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上海文化新现象:去影院看传统戏曲

2018-09-01 23:08:57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1988年7月,骄阳似火。上海京剧院二楼仓库旁的一个房间内,一组人马正顶着高温紧张排演新编剧目《曹操与杨修》。没有空调,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一架小电扇吹着微弱的风,汗水早就浸湿了京剧演员们的衣服。戏比天大,包括主演尚长荣、言兴朋在内,没人有一句怨言。

  30年前那个闷热的练功房里,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在30年后再次排这部戏——并且,用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

  8月30日起,3D全景声京剧电影 《曹操与杨修》在全国公映。大银幕上,依然是尚长荣、言兴朋的经典组合,时间仿佛躲在京剧的油彩脸谱之下,未曾流逝,而国粹艺术却在电影科技的助推下,愈加流光溢彩。

  无独有偶。不久前,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也在上海热拍。近年来,随着3D全景声电影《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等上映后引起不俗反响,精品化的上海戏曲电影日益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去电影院看传统戏曲。

  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8月28日晚上,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在古都西安举行点映见面会。现场,座无虚席。影片主演尚长荣、导演滕俊杰和总制作人单跃进等与西安的戏迷影迷分享影片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

  西安是尚长荣工作生活过32年的地方。30多年前,正是从西安为起点,新编京剧《曹操与杨修》一步步从剧本走向舞台。1987年,还在陕西省京剧团的尚长荣,从朋友处看到一位湖南作者写的剧本《曹操与杨修》,立刻被剧中有着多重性格的曹操吸引。1988年1月,尚长荣带着剧本来到上海。彼时,上海京剧院也正在为创作新剧目寻找合适的本子。看到剧本后,上海京剧院很快决定排演此戏,并力邀尚长荣参演。当年7月,上海京剧院三团正式组成《曹》剧剧组,尚长荣饰演曹操,“言派”创始人言菊朋的嫡孙言兴朋饰演杨修,马科出任导演。

  四个月后,由上海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历史题材京剧《曹操与杨修》,在天津举行的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上首度亮相。演出结束后,观众掌声足足持续20分钟。《曹操与杨修》一炮而红,被誉为开启了“性格京剧”“意念京剧”先河,也被评价为“新时期中国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

  再现戏曲艺术高峰

  30年来,京剧《曹操与杨修》热演至今,第一代“曹操”尚长荣和“杨修”言兴朋的演绎,始终被戏迷和专家公认为经典。但此后多年,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已很久没在这出戏里同台。

  在《曹操与杨修》中,尚长荣和言兴朋的表演形成一个戏曲艺术的表演高峰,舞台艺术的综合性也达到空前水平,引领了30年来中国戏曲发展的模式。但舞台演出的空间始终有限,如何将这部新编京剧经典传递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观众,是许多人的共同期望。

  这个期望,在上海广播电视台和上海京剧院联合出品、摄制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中得到实现。在尚长荣眼中,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是一部真正的中国大片,它是一次向前迈进而又不违背戏曲剧种生命和特色的探索和实践。

  年近八旬的尚长荣激动地说:“我们要把精妙古典艺术与当代先进技术充分结合,通过戏曲电影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民族精神,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言兴朋则说:“3D电影的高科技和京剧唱念做打的表演虚实结合,这种巧妙的结合一定能让传统的京剧焕发更富魅力的活力。”

  太震撼了!

  像在剧院近距离看戏

  如滕俊杰所言,3D全景声京剧电影的初衷,是为了让观看者有如同在戏院看戏般的“沉浸式”观看体验。但当传统的剧场式看戏模式打破后,3D全景声京剧真的能吸引更多的戏迷走进影院吗?观众的声音是最好的佐证。

  跨时代的京剧遇到跨时代制作

  今年6月,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迎来世界首映现场,也是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中唯一一部戏曲电影。上海电影节展映影片在网上开票的当日,《曹操与杨修》的票迅速售罄。面对影迷的热情,电影节紧急安排加映一场特别展映。影片呈现的3D立体画面和异常清晰的全景声音效,更是让影迷的观影体验极其美妙。一位观众表示:“太震撼了!好像在剧院里近距离看戏一样。”

  8月26日,《曹操与杨修》杭州站点映场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任天直言:“这是跨时代的京剧遇到了跨时代制作!以这种方式表现国粹,一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熟悉京剧的人重新领略京剧的魅力。”

  8月27日,戏迷许先生自称穿越大半个南京城赶到水游城参加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点映式。他说:“作为一部京剧电影,编创团队并没有将其简单拍成京剧舞台演出的录像,而是将电影语言跟京剧舞台语言相结合,发挥各自所长。老戏骨的表演自然不必说,在镜头语言运用、布景道具设置和部分定格、特写镜头的叙写上,也是韵味无穷。”

  8月28日,西安站的点映场上,00后的高中生张艺馨说:“我们没有关注京剧的习惯,但有关注电影的习惯。我通过关键词搜索到这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的上映信息,然后彻底地被这个大银幕吸引了。”

  一部俘获年轻观众的京剧电影

  更有意思的是,在年轻网友活跃的豆瓣网上,《曹操与杨修》已经出人意料地“火”了一把。不少网友甘当“自来水”,纷纷“安利”这部戏曲电影。

  网友“小咩咩”留言:“神了,看惯了爆米花电影的我,看《曹操与杨修》竟然很快入戏!原来京剧电影很有观赏性。”网友fmmp直言:“深感欣慰!这是一部真正能够俘获年轻观众的京剧电影。在我心中,它就是中国最好的京剧电影,也是超出了京剧范畴的艺术珍品。”

  有年轻观众直言:“从来没有过如此满足的观影体验。当身边人都在看《猫》《剧院魅影》《战马》等国外经典音乐剧的时候,是否能意识到,我们自己文化中的剧院瑰宝,其实从来都没有被好好正视!”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许还山也特意赶来看这部京剧电影。“我在西安住了38年,头一次在陕西地区看到这么高品质的京剧电影。第一句话:好;第二句话:服。3D电影中尚长荣先生的表演就是‘梨园晋魁’,魁首即是最好的,这点是大家公认的。另外,用3D电影的方式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既先进又符合大众传播习惯,一定要再多搞几部这样的京剧电影。”

  对于京剧,始终心存敬畏;电影技术,则不断往前走

  戏曲电影=给戏曲拍电影?没那么简单

  京剧+电影,这种“巧妙”的结合,《曹操和杨修》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从电影进入中国之初起,戏曲艺术便与电影结下不解之缘。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影片,是京剧名家谭鑫培先生主演的《定军山》片段。

  中国京剧演员走上好莱坞红毯

  2013年,由滕俊杰执导,尚长荣、史依弘主演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是中国第一部3D全程实拍戏曲电影,也是中国第一部3D全景声电影。影片将美轮美奂的京剧艺术与3D视觉特效及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景声技术完美结合,获得了非同凡响的视听效果,并为中国电影首获世界3D电影最高奖“金·卢米埃尔奖”。

  2014年,3D全景声京剧电影 《霸王别姬》受邀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上映。影片主演之一、京剧梅派传人史依弘感慨:“我从未想过,中国京剧演员有一天会走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的红地毯上,而这一天真的来了。”

  此后,滕俊杰执导了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由上海京剧院麒派著名传人陈少云主演。2017年9月,第二届中加国际电影节上,凭借《萧何月下追韩信》,导演滕俊杰荣获最佳导演奖。这也是此片继2016年11月在美国洛杉矶第12届中美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金天使”奖之后又一次获得重要奖项。

  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是滕俊杰继《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的又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作品。

  “3D杜比环绕声等新技术的运用,让人获得了传统舞台艺术所不具备的深度沉浸感。借助科技手段,戏曲电影获得了创新性发展。”滕俊杰说:“对于京剧艺术,我们始终心存敬畏。不管是 《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还是《曹操与杨修》,这种敬畏之心始终未改,但在电影技术的驾驭方面,我们在一步步往前走。”

  2D版、3D版套拍“自讨苦吃”

  拍摄一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远不是传统理解的用电影手段简单记录戏曲剧目的过程。滕俊杰介绍:“如何恰到好处地表现3D的效果,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减少没有实际意义的效果,‘京剧为本,电影为用’是尺度拿捏上的原则。要让观众浸入其中,完成一个最好的沉浸式收看体验”。而要实现这种体验,并非易事。

