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退改签”倒逼市场进步

2018-11-17 19:08:16 信息来源:发布者:艾森新闻网点击量:

  【见仁见智】

  近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要求各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在与第三方购票平台签订电影票代售协议时,要明确“退改签”规定,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履行对观众的告知义务,便于观众查阅和社会监督。消息一出,有人欢喜有人愁。观众拍手称赞,因为这一规定使享受更便捷、人性化的观影服务成为可能。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与第三方购票平台却没那么兴奋,因为“退改签”面临着成本提高、操作困难等现实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推行“退改签”?其难点在哪里?将给中国电影产业带来哪些变化?这一系列的问题值得业界探寻思考。

  电影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它既有商品属性,又有非商品属性,且两者同时并存、不可分割。它与一般商品一样,要进入市场的流通环节,需要通过商品交换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这就决定了电影的创作生产和宣传发行离不开预算、成本、利润等经济概念,受到市场变化的深远影响。以前,电影行业奉行“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铁律,买电影票就是一锤子买卖,购票者一旦临时有事不能如期观影,就只能将买好的电影票送人、转卖,甚至废弃。在过去那个电影产品供不应求、人们观赏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的年代,大家虽然对这种“霸王条款”有意见,但也无可奈何。然而,现在时代不同了,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视频网站崛起,电视剧、综艺节目纷纷上网,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新兴艺术形式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人们越来越享受随时随地点开节目的观看方式,导致电影受众被分流的现象凸显。即使是忠实的影迷,也有很多人选择在电影下映后,通过电脑、手机等端口进行观影,影院观影的发展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市场规律决定优胜劣汰。电影从业者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要向视频网站看齐,把以往被称为“受众”的电影观众当成“用户”来看待。用户和受众最大的区别在于,受众是模糊的、单向接受的,我们只需满足他们在电影院观影的需求即可;而用户是具体的、清晰的、细分的,除了渴望获得艺术享受,他们还愿意为服务、体验埋单。因此,要吸引更多人进入电影院观影,我们必须在提升院线的服务质量、优化影院的观赏体验等方面做文章。而推行电影票“退改签”规定、建立完善健全的购票系统,正好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

  中国电影产业“退改签”的革命势在必行,但多家电影售票终端和院线反映的“规定落地难”问题也确实客观存在。其实,“退改签”在行业内并不是新话题。近些年,猫眼、微票儿、格瓦拉等第三方购票平台都曾推出过相关的业务。但由于技术问题未得到解决,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这些业务不仅增加了影院和购票平台人员以及资金的成本,还对院线排片和上座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使黄牛票、偷票房、恶意锁场等有机可乘。缺乏利益驱动,又遇到重重困难,这种变革自然不容易持续推行下去。

  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第三方购票平台、制片方之间接口众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点微小的变化都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会在整个产业链上产生层层涟漪。要想在整个电影行业全面铺开“退改签”规定,难度可想而知,对施政者和从业者的能力和智慧都提出了严峻考验。从这个角度看,此番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通知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要提高院线和购票平台推动落实规定的积极性,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细化有关规章制度,协调各方利益和权责,遏制风险漏洞。而行业内部也应该积极响应,推动院线制的结构性改革,治理电影市场的消费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建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让观众感受到尊重,体验到更为优质的服务,促进产业朝着良性运作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国产电影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杜臣弘宇,系西北师范大学教师、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