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电影《找到你》:胜在女性视角的改写

2018-10-16 20:57:26 信息来源:文汇报 发布者:isen点击量:

詹庆生

最近上映的国产影片中, 《找到你》或许是最为低调的一部。然而这部事先并未张扬的影片却有着相当不错的口碑和票房表现。

该片在前期宣传中有意淡化了一个事实:它实际上是一部韩国电影剧本的中国拍摄版本,同一剧本的韩国版影片 《迷失:消失的女人》于2016年11月30日在韩国公映,并获得了还算不错的反响。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影片 《找到你》以母爱主题贯穿,同时强化了身处现代社会,女性在职业发展、经济独立与婚姻家庭之间难以两全的挣扎。

严格来说中国版本并非韩国版本的翻拍,而更像是 《重返二十岁》那样的 “一本两拍”模式。将脱胎于同一 “母体”、上映时差近两年的中韩两个版本进行对比或会发现,中国版本在局部与整体上都胜过了韩国版本,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超越。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女性电影总体上是相对克制、隐忍和含蓄的,很少有如 《末路狂花》那样激烈的女性题材作品。

是寻找女儿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寻找女性命运和女性身份的过程

这是一个关于 “寻找”的故事:精明干练、独立自信的律师李捷 (姚晨饰)与丈夫离婚,并且决定争夺女儿多多的抚养权;沉默寡言却温柔细致的保姆孙芳 (马伊琍饰)在家中将多多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这天当李捷回到家中,却发现孙芳与多多不见了。警方与夫家怀疑她故意将孩子藏匿,几近崩溃的李捷则开始独自追寻孙芳和孩子的下落,在48小时内,她逐渐逼近真相,也走进了保姆孙芳不为人知的残酷人生。

原剧作有着一个极具创意的戏剧式结构,表层结构中的失女寻女为人物提供了强烈的动作性,也为观影创造了悬念和观看动力;而其深层结构却是借助这个寻找的过程,在相对浓缩的时空关系中,完成对于另一个女人的人生追溯,完成一幅女性命运的拼图。这个双重结构在中韩版本中都得以完整保留,两部影片的人物关系、叙事进程、关键场面与情节点大体是一致的。所以, 《找到你》不是 《亲爱的》也不是 《失孤》,这是原剧作中就已经确定的,而这部优秀剧作并非中国电影人的原创,令人颇感遗憾,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尽管如此,中国版本却也凭借出色的二次改编和二度创作,实现了对韩国版本 “后来居上”的反超。

中韩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在于主题的差异性。在韩国版本中,保姆寒梅是被贩卖到韩国农村的非法移民,不堪夫家虐待带着身患重疾的女儿逃亡,不惜出卖身体甚至出卖器官想要救治女儿,却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导致女儿被赶出医院并最终死在自己怀中,才有了之后对智善女儿作为报复的诱拐,但作为一个母亲的爱最终让她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韩国版多少像是 《黄海》与 《七号房的礼物》的综合,既是韩国底层社会的残酷物语,又是永恒母爱的温暖证明。片中在女一的部分也表现了单身母亲无法兼顾工作和家庭的困境,但总体来说,影片并未对女性身份进行突出和强调。

相比之下,中国版本 《找到你》则对原剧作进行了根本性的改写,使其成为了一部具有显著女性视角、女性立场的女性电影。影片保留了母爱主题,却明显强化了身处现代社会,女性在职业发展、经济独立与婚姻家庭之间难以两全的挣扎。职场上的不怀好意、家庭中的暴力这些普遍存在的对于女性的伤害,在性别秩序和文化惯性中已变得习以为常理所当然,而不顺从的女性却被认为是另类。片中有意设置了律师、保姆、家庭主妇等不同身份和地位的跨度,来展现这种境遇的普遍性和共性。

