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北京人艺再演《小井胡同》

2018-11-04 03:06:40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记者白瀛)杨立新导演的北京人艺京味儿话剧《小井胡同》2日晚起再次登陆首都剧场。该剧是已故剧作家李龙云的现实主义代表作,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茶馆》”。

  《小井胡同》写于1980年冬,是李龙云作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作品,作家以自己从小在北京南城胡同的生活为原型,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小井胡同的老百姓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大跃进”年代、“文革”初期、“四人帮”垮台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30年间所经历的生活变迁与命运坎坷。

  剧中40多个角色五行八作,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但在李龙云看来,小井人民是不可小视的。他在《作者的话》中写道:“历史无情地嘲弄过他们,但历史又不得不依赖他们。我希望人们知道北京南城有个‘小井’,知道小井人民有多么善良美好……”

  1985年2月,《小井胡同》在首都剧场首演并连演112场,引起极大反响。“当时多少老头儿老太太(年轻人不必说了)大老远赶了来,排半天队花上那么一块钱,巴巴地坐在那台下抹眼泪。”作家宋学孟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李龙云在南京大学时的导师、剧作家陈白尘曾说,李龙云“从这些普通劳动人民中探索出他们勤劳、善良、朴实、深沉而又细腻的心灵中的美和在危难中刚正不阿、侠肝义胆的风格”。

  “这是一部歌颂老百姓的话剧,更是一曲有关人格尊严的悲歌。剧中那些可笑之处,让人笑中带泪,笑过之后是一种悲伤。”北京人艺剧作家郭启宏说。

  2013年,北京人艺再次复排《小井胡同》,由当年首演中扮演“小力笨儿”的杨立新担任导演。

  杨立新说,由于剧院多年不排该剧,年轻演员对那段历史和老北京的风貌、胡同生活缺乏了解,这次复排困难重重,不得不花大量时间补课,除了通过找资料、听讲座、看专题片了解历史外,他带着演员专程到南城溜了一圈。

  “我们从正阳门箭楼子下来,走五牌楼,到大栅栏,看六必居、内联升、大观楼,然后往西到观音寺,到朱家胡同,到王寡妇斜街、石头胡同、陕西巷、胭脂胡同、韩家潭、五道庙,一直到湖广会馆……”

  这正是李龙云从小生活的地方。从1948年出生起,他在北京南城的穷街陋巷中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直到1968年插队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开始10年的知青生涯。

  “乡土是作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为我幼小的心灵涂上了一层底色,它铸就我一种独有的自尊。它告诉我,什么叫善良美好、什么叫正直倔强、什么叫底层人的尊严……”李龙云在该剧《作者的话》中这样写道。

  对于李龙云,养育了他的老北京和磨炼了他的北大荒,是他赖以生存的乡土。那片乡土和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成为他日后戏剧创作的重要素材。从《小井胡同》到《荒原与人》,从《万家灯火》到《叫我一声哥,我会泪落如雨》,“老北京”和“北大荒”始终是贯穿他戏剧创作的两大主题,底层小人物始终是他剧中的主角。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导演王晓鹰说,李龙云作品的力量不仅来自他的技巧和学养,更来自他对那片故土和那群老百姓的深厚感情,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情感同生活在那片故土的人们联系在一起。“跟龙云谈创作,谈戏剧,你可以很深刻地感受到他那种伤感、忧伤的气质,就像艾青的诗所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