  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纽约杜比剧院上映时,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艾伦看完电影后,兴奋地说:“我在中国剧场看过京剧,看了一半就昏昏欲睡了。但这次竟然不知不觉地看完了整部《霸王别姬》,且意犹未尽。”

  3D电影的出屏视觉效果能牢牢吸引观影人群:除了武戏中的刀枪剑不断“刺”向银幕外,京剧武生们的腾跃、空翻仿佛就发生在观众席里,江水、群山、云海等层次分明的中国水墨画背景让人欲罢不能……而通过对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全景声技术的处理运用,影片在听觉层面上丰富了传统的京剧曲牌旋律与锣鼓点,除了演唱和演奏还原出剧场感外,又比剧场效果更丰富、饱满。

  事实上,无论《曹操与杨修》还是《霸王别姬》《萧何月下追韩信》,除了3D版,还有2D版。滕俊杰用“自讨苦吃”来形容这种套拍,“3D电影的拍摄有特殊要求,它的现场拍摄调度和2D完全不同,2D是横向、平面居多,3D是纵深、立体为主。比如打光,就需要多用侧光把层次都打到位。比如演员的走位,要求也不一样”。拍摄《霸王别姬》和《萧何月下追韩信》时,2D和3D的两套设备先后开拍,如今技术提升,可以同时开拍再做后期拆分。“我们希望喜欢3D版本的观众可以选择3D,喜欢2D版本的观众也有自己的选择,或者不妨把两个版本都看一遍,吸引更多观众走入电影院欣赏国粹艺术。”

  记者手记

  一张有含金量的城市文化名片

  借助电影科技之光,戏曲艺术在今天会否迎来一次“新浪潮”的佳话?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刘宽忍说:“上海的电影团队,应该是一个国家顶尖级的制作团队,对京剧和电影的融合,准确、到位。随着《曹操与杨修》在全国上映,给今后优秀戏曲搬上大银幕开了一个好头。”

  30年前的那个炎热夏天,尚长荣和言兴朋等在上海京剧院苦排《曹操与杨修》;30年后同样炎热的今年夏天,尚长荣和关栋天等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的3号棚内苦排《贞观盛事》——依然是为了拍摄3D全景声京剧电影,依然由滕俊杰执导,但戏曲和科技的化学反应却愈来愈美妙。摄影棚内,黑色雕花地砖、巨型唐风壁画、半人高的烛台等元素让人瞬间穿越回唐朝,再加上电影特有的蒙太奇手法,足可预见它的京剧“大片”气质。在影片中扮演李世民的关栋天表示:“我们负责把戏唱好,导演负责把影片拍好。它是原汁原味的京剧,又是符合大众审美的电影。”

  从舞台到银幕,戏曲电影让流派艺术和经典剧目得以保存下来。借助电影,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通过大银幕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向世界。滕俊杰表示:“在新时代,以文化为魂、创新拓路、科技为用、审美托底,打造上海戏曲电影新的高地,和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精神是一致的。”

  戏曲电影的“基因”早已深植于上海这座城市。1949年后,第一部彩色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越剧电影。今天的上海,戏曲电影已越来越成为一张颇具含金量的城市文化名片。近年来,上海相继拍摄多部3D戏曲电影,其中包括首部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3D全景声京剧电影《萧何月下追韩信》、3D全景声京剧电影 《曹操与杨修》、3D昆剧电影《景阳钟》、首部3D越剧电影《西厢记》等。此外,3D全景声京剧电影《贞观盛事》、沪剧电影《雷雨》、首部4K越剧电影《双飞翼》也均已拍摄完成。

  作为城市文化名片,也意味着对戏曲电影的精品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滕俊杰所说,上海是戏曲电影的重镇,我们有新的理念和艺术追求,也率先运用电影新技术如3D现场全程实拍、全景声技术、三维动画现场氛围营造等,在海内外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我们依然要有清醒认识,要看到不足,要不断把长板继续做长,把短板迅速补上,力争做成跳板,扎扎实实瞄准世界最高水平,每拍一部,前进一步。 记者 李君娜 制图:王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