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补上儿童影视创作的短板

2018-08-28 20:59:45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现实世界是成人主导的,但在艺术家构造的儿童影视里,应该为儿童保留属于他们的天地

  曾几何时,吃完晚饭看电视少儿节目,节假日到电影院看电影,是欢乐童年的“标配”。近年来,儿童影视“缺位”引起普遍关注。所谓“缺位”既指儿童影视作为影视艺术的一个部类发展不够充分,更是指儿童影视在滋润儿童心灵、引导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其表现是儿童影视作品数量不多,而且题材不新、缺乏想象力和童趣,优秀作品也不够多。

  从儿童影视创作生产本身来看,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促进政策,设立儿童电影资助基金和儿童电影奖项,还打造一批少儿电视频道,但发挥撬动儿童影视创作的杠杆作用,依然有较大改进空间。弥补儿童影视的缺位,应抓住作品创作这个“牛鼻子”,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下功夫。

  一是广种善心。任何文艺作品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传递崇高价值、表现美好情感,以艺术之光照亮下一代成长的道路。相反,暴力、低俗、腹黑等内容如果植入儿童影视,就会污染纯净的心灵。因此,推动儿童影视繁荣发展,首当其冲的是端正作品的“三观”,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置于影视作品之中。当代少年儿童更倾向于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意见而非顺从权威。这就要求儿童影视作品少一些灌输、多一点倾听,做到道理故事化、故事人格化、人格形象化,把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润物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们,用艺术之手帮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学会更加平和、顺畅、有效地与世界相处。

  二是体悟童心。艺术创作要善于感知和反映同代人的精神世界,同理,儿童影视创作要深入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不在创作者的书斋里,不在现成的“套路”里,也不在已经成年的创作者对自己当年儿童生活的印象或回忆里,而是在新世纪以来生动活泼的社会现实及其背后的社会变迁中。这就要求创作者感受当代中国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等最切近的变化,深入“小人国”里那个真实的世界,直面儿童“成长的烦恼”,回应儿童精神诉求。

  三是独具匠心。优秀的儿童影视作品,往往线索简单而情节新奇,主题隐蔽而细节丰富,基调明快而轻松幽默。这也是少年儿童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的内在要求。丰子恺曾指出,小孩子的生活是趣味本位的,切不可把儿童大人化。确实,现实世界是成人主导的,但在艺术家构造的儿童影视里,应该为儿童保留属于他们的天地,任他们的想象力畅快地翱翔,任他们的探索欲充分地迸发。这就要求创作者研究儿童艺术接受心理,探索掌握当代儿童审美特征,发掘影视艺术的独特魅力,在童趣化的世界中塑造经典影视形象。

  儿童影视成功补位,还应创新形态。如今的少年儿童是互联网原住民,对于他们来说,互联网是接触影视艺术最重要的平台,更重要的是,从互联网中获得的生活体验正在构成他们欣赏、接受和评判影视作品的重要参照。电影《头号玩家》受到“00后”的追捧就是一个例子。可以想见,缺乏“网味儿”的影视作品可能越来越难吸引少儿观众。这里所说的“网味儿”当然包括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影视作品的传播和推送,但更强调增强儿童影视与网络文学、网络综艺、网络游戏等的互动,从网络文化体验中提取题材和凝练趣味,弘扬具有前瞻性的、积极向上的新风貌,构筑面向未来的新型儿童影视。胡一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