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声音 直达真相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新闻社官方网站艾森网!
读新闻 新闻 本港消息 国际新闻 国内新闻 港澳新闻 台湾新闻 军事新闻 财经新闻 世界经济 股市新闻 阅社会 花花娱乐 体育世界 民生大观 逸事传闻 突发事件 拍案惊奇 看中国 图片中国 中国政情 台海局势 海外华人 外交解读 港澳直达 媒体评说 赏文化 旅游 城市 书画大家 文史 艺术大家 诗人作家 新风景 人物 会健康 遵医嘱 中医坊 精诚大医 饮食 起居 保健 养生 心理 性生活 病例分析 医疗新科技 疾病预防 绝世秘方 艾森报道 艾森观察 艾森视频 独家新闻

藏在灯具市场里的小剧场原来这么有心机

2018-11-23 01:31:54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发布者:isen点击量:

杭州城北开出个新剧场,选址、剧目种类都是大数据算出来的

藏在灯具市场里的小剧场 原来这么有心机

点击进入下一页

《驴得水》排演现场

“艺术突然来到身边,有点猝不及防。”程冕开玩笑说。

夫妇俩住在附近的桦枫居小区,步行到至乐汇差不多5分钟。之前,夫妻俩唯一一次看话剧,是开车到钱江新城的杭州大剧院,算上堵车,开了1个钟头。因为嫌麻烦,在那之后再也没看过话剧。

杭州之前的小剧场,大多坐落在市中心的黄金地段。这个藏在灯具市场里的小剧场,距离武林广场15公里——从武林广场开车出发,需要经过上塘、留石、秋石三座高架,不堵车的情况下也要耗时35分钟——远离市中心,偏安大城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不太像一个小剧场的完美选择。

车一下秋石高架永祥街出口,右侧出现的是杭州著名的“永佳灯具市场”,剧场的指示牌,就和大幅灯具广告排在一起,有种奇妙的“混搭感”。

怀德文化副总孙敏常把一句戏谑挂在嘴边——“我们是藏在灯具市场里的艺术圣地”。从市场一楼坐直梯上到四楼,是一个影院,穿过影院大堂,才找到这个“圣地”。

红黑相间的主色调,整个剧场算上化妆间、休息室,总面积有2000平米左右,设置了446个座位,在杭州的小剧场界已经算是中大体量。

但怀德文化选择在这个地方造剧场,可不是拍脑袋的冒险之举。

来怀德文化之前,至乐汇艺术中心负责人、怀德文化CEO陈亚璐在阿里工作了7年,满脑子互联网思维。动工前,他们调取了大麦网的大数据,发现附近3公里半径内有差不多10万常住人口,家庭的比例很高,“工薪阶层较多,基本上是中低端消费。消费水平不高,但很稳定”,而且“算上大量的拆迁户,未来两三年内的常住人口,会达到30万左右”。

对于一个小剧场来说,这样的潜在用户基数,已经足够。

剧场里,整个观众席依次呈上斜状态分布,舞台就是最下面的平地,是目前最流行的“沉浸式”。怪不得坐第一排看《驴得水》的程冕夫妇,“感觉有几次他(演员)都要撞到我座位上来了”,他们离台上演员最近的距离,可能只有2米。

这出剧,前几次来杭州的时候,可都是在大剧院里演的。

至乐汇艺术中心的主营剧目也完全跟着大数据来定,就是话剧、儿童剧,以及少量的相声,“接地气,平民化,平价消费”。

爱看话剧的观众,应该对至乐汇不算陌生,包括《驴得水》《东北往事》等都已经成了经典舞台剧IP。

绑定至乐汇作为内容输出伙伴,也是大数据“筛”过的。至乐汇话剧的题材和内容,多数属于平实而接地气的,跟孟京辉的先锋、林兆华的深艰相比,更符合周边人群的口味。

从走廊上的海报看,剧目已经排到明年1月下旬,分别是《破阵子》《奇怪的狗》《思奔》《怪盗阿基米德》。 明年上半年,像张德芬的《遇见·小食空》等治愈系话剧,也基本定档。

