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文化综艺触角延伸 “文化”味更对年轻人胃口

2018-05-19 20:55:51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胡歌在《朗读者》中

李健在《小镇故事》中

  自从《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回归荧屏后,2018年电视荧屏文化综艺再次升温,加上《信中国》《小镇故事》等类型更丰富的文化综艺陆续开播,文博、探寻、非遗等成为文化综艺的新关键词。让人惊喜的是,这批文化综艺“高而不冷”,在观众中引起积极反响。不少年轻观众表示,这些节目寓教于乐,“既有趣味性,又能学到不少传统历史文化知识,一举两得”。

  文化综艺让历史文化与观众亲近了

  文化综艺、历史题材节目历来都是综艺业界公认的难题。在节目创作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落入窠臼。但如今荧屏上不乏把历史说得有趣的节目,把文化展示得亲近的节目。

  本月初,酝酿了一年时间的《朗读者》第二季播出,开播不过两期,话题度与赞誉度就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彩。《朗读者》在综艺节目中突围,还带动了观众的读书兴趣。不少观众透露,在看完节目后,会翻阅相关文本,“其中有些文本以前读过,现在听完节目中的朗读,对文字又有了新的理解”。

  除了《朗读者》外,同样在荧屏上热播的《信中国》则以“信”为桥梁,通过朗读的方式强化着文化的力量。

  此外,聚焦古典文化的作品也用不同方式激发着学生哥读诗、背诗、了解诗词文化的兴趣。《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季,外卖小哥击败北大硕士勇夺冠军,虽然有一定偶然的因素,但“平凡的人生自有诗意”,这位外卖小哥丰富的诗词储备同样让观众津津乐道。

  《经典咏流传》则和诗以歌,文学名篇在音乐中重获新生。

  《国家宝藏》首次将文博与大众娱乐、综艺形态结合在一起,一经播出便引发强烈反响。有观众评论称:“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这一节目或许做到了。”

  同样是打造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连接,《小镇故事》则由李健携手来自不同领域的5位学者走进中国12个独具特色的小镇,探寻隐藏在时光中的文化瑰宝。

  《百心百匠》则邀请到李亚鹏、柯蓝、李泉等探访民间匠人,一对一向匠人学习传统技艺,传承匠心的意义与价值。

  不管是《小镇故事》还是《百心百匠》,都让观众跟着嘉宾们的视野领略和体验人文文化之美,“节目里有山水、有学者、有技艺”。

  文化综艺强调寓教于乐

  有观众认为,如今文化类综艺越来越好看的原因在于寓教于乐,把知识跟趣味性相结合,更具可看性。

  近日,新节目《同一堂课》举办发布会。据悉,《同一堂课》的定位是文化公开课,22堂经典语文课堂,22篇经典课文,涵盖《诗经》《论语》,还有李白、陶渊明、蒲松龄、鲁迅、朱自清、胡适、李叔同、萧红、张爱玲等名家大作。在日前曝光的节目宣传片中,濮存昕、张国立、徐帆、蒋雯丽、于丹、孟非等熟悉的面孔依次出现,他们将在节目中化身跨界老师,深入小学课堂教授语文课。

  文化类综艺延伸了综艺的功能,增添了“课堂属性”,这是值得期待的。在此之前,《汉字风云会》创造性地把综艺节目变成了教学课堂,《中国诗词大会》也是在娱乐比拼之余丰富观众的诗词知识,深受观众好评。

  95后观众对文化综艺热情更高

  每当谈起文化类综艺,大家总会有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这类节目只有文化水平较高、阅历丰富的中年人最为关注。但事实证明,“年轻人”正是近年来崛起的文化类综艺的主流观众。

  据央视提供的资料,《国家宝藏》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岁到25岁,15岁到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广大年轻观众持续在网络平台刷屏、点赞及分享。

  某大型网站在做《我在故宫修文物》《见字如面》《朗读者》等一系列人文类综艺节目受众群体的调查时发现,他们以85前和95后最多,尤其是95后观众,超过三成。

  年轻观众的热捧,使得文化综艺充分爆发“网红体质”和“裂变属性”。比如《国家宝藏》热播时,相关热门话题持续火爆,热情的网友还自制节目嘉宾及国宝表情包、动漫、手绘等,不断发酵节目的拟人化传播和多角度话题。此外,如今《朗读者》的嘉宾选择、读本选择,也都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胡歌、袁泉等名人要跟观众分享什么故事、要朗读怎样的读本,都是年轻观众的焦点所在。

  为什么文化综艺能打动年轻观众的心?有分析认为,一部分原因是与人文类综艺的网络传播形式有关。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航拍中国》等在视频网站上火爆,网站的年轻观众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极高兴趣。同时,这些节目也很注重互动营销,比如《朗读者》设立的朗读亭,在各地引发排队,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国家宝藏》制片人、总导演于蕾也曾透露,节目组专门研究过年轻人的口味,“当下社会对年轻人的审美是有一些偏见的。吸引年轻人的,并不是傻白甜,他们也非常喜欢有质感的东西。《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这样的节目都没有用形式去吸引年轻人”,然而,年轻人也依然喜欢这些节目。策划:周娴 记者 莫斯其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