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年后仍是收视冠军,“还珠热”说明了什么?

2018-02-27 22:05:55 信息来源:发布者:isen点击量:

  《还珠格格》引发的收视热潮,注定只能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随着媒介形态的迅速转变,观众不再依赖电视,人们的欣赏口味也逐渐变得分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择天记》等剧则主打仙侠、玄幻,将喜好网络文学的年青一代一网打尽。《还珠格格》的辉煌,也就成了无法被复制的孤本。

  “啊……啊……啊……”当动力火车响彻云霄的嗓音再度在耳畔回荡,还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荧幕前的观众无不产生时光倒流的错觉。《还珠格格》究竟重播了多少次,陪伴多少小伙伴度过了幸福的童年,恐怕没有人能说清。“尔康,你不能恨我,你不能因为我这么爱你而恨我。”“你痛,我也痛!你痛,我更痛!”……这部充斥着雷人的台词、不合逻辑的情节,在艺术价值上远远称不上完美的电视剧,何以始终受到观众的厚爱?

  《还珠格格》引发的收视热潮,注定只能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

  怀旧,是人们最易联想到的关键词。确实,20年前,《还珠格格》首播之日,收看电视节目仍是人们在视听娱乐方面的首选。那是一个互联网还未彻底占据日常生活,低头刷手机还未成为习惯动作的年代。正因如此,《还珠格格》才能成为一代人的集体回忆。相对贫乏的休闲方式,使一部通俗喜剧在当年脱颖而出,这似乎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然而,这种说法未免将《还珠格格》的走红原因简单化、单一化了。彼时电视荧幕上的优秀影视剧不在少数,能获得“还珠”式待遇的却寥寥无几,这又该作何解释?

  此事,还得从琼瑶在世纪之交转变创作思路的决定说起。从早期的《窗外》到风靡大江南北的《六个梦》,琼瑶的作品无不以唯美爱情为主题。为追求情节张力与艺术感染力,悲剧和苦情贯穿于琼瑶的字里行间。甚至在将小说改编成影视的过程中,“会哭”也是琼瑶选角的基本条件。刘雪华不是“琼女郎”最令人惊艳的,却最受琼瑶的喜爱,只因她的哭功最强,“眼泪说掉就掉,而且是一颗一颗地掉”。

  随着年岁渐长和感情生活的稳定,琼瑶也在探索新的创作方向。《还珠格格》一扫以往作品的阴霾,摇身一变,成为充满着阳光和欢笑的喜剧。琼瑶也未必能想到,这一大胆的决定竟收到了奇效。风格的转变,使《还珠格格》瞬间成为老少咸宜、人见人爱的合家欢影视剧。小燕子与五阿哥、紫薇与福尔康的爱恨纠缠,秉承了琼瑶所擅长的言情书写。而作为配角的皇帝、皇后以及众多宫廷成员,又为《还珠格格》平添了几分家长里短、儿女情长。武打、冒险、歌舞等众多要素的加入,更让《还珠格格》显出“大杂烩”式的丰富多彩。

  但《还珠格格》引发的收视热潮,注定只能出现在“前互联网时代”。随着媒介形态的迅速转变,观众不再依赖电视,人们的欣赏口味也逐渐变得分众。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得到乐趣的影视剧,多少有些不合时宜。“霸道总裁”式的爱情剧,将受众精确定位为渴望得到爱情滋润、缺乏安全感的都市女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择天记》等剧则主打仙侠、玄幻,将喜好网络文学的年青一代一网打尽。至于用各具特色的偶像明星为卖点的电视剧想要吸引谁的眼球,更是不言而喻。在各家偶像、影视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斗得你死我活之时,全年龄剧和全网爆款,几乎失去了成长的土壤。《还珠格格》的辉煌,也就成了无法被复制的孤本。

  从《还珠格格》内在意义的转变中,我们得以一窥新世纪以来公众审美观的自我更新

  尽管《还珠格格》的简单明快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但从主题上来看,琼瑶从未改弦更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人性中的纯真与善良,仍然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关键。即使是阴险、毒辣的皇后,也在小燕子、紫薇等人的感召下,逐渐有了痛改前非之意。而她忠实的仆人容嬷嬷,在剧集后期非但不再显得可怕,反倒越来越像个小丑式的喜剧人物,除了奉献笑料外百无一用。于是,将《还珠格格》称为一出带有梦幻色彩的成人童话,似乎更为贴切。

