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新作戛纳引发热烈回响 毕赣:无论褒贬都在意料之中

2018-05-19 20:54:58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地球最后的夜晚》剧照

毕赣

  作为入围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唯一一部华语电影,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首映后引发热烈回响。早在处女作《路边野餐》2016年上映时,导演毕赣就以其优秀的影像把控能力成为华语电影圈备受瞩目的新人。一路走来,这位年仅29岁的青年导演收获了奖项与观众的肯定、欢呼,连戛纳艺术总监福茂都称赞他身上有电影大师大卫·林奇和侯孝贤的影子。但是,也有人质疑其电影刻意炫技、故事让位于技术等。对此,毕赣在戛纳接受了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并逐一回应各种好评与质疑,他表示,观众给的意见无论是褒是贬他都可以接受,也都在自己的意料之中。

  谈电影:拍一个小时的长镜头并非为了炫技

  广州日报:电影在戛纳首映结束后,观众的反应在你预料之中吗?

  毕赣:拍完电影之后就知道是一个品质不错的电影,所以,有争议也好,无论好的坏的,都是正常的反应,都属于意料之中。

  广州日报:电影中被人讨论最多的就是那个长达一小时的3D长镜头,创作时对这个长镜头怎么设计的?

  毕赣:《路边野餐》的时候不是拍了个长镜头嘛,后来就一直探讨有哪些其他的方法可以做得更好,也想过如果用3D来拍是怎么样。从那之后,我们就开始做很多3D镜头的研究,然后就开始设计。

  广州日报:拍摄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毕赣:每一分每一秒的难度都很大,没有“最大的挑战”这种说法,每一个工作人员对这个镜头的贡献都是均等的,稍有不慎,这个镜头都会有问题。所以对每个人来说,这都是最大的挑战。

  广州日报:很多观众看完之后觉得比上次那个长镜头更厉害了,创作的时候你有压力吗?因为你的上一个长镜头已经备受好评,这一次有没有想要超越、做得更酷炫呢?

  毕赣:我没有这种想法,上一个长镜头有很多技术问题,这一次的长镜头出的问题就非常少。拍电影不是为了炫技,拍《路边野餐》的时候大家都说我炫技,其实不是,炫技的实质是你的技术没做好,所以别人才会觉得你炫技。但是,这一次,我自己看的时候是体会不到技术、技法的存在,因为情感全部传递出来了,它的本质就是技术做得好。

  广州日报:有人觉得,毕赣的风格就是长镜头,你认同吗?

  毕赣:其实我从来都不太介意它是不是长镜头,我不太关注这个事情。

  广州日报:你那么喜欢在电影里使用长镜头的原因是什么?

  毕赣:因为它就是一个时间的容器,《路边野餐》的主题刚好是关于时间的,这次《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主题虽然是关于记忆,但记忆总是围绕着时间的,我也使用了一些之前的拍摄经验,所以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两部电影有些相似的地方。

  谈成本:“钱不会帮助我解决电影的所有难题”

  广州日报:你最想探讨的主题是什么?

  毕赣:拍《路边野餐》的时候我一直在想,时间到底是什么?然后这一部更关注人的记忆最深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

  广州日报:那你怎么理解电影里爱情的主题?你自己的爱情观是怎样的?

  毕赣:我的爱情观肯定不是电影里的,电影会更有趣一点,像一个天真的黑色童话,跟我自己的爱情观相差很远。

  广州日报:你之前的电影启用的都是非职业演员,这次跟汤唯、黄觉、张艾嘉合作,感受如何?

  毕赣:每一个演员都非常爱护我们的电影,他们很慷慨,给了我们很多的时间,还有磨炼的机会,全盘都很相信我。

  广州日报:拍《路边野餐》时你说因为资金有限,很多想法实现不了。这次投资有了,资金足了,是不是顺利很多?

  毕赣:电影工业的支持对我很重要,但并不会帮助我解决电影的所有难题,作用只能是让现代观众更容易去阅读这部电影,如果找不到钱,我就会把它拍成《路边野餐》那样,观众会更难进入电影。

  广州日报:会担心无法回本吗?

  毕赣:媒体对我们这种搞艺术电影的很爱护,投资方也挺爱护我的,我在现场工作一直比较顺利。

  广州日报:片子有遗憾的地方吗?

  毕赣:回到过去重来一遍能改变的才叫遗憾,改不了的都叫命运,你叫我回去再做也还是这样,所以没有什么遗憾。

  广州日报:所以你已经很满意了?

  毕赣:现在很满意了,但回北京以后还有大量收尾工作要处理。

  谈争议:拍电影不是搞服装生意,不介意被贴标签

  广州日报:有人说你的电影在故事和美学之间优先选择了美学,你同意吗?

  毕赣:这要看你怎么界定故事性,如果说这次的电影损失了故事性,我也可以说多了1000个故事,它每场戏就有一个故事。

  广州日报:故事性弱的话可能会被说不在乎观众感受?

  毕赣:在这个问题上我总是被误解,我认为最尊重观众的是你把你的这亩地种好,每天好好耕耘,而不是放一块牌子说我是为你服务的。只有把东西生产出来了,然后让有缘分的人享受到了,那才是最大的尊重。

  广州日报:很多人会说在你身上看到了某某大师的影子,你自己介意这种说法吗?

  毕赣: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否则太累了。大家花时间看电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出于爱护我,还是出于期待,都可以的。

  广州日报:但你会更期待大家说这是毕赣的风格,而不是说看到了王家卫的风格?

  毕赣:我也不是搞服装生意的,那个服装品牌是什么,我不太在乎。

  广州日报:你在电影里呈现出来的掌控力非常大,平时你会听别人的意见吗?

  毕赣:这是误会吧,我和主创团队工作时都会听他们的建议,他们都比较有经验,我也会听朋友的建议,家里面的建议。

  广州日报:家里面会有什么建议?

  毕赣:他们会让我把电影拍好看一点,所以我就加了很多颜色。

  广州日报:相比《路边野餐》,你的心态上有什么不一样吗?

  毕赣:会更不耐烦一点吧,因为刚刚做完一部电影,整整一年都在制作当中,每天都不怎么睡觉。但我现在的状态更好,拍第一部电影时希望更渺茫,只能自己做决定,这次有很多爱护我的人一起工作,很有安全感。记者 黄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