陈亚璐说,2019年,至乐汇艺术中心计划的演出数是120场,平均3天一场。

做剧,只是第一步。他还看到了像至乐汇这样的剧团在发展中的瓶颈——没有自己的剧场,一个可以演出也可以排练的地方。所以在剧场后方,还有四个排练房,这是开在市中心的剧场所不敢奢求的。

目前,至乐汇艺术中心已经跟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签约,成为他们的人才实践基地。“很多剧必然会本土化,基地里的年轻人可以得到迅速成长的机会。”陈亚璐说。

本报记者 陈宇浩

“确定在这个灯具市场里面……有个剧场?”看着一排店铺里流光溢彩的灯饰,程冕和妻子站在路边,满脸狐疑。

两个小时后,当他们看完话剧《驴得水》,早就忘了之前的问号,转而兴奋讨论着演员离自己有多近,“我都看到他的抬头纹了”。

上周日晚,怀德文化·至乐汇艺术中心开幕,启幕剧目《驴得水》(四场)平均90%的上座率,超出了杭州绝大多数的小剧场,这无异于投进湖里的一块石头。

到最后一场,甚至有其他剧场的老总,悄悄买了票前来“考察”。

记者手记

杭城有这么多小剧场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在北京,把所有的小剧场的戏都看一圈,大概要花上半年。”这是曾经流传在北京文青圈的一句玩笑话,不过多少也反映了小剧场观剧文化在首都的普及程度。

那杭州呢?

五年前,杭州的小剧场并不多。

从地理位置来看,除了资格最老的武林路小剧场,像位于西湖文化广场的丰马剧场(之前叫木马剧场),是公认的黄金C位,虽然总座位数只有200个左右,但占着地利,开业至今都是演出方最喜欢选择的场地。

小而近,是小剧场的一大特色。所以年轻人相对集中、观众通勤方便,一直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过,最近短短几年里,算上新开的至乐汇艺术中心,目前杭州有稳定演出的小剧场已经达到近10家左右,跟五年前相比几乎翻了一番。

杭州的小剧场,已经通过选址、剧目、硬件的差异化选择,逐渐建立了各自的风格化标签。

辐射城西的西溪艺术天堂,这几年经过西溪国际艺术节的淬炼,立起了实验戏剧的牌子。每年大量国外剧团带来的剧目,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或者两个人的默剧,但在观众心里已经形成标签。

还有位于沈塘桥的蜂巢剧场,专一只演孟京辉作品,目标受众更明确——喜欢孟京辉,喜欢先锋戏剧,你就来。

老牌军里,浙话剧场的儿童剧,武林路小剧场的原版英文话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吸引固定观剧人群的招牌。比如英国TNT剧院的原版莎翁戏剧,就定点在武林路小剧场里演,这个月底马上还会上演《麦克白》。

不同年龄层的观众,甚至在一些小剧场的细节化设置中,作了自然分流。在丰马剧场,所有座位都是没有座位号的,一场演出可能就分成前后两档票价,先到先选座。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完全不是什么问题,但对于年纪比较大的观众来说,可能就会不太习惯了。

良渚文化艺术中心里有一个134座的小剧场,主要是为丰富良渚文化村及附近大量居民的文化生活,形式也会更丰富一些,比如艺术电影放映、相声专场、朗诵会、昆曲讲座等一系列互动。

现阶段绑定至乐汇厂牌的至乐汇艺术中心,也是类似的标签化路线,主攻平民化话剧。

而从明年开始,怀德文化团队还将接手西溪艺术天堂小剧场的运营,另计划在乔司地块造一个主力面向大学生的小剧场,渐渐形成场地的矩阵效应。

有专家提出,小剧场要避免片面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关键是如何去引导市场,培育出不同年龄层的观众。

文艺青年“考拉”说,虽然杭州小剧场的兴起让大家有了更多的选择,但一些优质作品,还是只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演出,“我希望能在杭州看到更多的好作品。”

本报记者 陈宇浩

分享到: