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2017演出市场报告:东北人更爱“曲苑杂坛”

2018-09-11 02:35:06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者:isen点击量: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0日电 9日,大麦网联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共同发布了《2017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489.51亿元,相较于2016年的469.22亿元,上升4.32%。其中,演出票房收入(含分账)176.85亿元,占到了36%的份额,较2016年提升5.2%。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主办方供图

  “高知女”引领剧场消费新风尚,东北人爱“曲苑杂坛”

  近年来,中国现场娱乐消费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男性主导的消费格局正逐渐被高学历、高收入女性日渐提升的消费需求所刷新。

  报告显示,中国现场娱乐观演人群中女性居多,占比达61%,远高于男性的39%,尤其在话剧歌剧、音乐会、舞蹈芭蕾等剧场类演出中,女性用户更是高达64%,票房贡献度几乎是男性的2倍。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剧场观众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高达93%。

  从年龄层上看,95后现场娱乐消费升级提速最快,特别是在演唱会品类上,几乎每10个观演用户中就有3个是年轻学生。当然,消费能力最强的还是25岁——39岁的中青年家庭用户,占比达55%。

  现场娱乐消费历来有很强的地域特征,报告显示,以广州、上海、杭州为代表的华南、华东地区观众更偏爱平均客单价略高的演唱会,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华北观众似乎天然比邻话剧歌剧,其观演人群是演唱会的三倍。而东北人不出意料依然最爱曲苑杂坛。

点击进入下一页

   此外,跨地域观演人群继续上升,2017年31%用户是跨城观演,尤其是演唱会观众43%来自外地,而剧场类演出多是吸引本地用户观演,跨城观看比例不到2成。

  9月7日,“A Classic Tour学友·经典”张学友演唱会遵义站,4万歌迷冒雨观演。

  演出市场下沉,演唱会、口碑话剧儿童剧成二三线城市敲门砖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演出市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达2400场,较去年上升了14.29%,票房收入37.64亿元,较去年却只提升了7.91%。

  剧场演出9.3万场,较去年上升了5.48%,票房收入77.21亿元,较去年只增了4.27%。由此可见,现场娱乐消费正在“亲民化”。某种意义上,这也促使了演出市场的下沉。

  以演唱会市场为例,头部艺人资源正在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青岛等一二线城市,向台州、镇江、衡阳、安顺、达州等三四线城市倾斜。

  譬如张学友“A Classic Tour学友·经典”演唱会,两年的时间去到了全国100多个城市,9月7日刚在贵州遵义结束第184场,现场4万歌迷座无虚席。与此同时,焦作、咸阳、安庆等场次也在火热销售中。

  大麦网数据显示,从2016年10月张学友内地巡演第一站开始,到2018年11月初,大麦网在共计128场的内地巡回演出中拿到了125场总票代,总代率高达98%,市场独占绝对第一。

  剧场类演出也是惊喜不断。2017年剧场票房收入增速TOP10城市,贵阳以204%的增速高居榜首,青岛紧随其后,票房增速141%。后面八个城市分别是南昌、长春、石家庄、苏州、合肥、济南、杭州、南宁。

  业内资深人士人分析认为,“优质口碑剧目”的“下凡”是剧场类演出向二三线城市下沉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经过多年的市场积累,一些优秀的戏剧演出团体已经形成了IP化的品牌影响力,同时,热门小说、影视剧、游戏的舞台化改编热潮也迎来了预想的口碑炸裂。例如开心麻花、孟京辉、赖声川等话剧,几乎拿下了话剧市场的半壁江山,《巧虎》《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等儿童剧则备受二三线城市家庭消费喜爱。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赋能现场娱乐演出,无纸化覆盖率快速提升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移动支付也开始普及。而由此衍生出来的电子票消费及无设备验票也逐渐规模化地应用到了演出市场。

  数据显示,大麦网的电子票覆盖率超40%,无纸化已成大型赛事节展的“标配”。大麦网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票是在纸质票基础上推出的一种方便、快捷的电子认证形式。以往用户只能通过快递或上门取票的方式获取纸质门票,现在用户可以凭借二维码,直接扫描入场,极大地简化了入场流程。

  与此同时,随着电子票及无纸化的普及,门票的流转过程可被追溯到源头,对于不法分子投机倒把兜售假票能够起到重要的防范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票务市场。

  此外,报告还显示,云计算、人脸识别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于演唱会、战略、嘉年华等大型演出现场,App或无设备验票、实时人流分析正在构建现场娱乐新的商业模式。(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