到。

不仅如此,她还推荐引进先进器材和人才来,打造邵氏影城,历时7年,14间摄影棚落成,成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影城。

著名词曲家黄霑对于方逸华当时的这一举措十分赞赏,认为她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人。

当时的邵氏电影公司俨然是一个“东方的好莱坞”,20多年间所摄制的影片达1000余部,旗下电影院达200家,每天观众大约100万人。

“邵氏出品必属佳片”更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

拥有了自产自用的邵氏影视城后,也拥有了一批自己的综艺节目,例如由沈殿霞梁锦波主持的《欢乐今宵》,成为全球最长寿的综艺节目。

70年代邵氏公司更是开办了艺人培训班↓

周润发、刘德华、古天乐等出自这里↓

在艺人培训班里,他们不仅仅要学习表演,还要学习市场、舞台灯光等等各个方面,三个月就将有一次淘汰筛选,可以说是很严苛也很残酷的训练。

此外,不温不火的港姐选举更是被公司搬上了荧幕,成了全民的狂欢。

赵雅芝、袁咏仪、张曼玉、陈法蓉等等一批女星都在港姐的舞台上绽放,之后与TVB签约出道。

更有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张学友“四大天王”,声震全国。

2003年,公司再发展电视城,生产节目超过17000小时,覆盖用户达到3亿多。

这些数字放在大数据化的今天仍然是可观的一个记录。而方逸华也成了“娱乐界最有权力的人”,在2010年正式接管TVB这个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

在诸多的封面报道中,影视帝国的缔造者是邵逸夫,都忘了背后的帮手方逸华。方逸华甘愿成为邵逸夫的影子,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不为别的,只因方逸华欣赏邵逸夫。

如今再回首方逸华的青春,因为有了邵逸夫,也才真正可以称之为流金岁月。这个名叫“邵逸夫”的男人,改变的是,方逸华的一生。

 

3.深闺守情郎 一眼倾万年

作家梁凤仪曾想要写一本以她的经历为蓝本的小说,连改编后的女主角,都定了是张曼玉。但是方逸华听后拒绝了,她说:我的故事,已没有什么好说。

是的,在香港娱乐圈的故事里,方逸华似乎从来不是主角,她当红的年代还没有杂志没有周刊,无法记录她的美貌。而当她退居幕后,粉墨登场的变成了一手捧红的那些明星。

直到2004年,方逸华的照片才第一次出现在了杂志封面,62岁的她与90岁的新郎邵逸夫。

那天的方逸华淡妆、短发,穿着白色香奈儿套装,她的身旁有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男人。她和这个男人相恋45年后,才让自己的姓名刻在了他们的爱情电影里。

著名主持人查小欣评价他们的爱情是——“他(邵逸夫)终于给了这个木棉一般,以树的姿态守在自己旁边的女子以名分。”

时光回转,方逸华初识邵逸夫那年,年仅21岁。偶来香港,邵逸夫便会听完方逸华唱完歌后和方逸华畅聊,两人的心心相惜,互相欣赏很快让他们彼此信任。

当邵逸夫邀请方逸华到自己的公司时,没想到当时已经算是颇有名气的方逸华,愿意放弃自己蒸蒸日上的事业。

很多人难以想象,方逸华当时是有怎样的魄力能够如此决定,是时间最后给了所有人答案。

当年的方逸华,追随着这位亦师亦友多年,却一直没有等来一个名分上的认可。

邵逸夫早有一位远在美国的原配,很多人都以为方逸华会成为“妾室”。但不知是因为不想辜负发妻,还是不忍方逸华背上“小妾”的名号,这一决定邵逸夫迟迟没有做下。

于是就这样,方逸华顶着“红颜知己”的头衔,在邵逸夫的身边默默陪伴几十年。

她始终是邵逸夫最信任的人,帮持着公司,没有索取,没有怨言,没有妄想,只求能够陪在邵逸夫身边,多照顾一刻,多分担一些。

有人说邵逸夫对方逸华太过偏爱,连自己的子女都没有继承邵氏公司的机会。但也有人说,邵氏的今天离不开方逸华对公司,对邵逸夫的守候,毕竟没有哪个女人会用自己的青春,自己最宝贵的45年下献给一个男人,一方土地。

直到发妻死后的第10年,邵逸夫才点头默允了自己与方逸华的婚事,也许他认为,这才是对妻子和挚爱最好的交代。

邵逸夫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给她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

方逸华说:“我嫁给邵老师,不是贪图钱财。因为他的财产,大部分都捐给慈善事业了。”

这样的对话不算甜言蜜语,更不是海誓山盟,就是平常无奇的话,却让他们牵手走过了45年。

当所有人以为婚后的方逸华会享受着属于影视帝国王后的生活待遇,却不想他们依然保持着婚前的生活习惯,方逸华从未搬进邵逸夫的豪宅,每天往返于自己的家和公司之间,方逸华的住处离邵逸夫的家都不过5分钟的车程,只有周日,俩人才会共进午餐,聊天散步后,吃过晚饭,方逸华才回自己的住处。

在邵逸夫最后的日子里,旁人能看到的是方逸华推着邵逸夫的轮椅,夕阳中漫步。

在邵逸夫最后的日子里,旁人能听到的是,邵逸夫记忆力退化得厉害,基本上已记不起任何人,只有方逸华,他是一直记得的,认得出的。

而当邵逸夫死后,方逸华也一直牵挂着自己的亡夫。

2016年,还专门投资14亿兴建酒店,以作为邵逸夫110岁冥寿礼物。

他们的爱情也成为了“致橡树”的最佳注解,红颜知己,一生常伴——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却又终身相依。

因为方逸华的存在,所以让人觉得辛勤拼搏就能有所收获的故事特别可信,就像徐小凤歌中唱的那样,“不相信未作付出竟先可拥有,只相信靠一双手找到我欲求”;

因为方逸华的存在,所以让人觉得香港还是那个旧时的香港,论资排辈,江湖道义,一声恭恭敬敬的“方小姐”就带着许许多多的敬与畏;

因为方逸华的存在,所以让人觉得“媒体人”还是一份受人尊敬的行业,尽管八卦遍地、狗仔横行,但她还是并未辜负邵逸夫的委托,兢兢业业,活到老干到老。

她不只是邵逸夫背后的女人,更是有主见、有远谋的掌舵人,是受到交口称赞的行业楷模。

今天,只想轻轻道一声:

方小姐,走好!

  扒得更深,揭得更透,更多不可说的秘事,尽在“凤凰八卦”(微信号:entifengvip),添加免费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