与韩国版本不同, 《找到你》通过女一角色的性别觉醒,通过她放弃辩护,尤其是最后的法庭陈词,来完成了对于被固化的女性角色和女性身份的质疑与反思。这一段落或许多少显得刻意,却也增加了人物的弧光,将影片的女性立场展现得更加鲜明。较之韩国版单向度的母爱表达,中国版本增加的反思性的女性视角,无疑丰富和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本片原名《谜踪》,后更名为 《找到你》,从商业角度看可能减少了商业性,但更能揭示影片的女性主题:它是寻找女儿的过程,也是寻找自我、寻找女性命运和女性身份的过程。

在表演上, 《找到你》中两位演员均有相当出色的表演,这使影片的感染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也使其女性主题更具说服力。

姚晨饰演的失女母亲,需要表现出疑惑、震惊、崩溃、理解、爆发等不同层次的情感变化,更要将情感爆发推向外向化的极致,这些对于表演都有极高的技术性要求,而姚晨在片中的表现应该说对其本人也是一次大突破。但片中马伊琍的表演显然更具有隐忍内敛的力量,她用完全无法辨识的外部形象,用不敢直视的退怯眼神,用被生活重压而弓曲的背脊,用绝望中的呐喊,把一个被生活逼到绝境的女人、一个母亲塑造得令人动容。耐人寻味的是,两位女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母亲,都曾遭遇婚姻的挫折与困境,或面临人设崩塌的指责,或只能用 “且行且珍惜”来维系接近崩溃的家庭,戏里戏外的对照,家庭与事业的两难,传统性别与婚姻秩序中的女性困境,那些切肤之痛、难言之隐,或许都潜移默化地转换到了对于角色的体悟和表演当中。

吻合当前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复兴的时代潮流,折射电影文化和审美的时代变迁

由于其女性立场的改写与强化, 《找到你》或可被纳入中国女性电影的序列当中。1980年代之后,中国电影开始建构真正的女性电影。所谓女性电影,指从女性视角、女性心理来呈现并反思女性生存境遇的电影。女性电影不一定是女性主义电影,后者主要指受女性主义社会理论影响,强调挑战和反叛传统性别秩序、传统观看模式与快感模式的电影。在某种意义上,女性主义电影是持更加激烈立场的女性电影,从数量上看要少得多。

而中国女性电影总体上是相对克制、隐忍和含蓄的,很少有如 《末路狂花》 《强我》那样激烈的女性主义电影。 《找到你》对于性别关系的呈现,同样也是相对温和的:李捷的医生前夫,面对她的疲惫,亦有那一瞬间的温情;唯利是图的小混混,也有发自肺腑的爱与怜悯;而两个女主人公之间也并不因相同的性别而享有先验的共识,同样存在源于地位、性格、行为方式的隔膜,却终因相同的母性和女性处境而达成了理解。

除了性别关系的改写和强化, 《找到你》对原剧作中诸多逻辑不合理或显得刻意做作之处,比如对监控的处理、女一最后跟随跳海相救等都进行了调整和修改。而将保姆有意谋杀前夫改为抗争中无意致死,更能强化其悲惨的命运,更符合人物真实个性,也更易为观众理解和接受。而一些增加的细节,比如为挣钱在夜总会喝酒、海滩上无意中将多多叫成自己的孩子珠珠等,这些点滴改变为丰富人物内心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总之,如果说韩国版本还存在诸多明显的问题,本片则达到了浑然一体的完整性和极高的完成度。

摄影师出身的吕乐,其导演作品并不多,此前多是实验性影片或相对小众的文艺片。而 《找到你》在口碑、市场和影响力上均创造了其个人导演作品的新高度,其成功固有原剧作的良好底子,但又与二次改编、二度创作有着直接关系,更与当前现实主义电影逐渐复兴的时代潮流无意间吻合。在 《我不是药神》等现实主义电影不断创造奇迹的背景下, 《找到你》引发关注也就并不令人惊讶了,它所折射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电影文化和审美的时代变迁。

(作者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副教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