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88岁戈达尔获“特别金棕榈”奖,最后一次缺席?

2018-05-21 22:24: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本届和第69届戛纳电影节海报图案分别选自戈达尔影片《狂人皮埃罗》和《轻蔑》。

  《狂人皮埃罗》

  1930年出生的戈达尔依旧充满着革新电影语言的颠覆精神。

  (从左至右)导演克劳德·鲁路修,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路易·马勒,罗曼·波兰斯基在1968年的戛纳电影节现场。

  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历经12天的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各大奖项揭晓,其中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增设了一个“特别金棕榈”颁给了88岁的新浪潮活化石让-吕克·戈达尔。这次戈达尔入围主竞赛单元的最新作品是《影像之书》,在此之前,他曾7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均与金棕榈无缘,仅于2014年凭借《再见语言》获得过一个评审团奖。在此之前,戈达尔已经获得过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唯独缺一个金棕榈,否则就可以实现欧洲三大A类电影节“大满贯”。在很多媒体看来,这次戛纳为戈达尔特意设置的“特别金棕榈”更像是一个安慰奖,毕竟老爷子今年已经88岁高龄,由于精力和体力问题,下一部作品还是个未知数。

  在颁奖结束之后的答记者问环节,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凯特·布兰切特对此事做出了解释,“在电影节,始终可以有特例。戈达尔的这部作品给我们惊喜,也有愤怒,在电影节期间一直影响大家,留下很深印象。影片是一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作品,也超越了竞赛的意义,会对电影未来产生影响,所以我们颁出这个特别金棕榈。我们看待一个奖项,不能孤立,还需要看它出现的背景。”

  《影像之书》

  睡倒一大批观众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中,戈达尔的《影像之书》在戛纳的场刊分数为3分(满分4分),在21部主竞赛入围影片中名列第三,仅次于李沧东的《燃烧》(3.8分)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3.2分),评价算是相当高了。

  然而,从观影体验来说,这部《影像之书》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并不“友好”,在戛纳放映时,曾睡倒了一大批观众。如果说,4年前获得戛纳评审团奖的《再见语言》还有主人公和一条故事线,那么,《影像之书》则更为极致,全片85分钟,没有演员,影像也都是由一些电影片段、纪录片素材等剪辑而成。并且在音画上不同步,故意破坏视听语言的完整性和叙事的连贯性。对于戈达尔而言,他现在已经基本放弃了拍摄,而是把剪辑放在第一位,认为这种创作更自由。其实,戈达尔这种对于影像语言的颠覆精神一直贯穿着他创作的始终,早在他1960年的处女作《筋疲力尽》中,他就大胆利用“跳轴”、“跳切”等无视规则的剪辑方式挑战着传统的视听语言。

  晚年的戈达尔对于电影形式和语言的破坏更为彻底,完全放飞自我,不想与观众沟通,创造了只属于自己的影像世界。《银幕》杂志这样评价他的新作:“对许多观众来说,观看《影像之书》无疑是一次‘跟疯子聊天’,遇到戈达尔这样一位不受现代电影驯化的导演,简直是一场噩梦,但对一小部分能读懂他电影语言的观众来说,看《影像之书》会是一种特权和快乐。”

  戛纳缺席者

  最有存在感的人

  当晚的戛纳颁奖典礼上,《影像之书》制片人代表导演上台领取“特别金棕榈”奖,而此时的戈达尔正在瑞士家中用手机观看现场直播。电影节和媒体对于戈达尔缺席电影节颁奖典礼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活到这个岁数的戈达尔,根本不在意得不得奖。2010年,美国电影与艺术学院将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颁给戈达尔,他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

  自从2001年《爱的挽歌》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戈达尔出席了电影节之后,他便再也没踏入过戛纳电影节一步。“我干吗要去?我现在都一把年纪了,那地方整天乱哄哄的,像个马戏团,去一次真是好累。最关键的是,我都不一定有机会公开讲讲自己的电影,为它的内容作些解释。”其实,戈达尔也并非不愿意参加电影节,他很愿意在电影节上聊聊自己的电影,但很多媒体都将焦点放在一些政治问题上,“你怎么看待特朗普?”之类的问题让戈达尔很头疼,最终决定还是不要在电影节出现了。

  虽然,戈达尔缺席了戛纳电影节,但他却是电影节上最具存在感的导演。今年戛纳电影节官方主视觉海报就致敬了他的作品《狂人皮埃罗》里的经典镜头——让-保罗·贝尔蒙多坐在跑车上亲吻着安娜·卡里娜。而在两年前的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上,组委会同样致敬了他的作品《轻蔑》中的镜头。在《影像之书》的媒体发布会上,虽然戈达尔没有到现场,但却通过手机视频与现场媒体互动,排着长长队伍的媒体向视频中抽着雪茄的戈达尔发问,成为今年戛纳电影节上十分值得纪念的精彩时刻。

  戛纳渊源

  搅黄1968年电影节

  1980年,戈达尔凭借《人人为己》首次入围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然而,这并不是他与戛纳电影节的首次接触。说起他与戛纳电影节的渊源,还要追溯到1968年那场席卷欧洲的“五月风暴”。当时的社会状况十分混乱,学生罢课、工人罢工,但戛纳电影节却进行得如火如荼,戈达尔、特吕弗等一批新浪潮导演不满这种现状,公开抵制戛纳电影节,在一场戛纳举办的论坛上,戈达尔率先发声:“我们已经迟了十天,现在必须立即表现出与学生、工人的团结一致来。所以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所有电影的放映活动,即刻全部停止……我在这里说的是要和学生、工人并肩作战,而你们要说的却是推拉摇移和特写画面!你们真是一群白痴!”

  然而,戛纳电影节并没有停止放映活动,当天下午西班牙导演卡洛斯·绍拉的参赛片《薄荷刨冰》正在开始放映,包括戈达尔、特吕弗、绍拉本人等一群抗议者走上舞台,扯下舞台幕布,与工作人员发生了肢体冲突。戈达尔双手吊在了幕布上,眼镜被人砸落,依然不为所动。最终,影院只得结束了放映。那届戛纳电影节提前5天结束,原定的27部入围影片,仅有8部完成放映,最终奖项也没有颁出。

  自从这次搅黄了戛纳电影节之后,戈达尔与戛纳就一直没有太多缘分,相比他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一次金狮奖、一次终身成就奖、两次评审团特别奖和在柏林电影节上一次金熊奖、一次银熊奖最佳导演的辉煌战绩,在戛纳电影节上的成绩就相对惨淡了些。

  ★戈达尔的戛纳电影节征战史:

  1980年,在第33届戛纳电影节凭借《人人为己》首次入围主竞赛单元

  1982年,在第35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受难记》入围主竞赛单元

  1985年,在第38届戛纳电影节凭借《侦探》入围主竞赛单元

  1987年,在第40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华丽的咏叹》入围主竞赛单元

  1990年,在第43届戛纳电影节凭借《新浪潮》入围主竞赛单元

  2001年,在第54届戛纳电影节凭借《爱的挽歌》入围主竞赛单元

  2014年,在第67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再见语言》获得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奖

  2018年,在第71届戛纳电影节凭借《影像之书》获得特别金棕榈

  撰文/滕朝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