  不过,随着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多元文化,《还珠格格》已成为可供公众任意解构的经典文本。该剧重播后,一篇将剧中配角令妃认定为富有“心机”的文章迅速在网络上热传。面对横刀夺爱的香妃和见异思迁的皇上,令妃不计前嫌、宽容大度的行为被网友解读为蓄谋已久。

  早在数年前,该剧中主要人物的

  表情包即风行于互联网,广受网友的欢迎。面目狰狞的容嬷嬷用针扎楚楚可怜的紫薇,这幅看似恐怖的画面被网友配上“给我起床去”等文字,原有的含义立刻荡然无存。正如利奥塔所言,在普遍适用的“大叙事”失去效用后,具有有限性的“小叙事”将会繁荣,赋予人类新的意义价值。

  值得玩味的是,周杰作为《还珠格格》表情包中的常客,始终对网友的恶搞表示反感。在他看来,自己的表演是严肃而又投入的,不该得此待遇。其中折射出的,正是周杰所信奉的“大叙事”与互联网时代所特有的“小叙事”之间的裂痕。另一边,敢于“自黑”的新一代偶像明星则迅速与粉丝拉近了距离。可见,网友们对《还珠格格》的解构,反而使其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理解这一点,也就不难明白《还珠格格》为何不仅是80后的集体回忆,也受到90后乃至00后的热捧。从《还珠格格》内在意义的转变中,我们也得以一窥新世纪以来公众审美观的自我更新。

  20年后的今天,各类以女强人为主要塑造对象的影视剧中,思想脉络仍与《还珠格格》趋同

  《还珠格格》中,最具备“琼瑶剧”特色的人物是紫薇,其善良与坚韧更符合琼瑶笔下的理想特质。但大众视角的中心人物却是小燕子,这显示出世纪交替之际的社会观念转变。

  《还珠格格》给予观众的最大乐趣,无疑是欣赏小燕子在皇宫中的各种“胡闹”。在剧中,皇上迷恋香妃以致令妃失宠,竟引来小燕子的当面顶撞。这一看似荒诞的戏剧冲突里隐含着两层深意。一是作为女性的小燕子敢于反抗既定规则、秩序,而不再如琼瑶作品中的传统女主角一般逆来顺受、默默隐忍。二是小燕子用现代的爱情忠贞观念批评抱有前现代意识的皇帝,虽不合理却符合荧幕前广大观众的心理需求。

  影视剧虽不能与现实生活画上等号,彼时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了生动体现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年后的今天,各类以女强人为主要塑造对象的影视剧已成风靡之势,可其思想脉络仍与《还珠格格》趋同。在去年的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周莹在慈禧太后面前大谈女子受教育的种种好处,俨然清朝波伏娃的模样,行事风格实得马尔克斯之真传。看来这位貌似气场强大、不让须眉的女主角,亦不过是一位更严肃、更聪明的翻版小燕子罢了。

  新一代影视剧不仅继承了《还珠格格》的优点,也将其不足照单全收。小燕子的勇敢叛逆固然惹人喜爱,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皇室成员五阿哥、福尔康,甚至是皇上本人的庇护,她的反抗能有几分效力显然是值得怀疑的。一碗心灵鸡汤固然暖胃,但小燕子的幸福故事注定只能存在于虚拟的紫禁城。

  比起琼瑶,亦舒的作品被公认为更现实、更冷峻。可惜,在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我的前半生》中,女主角罗子君的自强之路却离不开高帅富贺函的支持与鼓励。观众的批评和吐槽说明,时光飞逝,小燕子卖萌式的反抗已渐渐落后于时代。而一些国产影视剧在思想和品质上的进步幅度,却不能让人满意。如果再过20年,《还珠格格》仍能占据收视率冠军的位置,最应伤感的恐怕不止是步入老年的80后们。

  当年,赵薇、林心如、范冰冰等人在荧幕上献出了最青涩的表演。时至今日,古灵精怪的小燕子、温柔娴淑的紫薇等形象仍为观众念念不忘。而当下的一众花旦人气更高、粉丝更多,但她们被老百姓牢记的理由与其出演的作品几乎没有半点关系。当范冰冰在《还珠格格》中的表现都有演技派之风,与其播出雷点甚多的偶像剧惹来一身口水,不如选择重播《还珠格格》来得更为稳妥,不是吗?(李勤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