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体育综艺重在竞技性而非娱乐性

2018-11-08 04:59:54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文化评析】

  当下,竞技体育类综艺节目的出现,短时间内赢得了许多观众尤其是体育迷们的关注。《这就是灌篮》《来吧!冠军》《冰雪奇缘》《绿茵继承者》等节目的出现,的确起到了对体育比赛规则的科普和对“全民健身”的推广作用。

  但在一些节目中,观众可以明显感到,有的运动员及公众嘉宾缺乏综艺感,有的明星嘉宾缺乏体育运动的专业性,导致节目很难在娱乐性和专业性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有的节目追随大型体育赛事的热度匆匆制作,缺乏对人物塑造及节目意义的深层思考。这造成了竞技体育类综艺节目不温不火,难以走出小众窠臼。

  早期的体育类真人秀多局限于邀请体育明星到真人秀节目中做嘉宾,或是让明星和公众嘉宾学习专业体育技能并展示,结果要么无法展现运动员本身的运动才能,要么为了追求高难度速成带来危险重重遭人诟病。因此,体育类真人秀也在不断摸索嘉宾运动能力和综艺感之间的契合点。比如,《来吧!冠军》节目就设置了明星队与专业运动员队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种体育运动的对抗。不过,在比赛中,专业运动员队往往会面临一些人为设置的障碍与难度,如此一来便将运动员的技能“拉低”,使他们与明星对抗时赢输难料,增加了紧张感和可看性;再比如浙江卫视和优酷打造的《这就是灌篮》,导师阵容由专业篮球运动员和热爱篮球的人气明星组成,他们从自身对篮球的理解进行专业点评,兼顾了综艺性和专业性的互补。学员则是各行各业的大众篮球爱好者,通过篮球对战输赢决定去留,比赛的激烈紧张形成强烈的代入感,节目同时赢得了爱好篮球技术的男性观众和偏好视觉荷尔蒙冲击的女性观众的一致好评。因此,用专业的体育人还原专业的运动比赛对抗,在此基础上设置富有综艺性的选拔与故事等元素,既能让体育明星展现专业能力,又能在此基础上放松自如地凸显个人与运动的魅力,成为此类节目新的亮点。

  此外,竞技体育的荧幕呈现有着自身独到的优势和魅力:伴随体育而生的拼搏、汗水、活力、不服输等元素,都为体育类真人秀提供了丰富呈现素材。例如《这就是灌篮》在节目一开始便强调在篮球这项运动中,注重的是高技巧、学习能力、自信、团队协作能力等因素,为整个节目奠定了正能量的氛围;而“无剧本”“不NG”的镜头呈现着“球不落地,永不放弃”的精神,讲述了选手们或不畏困难不怕挑战的遇强则强,或是处于弱势时不卑不亢坚持到底实现逆转的励志故事,所有的选手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用汗水和坚持留下了阳刚热血、青春活力的形象,同时让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正面形象在荧幕中鲜亮起来: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热爱与追求,并可以为之不断拼搏奋斗。由此可见,体育类综艺需要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对专业体育知识的普及和体育明星个人魅力的呈现,更是要为全社会营造一种健康的风气和向上的氛围,传递运动精神的真谛。在运动生涯中不顾伤痛、不惧困难、敢于突破纪录、挑战权威的年轻人是对“全民健身从青少年抓起”氛围的强力助推,也是对“少年强则国强”民族自信的有力诠释。

  体育运动能够迅速点燃观众的关注热情,尤其对引导青少年强身健体有着积极的感召力量。当体育元素融入综艺,不能为了娱乐性而丢弃竞技性。竞技体育的魅力就在于不到最后一刻的胜负难料,在于运动员在场上得分的喜悦、困境的坚持、对战的激烈都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产生强烈的共情;哪怕相隔着屏幕,观众也能随着运动员一起紧张、共同呐喊。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剧情化同样可以在综艺舞台上大放光彩,这些运动对抗背后的正能量同样应该在屏幕中感染观众,因此让体育综艺回归体育本身,而不是让体育健儿被迫适应综艺舞台,应该成为竞技体育类真人秀发展的新思路。

  (作者:刘婷,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讲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