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在上海看演艺跨界的创新活力

2018-10-28 19:35:12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上海10月26日电题:“艺术+”科技、旅游、金融 在上海看演艺跨界的创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王默玲

  穿戴上VR设备在剧场空间探索未来世界,身处剧院亦能成为拯救宇宙飞船的“大英雄”,打开胃口便能美食与戏剧共享……在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艺项目创投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制作公司端出一道道创意十足的演艺跨界“菜品”,在上海投出寻求合作的橄榄枝。

  20岁正青春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探索前沿艺术,为全球艺术家、制作人搭建平台,共商科技、旅游、金融为艺术带来的创新活力。

  如临其境 科技让“观众”成为“参与者”

  “我们将用VR、AR、交互技术,让观众体验一次前所未有的时空之旅,每15分钟25个观众入场,在戏剧空间亲自探索解读其中的科幻故事。”英国“浸没”演出公司执行艺术总监约翰·芒罗带来沉浸式戏剧《明镜之路》,“我们把上海定为作品的初始制作地,希望能以中国为起点,走向西方、欧洲和美国。”

  观众不再满足于做单纯的“看客”,更希望全面感受和深度参与到一部戏剧之中。“娱乐边界从单纯的舞台演出拓展至沉浸式体验。VR、AR等科技手段的不断革命带来了受众体验感的升级换代。”上海瑞力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峰说。

  此前已成功在上海上演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爱丽丝冒险奇遇记》的英国WE文化传播公司,这次又将融合多媒体艺术装置与美食,打造《味蕾殿堂》给观众提供包括味觉在内的多感官艺术之旅。

  “技术最初被认为对艺术是有威胁性的,但事实证明,技术的利用能打通观众不同的神经系统,放大人类的艺术体验,甚至能克服语言与文化的障碍,加速不同产业、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美国纽约三腿狗艺术科技中心执行艺术总监凯文·坎宁安说。

  文旅相融 艺术让“舞台”变身旅游“目的地”

  “已完成《不眠之夜》的25刷,距离50刷目标还有半程。”在香港工作的白领小易是戏剧的狂热爱好者,当知道风靡纽约的浸没式戏剧《不眠之夜》落地上海,她已经飞来上海十多次,只为一遍遍去体验戏剧中不同的故事线,“不算机票、住宿,单是门票就花掉了近两万块,真是领会了上海的‘魔力’。”

  “伦敦是全球知名的演艺之都,拥有200多个剧院,分析研究显示,戏剧是把全球游客吸引到伦敦来的重要因素。”英国伦敦剧院协会总裁朱利安·伯德认为,演艺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造就一座城市的魅力“名片”。

  来自浙江嵊州的越剧小镇则瞄准了环上海3小时的文化旅游线路,在山水田园之间建起10个风格功能各异的剧院,依托当地越剧教育资源,从传统文化入手,为都市中的人提供一种清闲与文化享受兼具的旅游方式。

  “上海正在着力打造亚洲演艺之都,艺术节也始终关注上海演艺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金雷表示,演艺产业整体实力的增加,也让上海成为带动长三角演艺市场的高地。

  金融关注 资本让艺术不仅“落地”更能“衍生”

  “上海银行文化支行曾为《不眠之夜》项目提供过一笔1600万元的贷款,近日贷款已全部还清。”上海银行市北分行文化产业特色支行行长李文静说,这部一年300多场、场场爆满的戏剧是金融与演艺产业结合非常成功的案例。

  在投资者看来,资本不仅让高入云端的艺术“落地生根”,还能继续“开枝散叶”衍生出更多的市场空间。“一部戏剧可以转变成优质的IP,从舞台走向影视、出版、动漫等。一个剧场也可以演变成文化综合体,文化讲座、衍生体验都可以在这个空间中发生。” 程峰表示,资本可以重新发掘文化艺术市场的功能。

  资本重点关注演艺产业,是否会影响艺术质量?“从伦敦、纽约这些世界演艺之都的实践中可以看出,产业的繁荣和艺术质量是成正比的。”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说,“艺术质量越高的作品越可能变成产品,艺术质量差的作品即便成为产品也无法久远。正如好的作品获利性更加长远一样,产业发展与艺术质量的正比不会当下立刻显现,但长久终将会被看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